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光不凡的美术教育家
墓前石(左石上刻着“教书育人”,右石上刻着“治病救人”)
已迁至现在校址的美院老校门
建筑大师文丘里携夫人一行访问美院
法国国立装饰艺术学院专家与杨院长进行交流
杨晓阳院长会见亚洲艺术文献库主席简·德保沃丝女士
他要办世界上最大的美院。“大美术”是中国特色的内容,“大美院”是中国特色的形式,“大写意”是中国特色的精神,三者共同构成中国特色的美术教育,是一个金字塔结构,缺一不可。
一位教授说,杨院长对自己学校和师生的热爱到了“忠孝两全"的地步,那是出于他对教育事业的痴爱……
作为美术教育家,他展现出了领导者的不凡眼光、志向与气概,从1994年“大美院”蓝图的提出,到“大写意”理论与实践的验证,让西安美术学院把一个个不可能变成了可能,如今该院已成为影响中国美术的重要力量,以其多姿多彩的面貌展现出她动人的风采,为中国西部这片古老的土地注入了新的力量,与国外友好院校共商艺术与教育、教育与社会的主题,广招人才,汇集世界各地优秀作品的展览与学术交流……
■忠孝两全杨晓阳
在杨家的墓地,看不到讲究的墓碑,但在杨晓阳太爷和杨晓阳母亲的坟前,各有一块普通的顽石,太爷坟前的石头上写着“治病救人”,母亲坟前的石头上写着“教书育人”。在采访过程中,有位老教授说,杨晓阳是个“忠孝两全的人”,平日很孝敬家里老人,但对常年一头扎在工作中的杨晓阳来说,“忠孝两全”这几个字恐怕用到学校中会更合适。
可以说,“教书育人”是杨家几代人的一种信仰。西安美院从老校长刘蒙天、陈启南、刘文西到杨晓阳,可谓四世同堂,从班子的四世同堂到学术上的四世同堂,再到教师的四世同堂,凝结着浓于血的深厚情感,从美院将老校门从老校址搬到新校址的细节便可见一斑,从这个大门走出去的人,再踏进或望见这座老门时,会体会出它凝聚其中的分量和情结。
杨晓阳坚持把老校门迁过来,首先是因为他自己丢舍不下过去,他很怀念西安美院过去的辉煌、过去的时光,他常常会向身边人追忆起学校过去的点点滴滴……他怀念过去的老校门、老校长、老校友,有机会他就想把过去的老人们都请回来。在美院50年校庆时,他请回了很多过去的师生,当他在庆典上说到“我代表学校,对历届政治运动中受过不公证待遇的教师、学生表示慰问和良好的祝愿……”时,很多老教师已泪流满面,泣不成声……
学院对离退休教职工的医药费一直是全部报销的,当老同志要车没车时,杨晓阳会把车让出来,自己去坐出租。他还为每个80岁老教师过生日、办展览……他这样做,是因为他心里爱他们,在心里已把他们当成了自己的“父母”。
一次,单位来院里购画,点名要一些画家的画,可是,最后却没有验上某位画家的画,而那位画家经济上又十分紧张,这时,杨晓阳会替那位画家画几幅顶任务,当对方单位将买画的钱交给那位画家时,那位画家还蒙在鼓里。
一些不为人知的年轻画家办画展请杨晓阳去捧场,他有时竟会一次性买下15到20幅作品,以示支持。多年来,给贫困学生的资助也有数万元之多。
他视自己的师生为自己的“靠山”,无论对学校里的学生还是教师,他都会“从声誉上多推荐,从精神上多鼓励,从机会上多创造,从条件上多提供”。有宣传个人的机会,他会让给身边的学生和年轻教师。为了不让学生走弯路,他把自己牵头的大课题、自己的理念、自己的一系列想法和画法,以及多年积累的资料毫无保留地交给自己的学生,学生的论文写出来了,他要求不写他名字。他教给学生一个方法,但希望学生不要像自己。在招生时,他会留意一些画法与他们不是一个系统的苗子,如果发现,哪怕那个学生分数很低,他也会破格录取。他教出的研究生没有一个像他自己,但都很优秀,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在全国美展以及各种美术评奖中,他在当评委时会特别强调“不要一边倒”,要注意风格的迥异,要百花齐放。说到
