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2日结束的瑞士巴塞尔艺术博览会上,亚洲艺术家作品的数量远超过以往。在往届艺博会上,来自远东地区的艺术品只能在展厅二层一些不太知名的亚洲画廊和一层几个专门经营亚洲艺术的画廊里看到。如今情况已经大相径庭。尽管今年参展的亚洲画廊的总数(共21家)实际上比去年减少了10家,但几乎每家画廊都有一两件亚洲艺术家作品。
许多活跃在西方一级艺术市场里的画廊,都在扩大代理的亚洲艺术家队伍,其中一些甚至在东半球开设了分支机构。即便是更传统、面向二级市场的西方画廊,也发掘了来自中国、韩国、日本和亚洲其他地区的艺术家。
全球化浪潮下的当代艺术也迎来全面扩张,国别界限已经不再那么重要,这正是亚洲艺术作品数量激增的原因之一。“收藏家不再拘泥于中国或日本、西方或非西方这种区分方式,他们可以把握艺术风格上的联系。”纽约一家画廊的负责人这样解释。北京艺术家刘韡的个展被长征空间带到了巴塞尔,其展览总监梁中蓝说,“不能说某件作品纯粹就是中国的,欣赏这些作品并不需要了解这个国家的历史或政治背景。”
这场欧洲重要的艺术博览会被认为是全球当代艺术市场的风向标。作为一贯较为保守的收藏机构,西方博物馆今年出乎意料地打破常规,尝试购买知名度较低但有市场价值的亚洲艺术家作品。而亚洲艺术还被画廊当成“招牌”以吸引亚洲地区实力雄厚的新收藏家。
与此同时,以中国人为代表的亚洲收藏家开始频频出现在国际艺术舞台。上个月在纽约的各大拍卖会上,亚洲收藏家忙碌穿梭,并表现出对于西方顶尖现当代艺术的极大兴趣。来自上海的夜店大亨乔志兵参加了开幕预展。“今年中国藏家很多,”他说。
巴塞尔的主办方竭尽全力地吸引更多亚洲买家,尤其是已开设或计划创办私人博物馆的重要人物。就此,巴塞尔启动了“全球艺术赞助人委员会”,目的之一就是在国际上更好地推广巴塞尔艺博会。委员会由70名私人藏家组成,其中包括龙美术馆的联合创始人王薇,以及收藏家邓永锵和乌利·希克。
“现在,亚洲收藏家对当代艺术真是兴趣高涨,到处去买,”在中国和新加坡都有分馆的香格纳画廊的艺术总监施勇半开玩笑地说,“今年来巴塞尔的中国买家实在太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