我与冠中教授相识,缘自1987年以来中国高等科学技术中心每年举办国际科学学术会议,邀请中国著名艺术大师根据会议的科学主题作画这件事。冠中教授和其他被邀请的艺术大师们,都能紧紧地抓住每一个不同的科学主题,以巧妙的构思和独到的艺术形式表现出这些纯科学的观念,给予创新和深入的美化。他们的每件作品,都闪烁着奇特的智慧之光,使我体会到科学与艺术在最深奥的境域里是一致的,艺术和科学的对话是可能的。于是我与艺术大师们一起又举办了两次科学与艺术研究会。科学家与艺术家欢聚一堂,交换心得,畅所欲言,不仅促进了思想和感情的交流,而且也相互激发着新的创造力。这些活动至今已有十多年,使我有机会结识了中国当代很多杰出的艺术家,冠中教授就是其中重要的一位。
至今,我仍十分清楚地记得冠中教授1995年为第二次科学与艺术研讨会镜相对称与微小不对称科学主题创作的《对称乎,未必,且看柳与影》,以及1996年为中国高科技中心举办的复杂性与简单性国际学术研讨会创作的主题画《流光》这两幅作品。它们表现的科学主题的意境和形式,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只要我一看到这两幅作品,我就会沉浸在艺术与科学交流的喜悦之中。我是一个科学工作者,不是艺术家,但创造的共同基础,使我们的心灵彼此相识、相通。
对自然界对称美的欣赏贯穿人类文明之中。对称的世界是美妙的,而世界的丰富多彩又常在于不那么完全对称。自然界大部分景观确实常带有一些非对称性。一幅看来近似左右对称的山水画,能给人以美的享受,但是如果将画面的一半与它的镜象组合,形成一幅完全左右对称的山水画,效果就会迥然不同。这种硬加对称的画面,呆板而缺少生气,与充满活力的自然景观毫无共同之处,根本无美可言。有时,对对称性或者平衡性的某种破坏,哪怕是微小破坏,也会带来某种难于预料的美妙结果。冠中教授在《对称乎,未必,且看柳与影》这幅作品中,以寥寥几笔将岸边的柳和水中倒影的柳及远山构成的审美境界,揭示了科学主题对称与微小不对称这一自然界普遍存在的规律。我想艺术大师们绝妙的构思和神来之笔,就可能是在对称中寻找不对称,但也可能在不对称中发现对称。打破对称,虽然会产生动力,可是在极动荡的狂风巨浪中,即使有一棵小草,一只小船在挣扎着保持平稳,也会引起强有力的反应。由此说来,是对称美?不对称美?是对称中含有不对称美?还是不对称中稍含对称美?这是科学家和艺术家的共同有兴趣的课题。自然界的对称美,曾使无数人感叹。我们科学家却提出了基本粒子在弱相互作用条件下的宇称不守恒定律,并通过实验得到了证明。可见,科学与艺术的基本内容基于对称与不对称的相互影响作用。我们揭示的自然界对称与不对称的原则,也与艺术家在创造中探索和揭示对称与不对称的美学原则十分相似。
冠中教授学贯中西,不懈地探索东西方绘画两种艺术语言的不同美学特点,自由地奔走在东西方绘画的两个领域,寻找和创建了自己的生命家园。如果说前面所谈到的那幅对称与不对称的科学主题画笔墨简洁洗练,完全是中国美学境界和形式,那么,冠中教授创作的《流光》这幅反映复杂与简单的科学主题画则更具有现代西方绘画的抽象意味,但其审美境界却又是具有中国特色的。
在艺术大师眼中,复杂的天地万物形态各异,运动不息,变化无穷,又相互联系,有其各自的共同规律,《流光》这幅作品映照出了:“分形”、“混沌”、“聚”、“散”、“合”、“点”、“线”、“面”所构成的自然现象的神谬。笔与墨会,是为细温。细温不分,是为混沌。辟混沌者……自一以分万,自万以活一。冠中教授正是从石涛大师所悟的自然之道“自一以分万,自万以活一”这一名句中提炼出“简单与复杂”的科学内涵。他以点、线、面,红、黄、绿挥洒神谬,千变万化,化静为动,犹如乾旋坤转,墨之溅也以灵,笔之运墨也以神。冠中教授说:“笔与墨在画面上相互结合、冲撞、纠葛,产生多种多样的效果。”石涛将这笔与墨相抱或相斥的关称之为“细温”,这其中蕴藏着笔墨“道法自然”,活跃生命世界的启示。诗意是大化自然——“道”的本性。天地之艺有大美不言,要靠不辞辛劳、辛勤耕耘、有胆有识的探寻者去发现。由此可以说,艺术家和科学家都是关注终极境域真理的探寻者。