这里,不得不佩服他的眼光,他看人的眼光如看古玩的眼光一样准。对美院学生,哪怕只见一面,也能看出是“有用之材”还是“假冒伪劣”,他在低年级里看好的学生往往到了毕业时就已经很出息了;而他认为不行的,将来也不一定能行。后来,很多例子也证明了这一点。
对于学生,他有滴水穿石之力,对于教师,他很有感召力,像个磁铁一样,在美院这个知识分子成堆的地方,无论学生,还是老师,心里都很服气他。但多年来大家发现他坚持“君子之交淡如水”,平等待人,绝不结帮组派,因此,西安美院的风气越来越宽松,大家心情舒畅,工作开心。
■发现中国的美院存在问题
如今,从西安美院的师生身上,可以感染到一种向上的活力和激情,因为这些年来,他们亲眼见到,在杨晓阳的领导下,西安美院把一个个不可能变成了可能,把一个个劣势变为了优势……
1994年,杨晓阳在寻找西安美院自身的一些问题的时候,发现中国的美术学院包括西安美院在内,都存在着以下几个问题:一、中国的美术院校都是西化美术院校。传统文化、传统学科在所有学科中占不到一半,就中国画来说,当初,被一些领导认为不科学,结果全国的美术院校都以西画的基础为基础,国画系一半课程都是西画课程。这样的情况已经持续了50年,但我们没有从根本上来反省过。二、几大美院都按一个模式在做,学科设置结构、包括教具都一样,没有自己鲜明的办学特色。各个学校的教师在知识结构上基本都一样。后勤、行政人员普遍多于教师。杨晓阳说,“我这些年来走访欧美的美术院校,发现我们与当代西方美术学院相比,这方面差距很大,行政、后勤人员多于教师严重制约着中国美术院校的发展和办学效率。”
杨晓阳所提出“大美术”,是针对过去系科设置只培养艺术家,不能适应社会需要而提出的。他认为,我们美术专业要面向整个社会,走出象牙塔,我们过去的功能主要是继承和创作,现在美术学院功能要转变为“继承、研究、创作、创新、普及”五大功能,要为国家全面服务。社会需要什么,就应该研究关注什么教什么,一切美的“术”都应该有。
他所提出的“大美院”,是因为“大美术”,所以要“大美院”。过去是一二百教师,一二百个学生,这是以前欧洲的模式。中国如此之大,人口如此众多,经济发展飞速,现在这样的培训模式满足不了社会需要。他说,在法国,巴黎有四五十所美术学校,西北只有我们一所,我们没有可能办更多的学校,那就有责任做大做强,办社会需要的美院。中国人的大学教育率只有百分之几,而在西方发达国家有70%-90%。过去美院的学生“一切为了画画”,现在培训的学生“画画为了一切”,不是都为了做专家,这是我们的突破。
他说,自己之所以提出“大写意”,是因为“大美院”还不能解决中国美术发展的根本问题,中国传统绘画以社会学为基础,是感觉、社会学和文化感受,在观察上、方法上、精神上与西画是两个完全不同的体系。在中国历史上,中国画都是提倡写意的。写自己所想,不是画自己所见,“眼中之竹、心中之竹与手中之竹”,用“意”来勾连。靳尚谊先生说中国画很现代,实际上,由于中国古典哲学所达到的高度使其所有艺术形式都在古代就摆脱了对自然的摹仿,进入表情达意的境界,起步就高,因此中国画很高级,更接近艺术的本质。他认为,“大写意”不只是一个画种、一种技法,更应该是一种精神,一种观念,一种过程,一种境界,一种状态,它区别于西方人的过程,有一种随时随地随意的全方位的性质,是高于具体事物又具有普遍性的范畴,是东方艺术高于西方艺术的根本所在,中国在春秋战国时期已经进入这种境界,而西方在19世纪后期才有所醒悟,差别很大,因此,要发扬“大写意”的精神,要改变中国人对自己写意传统的忽视而重提写意精神,振兴中华民族自己的文化精神,应该把中华民族的写意精神、这种优秀的传统精神给予一个全世界、全人类,全部文化史的最高待遇。
杨晓阳说,“大美术”是中国特色的内容,“大美院”是中国特色的形式,“大写意”是中国特色的精神,三者共同构成中国特色的美术教育,是一个金字塔结构,缺一不可。
■把大写意融入教学和行政
