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资讯> 市场

清初四王的艺术及市场行情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4-02-20 10:26:17 | 文章来源: 《东方收藏》杂志

王翚 甲午(1714年)作 惜竹爱松图 手卷(2011年嘉德获价2300万元,张学良旧藏)

王鉴 1668年作 仿古山水册 (2010年匡时国际4592万元成交)

王时敏 1647年作 仿各家山水十开册(2011年中贸圣佳)

王原祁 1696年作 仿山樵真迹 立轴(2011保利2875万元成交,徐邦达旧藏)

清“四王”曾以取古人之法、师古人之心、求古人之神,影响画坛200多年。直到民国时期,以张大千等为主的海派画家的出现与活跃,渐渐取代了“四王”显赫的声势与地位,他们“褒四僧”、“贬四王”的审美取向和个人趣味一直影响到当今的画坛。但不可否认,清“四王”对中国画的贡献是不容置疑的,特别是步入21世纪后,他们的作品在海内外市场上大放异彩,值得藏家关注。

所谓的“四王”,是指明末清初活动于江南地区,以摹古见长的四位山水画家,他们就是大名鼎鼎的王时敏、王鉴、王翚和王原祁。“四王”的山水画主要承习的是董其昌的衣钵,师承元人一体,大多以黄公望为宗师,画法主张师古,笔笔讲求来历、出处。创作思想代表当时的宫廷画派。其中王时敏、王鉴为董其昌的画友,王翚是他们的学生,王原祁是王时敏的孙子,他们四人共同的特点:山水画趋于传统,法度严谨,底蕴深厚,甚得元人三昧,因而深受皇家的青睐,被奉为绘画的“正宗”而影响甚大,他们的画格几乎统治整个清代。从艺术上讲,如果将“四王”细分,又可分两类:王时敏和王原祁祖孙更注重笔墨风格,追踪黄公望,被称为“娄东派”;王鉴、王翚的画路较宽,力图集古人之大成,他们不局限于董其昌的天地中,在吸取传统的同时,注意取法自然,作品在摹古中求变化,尤其是王翚侧重笔墨美,被称为“虞山派”的代表人物。他们四人虽各有所长,但都严守法度。循规蹈矩的“四王”派系由于受皇室扶植推崇,最终导致清代山水画一蹶不振。民国时期乃至现代对“四王”的艺术评价并不高。特别是在五四运动以后,遭到了全面的否定,被划分为另类而走上了下坡路,被认为是造成“中国画学至国朝而衰弊极”的根源。陈独秀在《美术革命》一文中称:“人家说王石谷的画是中国画的集大成,我说王石谷的画是倪黄文沈一派中国恶画的总结束。”而以徐悲鸿、刘海粟、林风眠为代表的革新派则对“四王”进行了激烈的批判,即使传统派大师黄宾虹、齐白石、傅抱石也对他们进行抨击。与此同时,也有一批画家对“四王”钟情有加,如吴大澄、冯超然、吴湖帆、溥濡、张石园、吴子深、吴待秋、樊浩霖、林琴南、胡佩衡、吴镜汀等等。

步入21世纪后,“四王”的作品在市场上受到了藏家的极大关注,其价格一路看涨,尤其是他们的精品,更是备受青睐,并成为拍卖场上的抢手货。这里逐一对“四王”进行介绍。

娄东派的创始人王时敏

王时敏(1592—1680),字逊之,号烟客,晚号两庐老人,江苏太仓人。他是“四王”中年龄最长的一位,为“四王”之首,其他三位有的是他的朋友,有的是他的学生和后人。王时敏是明代相国王锡爵的孙子,年少时与董其昌、陈继儒等书画大家往来密切,为“画中九友”之一,入清后隐居不仕。工诗文字画,朝夕临摹、潜心研讨,遍摹宋元名迹。在绘画上,王时敏主要在追古人上下功夫,一生着力于黄公望。他笔下的作品干湿笔互用,黑色有的醇黑,有的清淡,山水得宋元标格,笔墨苍润松秀,唯丘壑少变化,多模拟之作。风格有的工细清秀,有的浑厚苍劲,意境疏简。坦率地说,王时敏作为清初“四王”中领袖式的人物,在总结前人笔墨方面的经验,整理与研究绘画历史遗产是有贡献的,但最终缺乏对造化的真切感受,创新明显不够。传世重要作品有《山水册》、《仿宋元六家册》、《长白山图卷》、《落木寒泉图》、《仙山楼阁图》、《杜甫诗意》、《夏山图》、《雅宜山斋图》、《仿山樵山水图》、《层峦叠嶂图》等。

