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德镇文化高岭与艺术地标

时间:2017-10-11 17:01:20 | 来源:雅昌艺术网

资讯>艺市>

·从艺缘起·

如果算王锡良的学历,充其量只能算是小学五年级。但人生的成就大小,几乎就从来不与学历成正比。母亲是王锡良爱的教育的启蒙老师。

话说王锡良的父亲王大屏,十四岁就从安徽黟县到景德镇来谋生,学的是选瓷手艺。此公生性好赌,十赌九输,加上选瓷也赚不了多少钱,弄得家境贫寒,度日维艰。好在他老婆胡桂荣,不但吃苦耐劳,勤俭持家,摆起摊子做生意,还广结善缘,同亲戚邻里的关系都处理得如鱼得水,谁都愿意帮她。和与善,原来是一条最宽广的路。如果说大学的本质是育人的话,那么,母亲是王锡良最好的大学。这一切,童年时的王锡良全都记在了心里。

  王大凡与其瓷艺作品

叔叔王大凡是王锡良人格形成的良师益友。

王大凡是“珠山八友”之一,当时已经是陶瓷艺术界的头面人物了。但他做人做事都非常低调,为人襟怀磊落,直抒己见,背后从不议人短长。生活上勤俭朴素,有钱了也是一袭长衫、一双布鞋。别无嗜好,只爱读书,买书经常用提篮去装。王大凡读书爱诵读,读得兴起便旁若无人地大声吟诵,吐徽州口音,一字一句,像唱歌一样好听。

  2017景德镇国际艺术陶瓷拍卖会 预展LOT 1029

花气晴熏日·粉彩瓷盘

题识:花气晴熏日鸟声娇战春

钤印:锡

底款:五尺园

创作年份:1996年(丙子年)

D:20.7cm

RMB:150,000-200,000

王大凡画瓷,非常重视作品的健康情趣,内容必须美好、向上,邪的歪的从来不画。王大凡对王锡良的耳提面命,为王锡良的人格塑造提供了巨大的正能量。

这是人生最关键的两个时段。王锡良幸运,遇上了两个关键的贵人——而且是他最亲的人。

若年华如初,王锡良会更懂得,岁月是一首无声无息的歌谣,而主旋律,早已由母亲和叔叔调定。

  2017景德镇国际艺术陶瓷拍卖会 预展LOT 1049

群仙祝寿·粉彩册页一套(4块)

题识:锡良

钤印:王;

创作年份:50年代

H:20cm W:13cm

RMB:700,000-900,000

·艺海砥砺·

王锡良瓷上绘画的最大亮点,是以长时期的户外写生作为创作元素。

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的梅健鹰,是王锡良写生道路的领航人。

1954年3月,中国对外友好协会为策应国家战略,筹划在景德镇组织一批优秀的陶瓷美术作品,到东欧巡展。中央工艺美院为这批作品派来了三位教授。其中的一位叫梅健鹰。

三位教授到景德镇后,就住进了当时的美术陶瓷工艺社。他们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他们从北京带来的全国各地的工艺美术作品和相关资料陈列出来,让陶瓷艺人们参观学习,同时为大家开设美术史、色彩学和素描写生课。

  梅健鹰老师与其作品《荷花》

机会往往被那些有准备的人抓住。

当许多人都对外出写生嫌辛苦麻烦而不以为然时,王锡良却对写生表现出发自内心的莫大兴趣。

也许这就是命。景德镇那么多陶瓷艺人,没几个人能直接接通来自中国顶尖专业学府的电源。能有机会接通电源的,又由于价值判断的阻隔,与生命充值关键的强大电流擦肩而过。

梅健鹰自然不会放过这个能与自己心灵共振的年轻人。于是,素描、写生、色彩,差不多就是手把手地教。

  LOT 1079

寿献蟠桃·粉彩瓷板

题识:壽獻蟠桃朝瑞老伯大人发暨,喻母彭太夫人。六旬双庆。世侄:计诚、余树芬、孙雨亭、张少平敬祝,甲申年仲秋月桃源王锡良作于珠山乐园。

锡良

创作年份:1944年(甲申年 )