“大写意”是一种境界,需要长期的、终其一生的锤炼和积累,是一个完整的生命过程,所谓“外师造化,中得心源”、“长期积累,偶尔得之”,随着时间、地点、环境、气候、心情等等的不同显示出不同的丰富效果。杨晓阳的创作从写实绘画进入到“大写意”绘画之后,他似乎把“大写意”的概念也融入到他的教学和行政管理中了。在他当院长期间,经费是最少的,但发展却是最快的,这其中靠的就是超前眼光和灵活,靠的就是他的“大写意”精神和理念。他求新求变,不落俗套,左右逢源,游刃有余,做过的事以及过去了的所有东西,他都会看作是过去式,包括过去的文件,“是过去的,我就可以不遵守它,可以修改它!”他这样说。
面对中国美院普遍存在的问题,1994年,杨晓阳就在本院提出了“七条”改革措施:1.实行人事聘任制。打破校内外、国内外、离退休和在职的界限。2.实行工作室制。主张美术学院不能先设置系科,再找老师填补。而应“先有名家,再有设置”。不能有空设置而无名家误人子弟。3.实行学分制。学生打破专业,加强选修课,必修与选修相结合,实行弹性学制。4.兴办艺术产业,增大经费自筹能力和学生实习动手能力。5.实行“艺术教育从小抓起”。6.“推动后勤彻底社会化”。7.压缩后勤行政人员扩大教师队伍等。提出问题后,一旦想出相应办法后,他们就大踏步改革。十多年改革,他们经过了非常艰难的历程。十年探索,他们引进了100多人,后勤压缩24人,行政科室人更少。学校以教学为中心,教师为主体,国际交流和学校规模扩大了20倍,还创办了残疾人学院。在强调中国特色美术教育道路上,有一些西安美院特有的具体办法。强调“一校一品,一人一品”。“一校一品”,强调的是中国的美术院校要办出中国特色,西安美院一定要有自己的特色。“一人一品”说的是每个人要定出自己的学术方向,要有自己的艺术观念和品牌。
杨晓阳对一些在国外的教师至今也未除名,他对他们说:“你若随时回来,都会受到学校的欢迎。”西安的名家都是西安美院的客座教授,他不拘一格调人才,曾调离西安美院往广东美院的刘健健又被他挖了回来。有丰富国际阅历的外交官吴树农硬是让杨从省外办历时7年挖了进来。程征、王宁宇、彭德、杨锋、吴昊、王志刚、周晓陆这些名家的引进,完善和推动了学院的发展阶段人才政策,他认为人才的成功就是西安美院的成功,就是中国美坛的成功。这是“大写意”,也是一种境界。
■把书法列为本院必修课
根据西安美院的地理位置,杨晓阳认为我们的学生应该熟悉陕西的历史文化。他说,我们不像中央美院在中外艺术交流上有先天优良的条件,但西安美院,有深厚的历史积淀,有得天独厚周秦汉唐的文明和保留完整的原生态民间艺术,这是我们形成自己特色办学的一个重要基础。如今,他们已经成立“本原文化研究所”、“书法艺术研究所”、“艺术与考古研究所”、“现代艺术研究所”等。
杨晓阳还说,我们也要把西画的方法拿来,我们也要尽量理解和学习借鉴西画,但我们的目标与他们是不同的,所谓“得鱼忘筌”,我们在“拿来”时不能迷失自己。近50年来,我们从内容、形式、精神上割断了中国绘画基因的继承。这是应该要反思的。他提出了“四大基础”,即绘画基础、中西美术史、陕西文物和民间艺术考察、书法基础。现在,西安美院的所有学生,不论学科、专业区别,每个人都必须要学书法,把书法列为必修课是因为书法是最能体现中国造型艺术本质特点的艺术。书法的结构从楷书到行书、草书这个过程,就是从写实到写意的过程。
■雷诺先生称他是个政治家外交家
杨晓阳不会电脑、不会外语也不会开车,但他却很会外交。他竟能在5分钟里办成一件外交上的大事。
最初,杨晓阳带着西安美院在国外打开局面时还是颇费周折的。他先在青岛、深圳、四川、新疆四个地方建立分院,打破在国内的封闭,进而尽快把目光投向世界。
西安美院早在十年前,已在法国留学熟悉东西方文化的教务处处长贺丹的努力下,在法国巴黎艺术城有了学院的画室。杨晓阳曾说,“整治人”时找最坏最硬的人,学术上要找世界最好的,但此时要找世界顶端的学院合作,还得做一番努力。经过贺丹前期的大量铺垫,他们已和巴黎艺术城的主席、巴黎文化名人普律诺夫人建立了深厚的友谊,他们画室的押金就是由普律诺夫人个人为他们垫付的。