在过去,由于王时敏在画史上的地位不高,一般大收藏家都不愿花巨资购买,所以其作品的价格在市场上不太高。1988年纽约佳士得曾推出了王时敏的一把《仿黄公望山水》成扇,以0.41万美元成交;1989年他的《仿黄子久山水》被纽约佳士得拍至3.3万美元,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王时敏的作品价位基本维持在这个水平。不过,近几年他的作品价格有了很大的提升:2001年《隶书》被上海敬华拍至50.6万元;同年,南京举办的“艺兰斋”首届中国书画拍卖会上曾有一件《富春江山居图》,受到了众多买家的热烈追捧,最后以高达590万元的价格成交,创下王氏作品的新高;2004年《山水》扇面在嘉德获价22万元;2005年《苍严遇雨》在上海中天以165万元成交;同年,他与吴历合作的《夏山图》在中贸圣佳以880万元拍出。之后,王时敏作品在市场上连上台阶,2010年《仿王蒙山水》手卷在北京九歌获价1456万元,首次突破千万元大关;2011年《仿各家山水十开册》(徐邦达旧藏)在中贸圣佳拍卖会上,以1.2075亿元被一藏家收入囊中,不仅突破亿元大关,而且创下王时敏作品迄今为止的市场最高价。目前,王时敏作品在市场上十分少见,偶有亮相,也已处于高价位。就在刚刚落槌的北京保利2013年秋拍,王时敏作于1648年的《松静山居图》,以230万元拍出。

专心于“元四家”的王鉴

王鉴(1598—1677),也是娄东画派创始人。字玄照,后改字为圆照,号湘碧,别署染香庵主,崇祯六年(1633)举人,官至廉州太守。王鉴出生于书香门第,为明代著名文人王世贞曾孙,家藏古今名迹甚富,丰富的家藏,为王鉴学习临摹历代名画真迹提供了良好的条件。王鉴早年还得到过董其昌的亲自传授,他一生的画业就是沿着董其昌注重摹古的方向发展,并揣摩董源、巨然、吴镇、黄公望等诸多前辈大家的笔意,仿古吸收并转化古人的笔墨结构,形成了自己丰富的山水画语言。王鉴画的坡石取法黄公望,点苔学吴镇,用墨学倪瓒。尤其是他的青绿设色山水画,缜密秀润,妩媚明朗,综合了沈周、文徵明清润明洁的画风。所以,王鉴的摹古功力很深,功力在王时敏之上,他一生遍临五代、宋元名作,尤专心于“元四家”。工浅绛和青绿山水,中年笔法圆浑,晚年变为尖刻。王鉴一生活了八十岁,前四十年主要致力于仕途,后四十年才得以专心绘事。擅长摹古,画作艳丽明快,秀润清朗。王鉴在当时与王时敏一起被推为画坛领袖,人称“二王”。他们在清初有“两先生有开继之功焉”(张庚《国朝征画录》),并共创娄东画派。步其后者有王撰、王昱、黄鼎、唐岱、王敬铭、王学浩等人。王鉴的代表作品有《梦境图》、《仿北苑山水》、《长松仙馆图》等。

王鉴的作品在艺术市场上也经历了从低到高的一个发展过程。1989年《虞山山色图》手卷在纽约佳士得拍出3.3万美元;1991年《仿巨然山水》被纽约苏富比拍至1.1万美元。国内艺术品拍卖兴起后,王鉴的作品便时常在拍场上亮相:1996年《烟岚万态图》被北京翰海拍至37.4万元;1999年《秋山图》在北京翰海以24.2万元成交;2000年《仿巨然清溪待渡图》被佳士得拍出103.5万港元;2001年力作《烟岚万态图》再次被北京翰海推出,结果被拍至165万元,创当时王氏作品最高价。之后,王鉴的作品价格有较大攀升,2004年《雅宜春色》在中贸圣佳获价671万元,同年《仿古山水十开册》在嘉德以1265万元成交;2005年《仿赵子昂山水》在中贸圣佳以725万元成交;2010年《仿古山水册》在北京匡时获价4592万元,创下目前王鉴作品的市场最高价。2011年《危石青松图》和《山水合册》(五开)分别以1840万元、1265万元成交;2012年《仿董文敏青绿山水》拍出1411.05万元;2013年《秋林论道》以293.25万元的价格被藏家慧眼赀藏。

