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之巅刘大为:丹青笔能造民族魂(图)

时间:2009-03-09 11:41:34 | 来源:中国收藏交易网

人民公仆130×210cm2001年

刘大为最早被人们认为是一位工笔画家,缘由是他早期成名的几件作品均是工笔画,如《马背上的民族》《晚风》《漠上》《草原上的歌》等等。到了九十年代中后期,他的画法逐渐转到写意画上来,这才使人们看到了他大量的写意作品。这一时期的代表作有《帕米尔高原的婚礼》《巴扎回来》《人民公仆》《雪线》等等。刘大为的工笔画已具有很强的个人风格了,人物造型在超强的写实能力下稍作变型夸张处理,注重在技法上吸收传统工笔画的优秀特点,同时大胆借鉴西方绘画语言,在色彩运用上更加强烈,对画面整体色调的把握上恰到好处,构图多以横向取势,点线面交织的笔墨节奏,强烈地表现出了人物的生活场景及思想感情。特别是在人物刻画上,刘大为突破了传统工笔人物画的表现方法,达到了非常高的艺术境界。比如《晚风》中邓小平的艺术形象,他结合了西方的素描和传统的线造型,人物描绘异常生动,把邓小平作为伟大政治家的风度及平易务实的精神气质表现的淋漓尽致,毫不夸张地说他塑造的邓小平的形象是同类题材中最像的,同时这件作品也成为了当代工笔画中最重要的代表作品之一。所以说他的工笔画具有独特鲜明的艺术效果。而他的写意画汲取了工笔画的一些特点,比如说在形象刻画上非常细腻,在色彩运用上比较丰富等。可以说,从一开始,他的写意人物画就形成了他自己的绘画面貌。同时,我认为刘大为的写意人物画还有以下这么几个显著的特点。首先是他具有扎实的造型功力。这一点我在之前也有过描述,正是坚实的造型基础保障了其写实画风的艺术追求及境界表达。第二是灵动的线条及朴厚的运墨使画面更富中国化的表现张力。刘大为坚持长期的对传统的继承与摸索,终于找到了书写性的中国绘画语言,这种语言为他今后的中国画创作提供了更加广阔的艺术空间。第三是坚持自我的同时不排斥对其它艺术技巧与形式的吸收与借鉴。刘大为认为,中国艺术的多元化是时代的必然,同时也是繁荣中国艺术的具体实践。中国绘画的排他性逐渐向融合性转化,因为所谓传统也不是僵化的,它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流动和吸纳,从而形成新的传统。所以,刘大为在自己的艺术创作中能不断地去做一些有益的尝试,如画面构成意识、色彩的对比关系、整体色调的处理、光的运用等等,这些绘画因素在他的作品中均有体现,且结合得非常融洽。刘大为的这些艺术特点为当代人物画的发展起着重要的启示作用,他的这一画风的确立无疑给中国画坛增加了新的艺术样式,作品中艺术性与思想性的完美结合也是现实主义价值核心的最好体现。

<  1  2  3  4  5  6  7  >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
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相关文章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京公网安备110108006329号 京网文[2011]0252-085号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资讯|观点|视频|沙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