此时,杨晓阳他们对法国艺术已很了解,心里明白法国的设计是国际上最现代的最先进也是最实用的,是我们要学习的,因为我国的现代设计教育还正在建立体系。
巴黎美院和巴黎装饰艺术学院是世界最好的此类艺术学院之一,杨晓阳他们先冲着这个学院去了。该院院长雷诺先生在国际上很有声望,同时,他也是一位极其傲慢的人,他拒绝了约他出来的杨晓阳,杨晓阳等人只好去雷诺的办公室见他。当杨晓阳等三四个人来到雷诺办公室时,雷诺坐在一把很高的椅子上,而其他五六个人坐的是酒吧里那种脚几乎挨不到地的高脚椅子,却把杨晓阳等人请到特别低的沙发上,使得说话时必须仰起头来看对方,杨晓阳他们有理由认为这是有意的安排。
杨晓阳开始介绍中国,介绍陕西,介绍西安。雷诺先生打断杨晓阳的话说道:
“你说的这些,我都知道,我去过中国几次了。我的问题是,我们怎么合作,合作什么?”
杨晓阳坦然地答道:“我还不知道,但我想,东西方最有代表性的两个学校应该合作。”雷诺说:“你是个政治家。”杨晓阳接着又说:“既然我们双方都不知道我们要合作什么,那么,我以为那不可知的部分那未知的东西,正是我们要合作的。”雷诺先生认真地望着杨晓阳的脸说:“你是个外交家!好吧,请把你们的资料留下来,我看后和你们联系。”
第二天,雷诺先生一大早就给他们打来电话,这次杨晓阳选了一个中国人开的咖啡馆,他们坐在了同样高的椅子上,“平等”而温和地望着对方。雷诺抱着杨昨天给他们的那堆资料,里面夹了40多个条子,可见他是很认真地看过了。他一个一个问题地问,杨很认真而生动地回答每一个问题,他们谈了两个小时,雷诺的40个问题还没有问完,就激动地对杨晓阳说:“我已经很喜欢你了!”“我们必须成为私人朋友后才可合作。”“我已经决定了和你合作。”
随后,他来到了西安,因为有杨晓阳的陪同和生动的解说,和他自己上次旅游两天里的感觉完全不同。这次他看了以后不说话了,他感慨地说:“没想到西安这么丰厚!”
这所学院和西安美院的合作从此开始了,双方互派教师、学生,互换信息、交流科研成果,可以说,西安美院从此更直接更快地进入开创中国土壤的现代艺术教育阶段,他们甚至直接采用西欧抽象形式来表现中国文化的底蕴。从该院校园里展示的学生作品就可看到这一点。
■库索称赞西安美院是“取之不尽的宝库”
而巴黎高等美术学院(简称“巴黎美院”)更是世界一流的艺术学府,是有着500年悠久历史的老学院,我们所向往的“巴黎艺术”就是冲着它去的。
上世纪90年代后期,杨晓阳曾在各种场合碰到过该院院长库索先生,感觉库索先生是个很友好、很礼貌的人,但一直与中国没有过实质性的接触和合作。杨晓阳想邀请库索先生来中国,开始被婉言拒绝,库索说已经到过中国几次了。杨晓阳说,您虽曾去过几次中国但未到过西安,您没到过西安就不算到了中国,接着,杨晓阳大谈特谈西安。库索先生又提出作为国立学校,我们必须要报国家教育部批准。杨晓阳当即表示他们愿提供此行费用,并表示他可以多带一些同行人员。同时,杨晓阳还动员普律诺夫人再次邀请库索先生。已近90岁的普律诺夫人曾十次访华,又刚从中国回去不久,但此时她热心地对杨和库索说,她愿陪同库索先生一同再赴中国。库索先生终于痛快地答应了前往西安。
库索先生在西安的时间里,杨晓阳不间歇地领着库索先生四处感受,库索先生表示出极大的兴趣,一路上和杨晓阳愉快交谈,一路上滔滔不绝地说着赞扬的话,最后,他十分风趣地说,西安美院简直是“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盗取之不尽的宝库”。真是小学校有闪光点,小学校有大经验。