冠中教授为这幅简单与复杂的抽象画取名《流光》是有深意的。他还特意为此画题写了诗句:
“点、线、面,黑、白、灰,红、黄、绿,这些最基本的元素,营造极复杂的绘画,求证科学:简单与复杂。抽象画,道是无题却有题:流光--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在最后的三句,冠中教授巧妙地用了宋代诗人蒋捷的诗句来点题,他深信艺术的生命在于不断创新,艺术的探索永无止境。艺术如此,科学亦如此,只有在创新中才能领悟终极关怀的真谛,只有在创造中才能感受到诗意的快乐。
我细读冠中教授的这两幅科学主题的作品后,再看他创作的其他作品,我总是怀着一种虔敬的心情。记得约十年前,我在海外中文刊物上看到一篇文章。作者很佩服冠中教授,他称冠中教授为中国的蒙德里安。可是,从我艺术外行来看,冠中教授的绘画意境已远远超过蒙德里安。蒙德里安Mondrian1872——1944是上世纪很杰出的荷兰画家。他年轻时的作品,常将二度空间油画,用一度空间的线条加以特殊的结构处理,其作品独具风格。一般认为蒙德里安的绘画艺术成熟期约在1914年后。在这成熟时期,蒙德里安逐渐追求艺术心境的平衡,以直线组成大小不同的格,不同的格有不同的颜色和不同的位置,在相当平稳的画面上产生些不平衡。可是蒙德里安晚年之作,几乎全部是静止的,是相当平衡的。这与冠中教授的风格和心境似乎大不一样。
冠中教授的每一幅作品都有自己对生命、对生命的独特理解,生命的激情在他的画中如火如荼地燃烧着。在创作中他紧紧抓住事物的本质,将强烈的形式用极精练的笔墨色彩表达出来。他对形式美感的理解,是他内心世界的独白。他在东方与西方的情感形式的对话与碰撞中不懈地探索,最终寻找到自己情感皈依的语言,创建了属于自己的诗意家园——生命的风景。
我们都知道中国传统绘画的审美观念主要依附于传统文化哲学理念,是通过笔墨的形式和图式去倾听心灵的感悟,体现传统文化精神。经过现代艺术大师们的不懈探索和开拓,中国绘画的传统艺术精神与时俱进,内涵和表现力十分丰富。中国古代绘画艺术在世界美术史上有着很重要的历史地位。现代中国绘画仍能够以崭新的面貌跻身世界艺术之林,这与现代艺术大师们的不懈探索和开拓是分不开的。
我感到无论是科学家还是艺术家,想要在前人的成就上往前迈进一步,都是很艰难的,是要付出常人难以想像的努力的。他们不仅要深入到传统文化的深境中去,而且还要从传统文化的理性束缚中走出来。因此,他们必须要有深厚的修养和崇高的境界,忍受常人难以忍受的寂寞和情感的孤独甚至精神的困惑,坚持走自己的探索道路,去寻找生命世界的奥秘,去耕耘属于自己的土地。冠中教授作为中国当代艺术大师的重要代表之一,他的作品能在大英博物馆展出,他能荣获法兰西学士院艺术院通讯院士,能荣获法国文化部的最高文艺勋位,他的艺术成就能与世界艺术大师蒙德里安比美,我想他正是这样奋斗过来的。
创新是科学和艺术的生命,创新也是人类文明的动力。人类的文明精神正是在人类不断创新的超越中积淀和发展的。冠中教授虽已八旬有余,但他的创造精力旺盛、才思敏捷,火一般的激情将会使他继续在探索的道路上,不断寻找新的道路和方向,为我们再开拓出一片真善美的生命风景,为人类的文明留下更多的宝贵精神财富。冠中教授的努力和成就,对我们科学工作者也是极大的鼓励。
谨此祝贺冠中教授《生命的风景》画集出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