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资讯> 市场

艺术市场变迁中的任伯年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4-07-14 15:25:12 | 文章来源: 新民晚报

图片说明:《观剑图》任伯年

任伯年是中国近代艺术史上一位非常值得深入研究的画家,写真功底深厚的他,追求笔墨的真实和画面的感染力,以此为基础形成的绘画风格,与传统文人画所推崇的落于虚无的“微茫惨淡”的审美境界背道而驰。

然而在开埠后的上海,在这个现代化的雏形城市,传统的中国农耕文化意识、儒家的道统传承,士绅乡民传统思维,与欧美现代主义思潮、近现代工商业功利思想相撞击,所形成的新型社会形态下,任伯年根植于中国传统绘画,融汇西式绘画技巧发展而来的雅俗共赏的绘画风格,迎合了市民和新贵阶层的审美口味,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一个多世纪后的今天,回顾和梳理当年最热销的画家之一任伯年所经历的市场演变,不仅有助于艺术市场研究理论的建立,也能够对理解近现代乃至当代中国画坛的发展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在任伯年生活的海派时期,虽然士大夫文人阶层已近瓦解,但是他们所传承的中国传统审美标准,依然主导着对中国画的价值评定权。海派画家群体的出现将市场因素带入绘画,为迎合客户的审美趣味而创作,这在当时并未被文化精英阶层所认可。海派一词出现之初带有一定的讥讽之意,当年对任伯年的批评,既有在笔墨层面,对其“钉头鼠尾”线条的嘲讽,也有在精神层面对他流于“媚俗”的不屑。

然而海派的出现,切切实实地激发了现代艺术市场的形成。“市场口味”,这个一直以来被享有祖传田产或官奉利禄等经济来源的文人画家所忽视的存在,逐渐成为衡量艺术家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而建立在功利基础上的审美导向,则成为影响艺术家绘画风格形成的一个重要因素。

作为近现代艺术史上的首批职业画家,任伯年及其他几位当时活跃在上海的艺术家,在商业上取得成功,并因此而吸引了一批来自全国各地的艺术家,前来拜师学艺。在当今艺术市场上最受关注的近现代名家如齐白石、张大千、徐悲鸿、黄宾虹、陆俨少、潘天寿、李可染等均与海派有过紧密联系,有些甚至被纳入广义的海派艺术家之列。

任伯年偏重写实,中西融合的画法,为日后徐悲鸿推广写实画风提供了很好的现实案例。为现代绘画教育作出杰出贡献的徐悲鸿在《论中国画》的文章中写道:“近代画之巨匠,固当推伯年为第一。”徐悲鸿对任伯年的推崇,符合徐悲鸿的写实主张,以及反对传统文人画的美学取向。在徐悲鸿等人的推动下,写实主义开始成为中国画坛的主旋律之一,文人画逐渐失去了其自身发展所需的土壤。

至上世纪50年代,在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思潮影响下,接近大众的写实风格在美术界大力推广,任伯年的绘画风格再次受到推崇。与海派开创现代艺术市场的先河类似,50年代开始写实画风的繁荣则是艺术反映社会政治生活的典型范例。资本和政治似乎是与艺术如影随行的孪生兄弟,其特征在同时期的艺术创作中一览无余。而特定风格的艺术家在特定历史时期所受到的关注和追捧程度,却也恰恰客观地反映了当时社会主流的价值取向和时尚潮流。

新中国的成立,从政治、经济、文化等各领域亟需建立一个新的体制,而艺术作为时代精神的一个最佳写照,也自然而然地映射出当时的社会面貌。新时代所推崇的艺术家如齐白石、徐悲鸿、李可染等,几乎都以描绘平民阶层的生活趣味和歌颂祖国大好河山为主要题材,得到了大众的广泛接受和认可,逐渐成为市场上最炙手可热的艺术家。

与时代气息贴近的作品的价格也自然水涨船高,2013年齐白石、徐悲鸿和李可染作品的平均平尺拍卖价格高达75万、95万和99万;而任伯年的平均平尺单价仅为17万左右,而吴昌硕和赵之谦的价格在最好的年份也只是在20-30万左右(数据取自25家样本拍卖行的拍卖纪录)。

这种市场局面,与清末民初海派盛行时期的价格水准相差甚远。1878年减润赈灾时,任伯年的扇面价就为3元一件,而当时普通画家扇面仅几角钱一件。当时著名的收藏大家钱镜塘藏有任伯年作品百多件,徐悲鸿、程十发等也是他作品的藏家和研究者。

解放后,任伯年作品由国家收购,入藏各大美术馆、博物馆。海外市场1986年第一次拍卖,《人物册》就达到16万元港币,1988年其精品的成交价已突破70万元港币。1993年拍卖伊始,二级市场的形成和扩张,以及某些媒体对天价拍品和艺术投资回报率的夸大宣传,助长了投资型收藏家群体的数量。

时至今日,在很多人的印象中,海派绘画似乎只是百年前,上海都市繁荣期的一个文化符号。生活在清末民初的近代海派画家如赵之谦、吴昌硕、任伯年等,他们的艺术不可避免地带有旧时代文人的气质特性,与现今的生活环境有较大差异,他们的艺术造诣不容易被现代的藏家所理解,于是价格水平也很难与带有浓重现代气息的艺术家们相匹敌。

如今在市场价格的决定因素中知名度的作用显然要高于学术地位,而市场知名度的形成则是依靠天价拍品的产生和媒体对此的宣传,还有不可忽视的政治宣传的推动作用。更有甚者,即便是开展学术研究,有的时候,其出发点也褪变为为艺术商人牟利的包装手段。

从一个时代的艺术市场走向和收藏特征,可以很好地总结和分析出社会主流的审美取向和文化诉求。这便是艺术市场分析的深层涵义所在,如果只是把市场分析简单地理解为指导投资客购买艺术品的工具,那就有些只闻其表而不明就里了。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留言须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