W:34.5cm H:24.7cm

RMB:1,000,000-1,200,000

于是,景德镇瓷上绘画的这一路,珠山八友们摸索了半个多世纪的这一路,就开始注入了新的绘画技法。这种画法,日后将在王锡良的手中大放异彩。

于是,1954年上半年,王锡良迈出了景德镇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以写生为基础的瓷上绘画的重要一步。

还有林风眠的点拨,还有蔡若虹的点拨。王锡良就像一颗良种,虽然生长的土壤并不肥沃,但总有阳光、雨露的不时眷顾,其茁壮成长就从偶然走向必然。

  LOT 1110

粉彩薄胎斗笠碗

题识:锡良;丁卯春

钤印:王

创作年份:1987年(丁卯年)

D:17cm

RMB:600,000-700,000

信心,激情,方法。一个人要做好一件事,这六个字很重要。而要把一辈子的事做好,则要加上四个字:判断,选择。

王锡良在漫长的人生岁月里表达自己的文化身份时,其实只进行了两种选择:一是在追求艺术时的执着,一是在面对生活时的淡定。

林风眠曾说:我相信,凡是诚心学艺术的人,都是人间最深情、最易感、最有清晰头脑的人;艺术家没有利己的私见,只有利他的同情心;艺术家无所谓利禄心,只有为人类求和平的责任心。

王锡良是有幸和林风眠共过事的人,那时他才30多岁。我相信王锡良是将林风眠这段话化在自己的血脉中了。

  林风眠与其风景作品

·道法自然·

一旦认准了以写生作为瓷上绘画的导入,王锡良用了半个世纪的时间采风不止:景德镇周边的田田墈墈、山山水水自不待言,他还远涉千山万水,到各地去“搜尽奇峰打草稿”,以求“法自我立”。霁云、九华、湘西、九寨,都有他的身影;越黄河,进山西,走长江,寻鄂川;踏遍武夷山水,独步海天佛国,而黄山、庐山、井冈山,去过的次数,连他自己都记不清楚了。

  《黄山四千仞》

揣一点干粮,背上画板就上路,在山里一画就一二十天,步行几十里是家常便饭。“两头不见光,早晚还受凉。游山又作画,苦乐滋味长。”

长期写生生活的磨砺,使王锡良对师自然、师造化有了特殊的体味,他说:“画画无窍门,写生是个窍门,纵观古今中外画家名师,有个性、有新意的作品,都是面对生活,取自大自然。写生不怕人笨,只怕不能坚持。大自然若慈母,你每次向她索取,她总赐予。写生宜冷静,坐得下来,不要过了一村又一村,村村不见我画中人。写生既用‘理’画得惟妙惟肖,又用‘情’画得得意忘形。写生画生动自然,古人画完整但缺生气,我取前者。”

王锡良在进行文化身份选择时,我认为是基于叔父对他的期冀。王大凡送给王锡良一副对联:绘画生涯,自甘淡泊;陶人事业,首要精勤。

当王锡良一旦将这副对联刻作自己的座右铭,其实就确立了价值判断的基本标准。

面对生活的淡定,文章的后面还会不断提到,这里不赘。

  《庐山写生六条屏》

王锡良的陶瓷艺术作品,诚然是他文化身份的显性表现。

我认为王锡良作品最出彩的有三个方面:

一是画面上永远有一双孩童的眼睛,心地清纯,充满想象,往往能让我们看到人的质朴情感,寻到艺术创造的奥妙。王锡良自己说:有童心很重要,特别是对搞艺术的人来说。很多大画家的作品上都流露出童心,这是很难做到的,我还不能完全做到。其实童心就是真心。

二是在章法上能实处就法,虚处藏神,充盈着浓郁的生活气息和对大自然的真情实感,风格上俊逸清朗。他作品里的人与事,处处都有写生的留痕,总会觉得在什么地方见过,却又从找不到写生的某一具体对象,似与不是之间分寸掌握得恰到好处。

  《黄山》

三是简洁明快的笔墨形式感,却在下笔凝重老辣中完成。王锡良在琢磨透了文人画的稚拙与生涩之后,结合略带陶瓷装饰意味的构图,高度概括,善于提炼。既有激情,更有感悟;既有野趣,更有文人气。使得他的瓷画,既走出了传统艺人的工匠气,又跨越了传统山水画的程式,从而创造出完全属于自己的风格。

1  2  3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
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京公网安备110108006329号 京网文[2011]0252-085号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资讯|观点|视频|沙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