西安美院与世界正常的国际学术交流从此开始了,她打开了大门,以多姿多彩的面貌展现出她动人的风采,这个宝库为中国西部这片古老的土地艺术注入了新的力量,她与国外友好院校共商艺术与教育、教育与社会的主题广招人才,汇集世界各地优秀作品的展览与学术交流,德国、美国、荷兰、比利时、英国、日本、马来西亚等国家的各种有影响的大型国际性艺术活动接踵而来……
一切都不再是问题了。
在杨晓阳先进思想的指导下,西安美院正大踏步地更好地发挥画家个人的和集体的力量。杨晓阳全新的世界观和价值观使得西安美院的每一个人开始重新审视自己,重新认识自己的价值,很多以前自己离开美院的人,如今托社会名流说情要求回来。
■五分钟决定的一件事
一个偶然的机会,巴黎艺术城空出一间画室,当杨晓阳知道普律诺夫人无意在候选的四个艺术院校里选一家时,杨晓阳在5分钟里帮普律诺夫人决定了一件事。
杨晓阳是个有心人,他在巴黎时就发现,巴黎艺术城里除了绘画,还有音乐等其他门类的艺术院校,于是,他这时很快想到西安音乐学院,他具体、生动地向普律诺夫人推荐和介绍西安音乐学院,普律诺夫人当即请杨晓阳与西安音乐学院联系,他便马上给西安音乐学院的院长翟自荣打电话。
这为西安音乐学院办了一件大好事,精明强干、善于抓住一切机遇的西安音乐学院的翟院长知道这是天上掉下的一个馅饼,当即对杨晓阳说:“你现在就是我,你想咋办就咋办。”杨晓阳便现身说法,用5分钟说服普律诺夫人决定了此事,并不失时机地一口气为西安音乐学院办完了所有手续,杨晓阳提起他们美院外事办的同志赞不绝口,他说:“我们用的可是‘国家级的外交官’。”如今,中国的音乐学院在巴黎艺术城有了自己的位置,目前在全国,这也是独此一家。此事决定前后只用了五分钟。难怪普律诺夫人对刘大为讲,“杨是决定事情最快的人”。
■内外并举活动走向世界
早从1995年起就打破学院身处内地相对封闭的情况,在全国设了深圳、青岛、四川、新疆四个分院,并率先在地方院校中向全国招生,对学校促进很大(后来又在上海设立分院)。1998年他们发起了“华夏纵横”大型采风活动,100多人从西安“大地原点”出发,向全国东西南北四个方向进发采风,经过33个省市,历时三个月,是西安美院第一次走向全国。1999年利用校庆办了7个展览,全面检阅学校的多专业情况,基本建设上了一个台阶,当时很振奋。2000年举办了西部美术教育研讨会,教育部、文化部都给予充分肯定,邀请了全国专家取得很好的效果。2001年举办了最大的展览工程“西部·西部”2100人参展,2700件作品,13个展同时开幕,是近十年比较轰动的举措。2002年后学校组织的国外画展有巴黎展、挪威展、韩国展、美国展等。国内展也很多,如:“国际素描展暨研讨会”、“全国九大美院国画展”、“俄罗斯列宾美院展”、“2003年中国设计论坛”、“中国美协金彩·长安论坛”等等,国内国际并举,极大地促进和影响了西安美院的学术建设。中国美协在西安美院成立了两年举办一次的常设平台--“中国美协西安学术研究中心”。2003年申报美术学博士授予权的成功使得学校的培养层次进一步提高。
杨晓阳带领着西安美院,立足民族精神,弘扬国学,并力求与世界接轨,他们不断关注对中国传统文化历史再认识,凝聚中国西部人文精神,力图在丰厚的历史文化遗产中,挖掘出更深层的文化内涵,重建民族的自我,他们正在向世界展示西部的历史与现实的伟大。
杨晓阳以个人不凡的眼光和魄力,以他丰沛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为西安美院打开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崭新的平台,这个平台就是一个舞台,就看你怎么去展示自己,以怎样的舞姿去表演。这样,也同时给中国美坛留下了谈资和更多的探索方向与思考,西安美院从开始的不为人知,到如今在世界上已具有一定的竞争力院校,我们有理由相信,不远的未来,他们“创办一流”院校的美好理想一定能够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