“虞山派”创始人王翚

王翚(1632—1717),也是熔铸南北二宗的山水画大家。字石谷,号乌目山人、耕烟散人、清晖主人、剑门樵客,常熟人。王翚祖上四代都善画,幼时承家学,后从师王鉴,又经王引见,向王时敏求教,故王翚有机会遍摹两家藏品,以后曾得康熙赏识,赠“山水清晖”四字以褒奖,又得以遍观内府所藏历代名迹,画艺大进。60岁时奉诏作主持绘制《康熙南巡图》,共12大卷,堪称其创作画中的巨制,为清代手卷中的宏篇,该画场面浩大,内容丰富,笔墨多样。

王翚的山水画集古人技法之大成,能工能写,功力极为深厚,中年用笔细秀繁密,墨色浓润苍劲,晚年用笔遒劲严谨,墨色富于变化,意境深远含蓄,也称“虞山派”。王翚画作完美地融合了“元人笔墨,宋人丘壑,唐人气韵”。他的老师王时敏曾评价:“罗古人于尺幅,萃众美于笔下者,五百年来从未之见,惟我石谷一人而已。”同时,王翚还是一位勤奋多产的画家,成名很早,年岁又很高,从二十到八十六岁,有着长达六十多年的绘画生涯,留下了大量的作品。仅清代公私著录画目就有374幅,其中《石渠宝笈初编》著录17件、《石渠宝笈重编》著录54件、《石渠宝笈三编》著录26件,其他私人藏家著录200多件。

王翚绘画精于山水,作画程序一般是先勾勒皴擦,再辅之以墨色,主要为两道工序,技艺高超之处在于笔墨到位、勾勒皴擦的笔墨不多却表现了丰富的内容。不过,王翚书法较差。后人学王翚的很多,清代著名的有杨晋,现代著名的有张石园等。成就最高的要数王翚曾孙王玖成就较大,后人将王玖列为“清小四王”之一。代表作品有《康熙南巡图》、《岩栖高士图》、《秋山萧寺图》、《晚梧秋影图》、《秋树昏鸦图》等。

王翚的画历来是市场上的抢手货,在他活着的时候,他的画价即可与前代文徵明、董其昌等人不相上下。在抗战胜利后,北京琉璃厂八家大古玩商在联合购买王翚画作的时候,甚至需要用掉三四百根金条,画价直追宋元名画。而海上大收藏家钱镜塘就曾用16根金条吃进王翚《陈元龙竹屿垂钓图》,这个价格在当时绝对是天价,解放后钱镜塘将此画捐给了浙江省博物馆。自上世纪80年代纽约苏富比和佳士得开拍中国书画后,王翚至今仍颇受海内外藏家的青睐。1989年纽约佳士得曾推出王翚一件《摹古山水册》,为清内府旧藏,石渠宝笈著录,也是王翚摹古山水的代表作之一,估价15—18万美元,最后以高达39.6万美元拍出,这个价格在当时已不算低,一些画史地位比王翚高的画家都只能望尘莫及。之后,他的画价虽有所回落,但相比其他清代画家仍是相当可观的。如《太白观泉图》手卷在1990年纽约苏富比拍卖会上以7.15万美元成交;1992年《北山图》手卷在纽约佳士得拍卖会上以40万美元成交,再创王氏作品新高。随着大陆古书画收藏热的兴起,王翚的作品频创高价。2001年,北京翰海拍卖会上推出的王翚《溪山行旅图》手卷,经各路买家的激烈竞投,最后以599.5万元被国内一买家收入囊中;2005年《溪山行旅图》手卷再次在北京翰海上露面,结果以1870万元成交;同年,《仿唐宋元诸名贤横景六幅图》手卷在北京九歌以3520万元成交,创下了王氏当时作品的市场新纪录。尤值得一提的是:在古代书画拍卖遭遇寒流,由热转冷的2011年,王翚的画作一扫以往不温不火的态势,强势崛起,成为这一板块中的中坚力量。在康熙庚寅年(1710)所作的《唐人诗意图》以1.265亿元成交,此作曾在2002年中国嘉德拍卖会上以755万元成交,9年价格上涨16倍。目前,王翚有十余件精品拍价过千万元,每平尺均价由两三年前的一二十万元,一举暴涨到百万元区间。就在刚刚结束的北京匡时2013年秋拍上,其1715年所作的《南溪高逸图》手卷拍出了4025万元,位列王翚作品成交纪录的第二位。

“笔底金刚杵”的王原祁

王原祁(1642—1715),是“四王”中最见功力、最有个性的画家。字茂京,号麓台,别号石师道人,太仓人,王时敏之孙,进士出身,官至户部侍郎,人称王司农。自幼承家学,随祖父学画,功力深厚,曾临摹了大量黄公望、董其昌的作品,一生临摹不辍,遂成风格。康熙朝因画名供奉内廷,先后充侍讲学士、侍读学士,佩文斋书画谱撰辑官,鉴定古今名画。康熙四十四年(1705)奉旨与孙岳颁、宋骏业等编《佩文斋书画谱》,五十六年(1717)主持绘《万寿盛典图》为康熙帝祝寿。擅画山水,继承家法,学元四家,以黄公望为宗,喜用干笔焦墨,层层皴擦,用笔沉着,自称“笔端有金刚杵”。主张好画当在不生不熟之间,自出心裁,不受古法拘束,书卷之气盎然纸墨外。因受朝廷宠爱有加,其名大振,追学其风格者甚多,使娄东派的地位一时统治中国画坛,并几乎影响整个清代山水画三百年。由于王原祁只知临摹,缺少创造性,欠个人风格,作品陈陈相因,笔墨纯滞,格局平庸,作品多千篇一律,无清新气象,致使当时中国山水画缺少生气,引得后来一大批画家不满。起而倡导革新画风之举,反其道而行之,扬州八怪就是杰出的代表。王原祁擅长山水,以笔力浑厚华滋著称,作品特点是:“熟而不甜,生而不涩,淡而弥厚,实而弥清”,在“四王”中他是最见功底,也最有个性。代表作有《浅绛山水》、《松溪馆图》、《江树花柳图》、《秋山读书图》、《仿王蒙山水》等。

与王翚一样,王原祁的作品也很受藏家的欢迎。1989年《仿黄公望山水》被纽约佳士得拍至3.85万美元;1994年《仿黄公望秋山图》手卷在纽约佳士得拍卖会上以34.35万美元成交,同年在香港佳士得拍卖会上,他的《仿大痴富春山图》手卷以189万港元拍出;1995年《山水》扇面在北京翰海拍卖会上以5.5万元成交;1999年《仿黄公望王蒙山水》在香港苏富比拍卖会上以106.5万港元成交;2001年《山水》被北京翰海拍至45.1万元;2002年《仿宋元山水十开册》在中贸圣佳拍卖会上以253万元成交;2004年《西山晴雨》在朵云轩以495万元拍出;2005年《仿宋元山水十开册》在中贸圣佳以2420万元成交;2011年《仿山樵山水》(徐邦达旧藏)在北京保利以2875万元成交;2012年《秋林远黛图》在北京盈时以4140万元成交,创王原祁作品市场最高价;2013年《春崦翠霭》、《春峦积翠》、《秋山图》、《仿梅道人山水》分别以1840万元、1725万元、1150万元和1150万元成交。

从以上四人的市场表现看,王翚的作品最受海内外藏家的欢迎,市场价格也最高;其次为王时敏,他的最高价与王翚不相上下,但总体还是王翚坚挺,作品过千万元的更多,紧跟其后为王鉴、王原祁。目前,“四王”的作品只要被证明来源有序可靠,都会受到大藏家的追逐。而有关清四王作品的鉴定,国内以徐邦达最为权威,一般由他收藏或是题签或是被他鉴定为真迹的往往会拍出高价。相信随着人们对“四王”作品价值认识的不断提高,后市仍会是海内外市场的热门和抢手货。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留言须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