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画市场行情动荡依旧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2-09-05 10:17:35 |
文章来源: 新浪收藏

常玉 《蓝菊与玻璃瓶》 4770万港币 香港佳士得

朱德群 《永恒》 1410万港币 香港苏富比

沈尧伊 《革命理想高于天》 4025万元 中国嘉德

秋水

走私、查税与油画市场现状

2011年12月9日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下发《关于2012年关税实施方案的通知》,通知决定从2012年起,油画、粉画及其他手绘画原件,雕版画、印制画、石印画的原本,各种材料制的雕塑品原件的进口关税税率由12%降至6%(暂行一年)。涉及的艺术品类主要是油画及当代艺术。在税负沉重的中国,此次税率下调没有得到好评,还引发大范围的税率讨论。有从业者指出,艺术品进口除关税外,还需缴纳17%的增值税,税收依然过高。

四月初,爆发了海关查税风波,数家艺术品运输公司卷入,涉及北京、上海一些“很著名”画廊及“五六个艺术品经纪人和藏家”。媒体报道,北京某知名金融机构的艺术基金负责人及一位当代著名艺术家也被卷入。

有趣的是,有些媒体和业内人士,刻意回避涉案者走私逃税的违法事实,引用相关利益者的片面言辞,直斥税收的不合理性。

查税风波充分暴露了当代艺术市场的乱象——首先是画廊、艺术机构、运输公司违法经营、走私逃税迹象普遍存在,否则不会在行业内产生“山雨欲来风满楼”和“人人自危”之势。“出来混,迟早是要还的”,关税高并不是违法的理由,走私逃税在任何国家都要承担责任。其次是经营机构和艺术家参与价格炒作。

上述是政策面的现状,再看市场面的情况。先看看欧美市场,据著名艺术传媒Artinfo汇编的“春拍成交价Top10”统计,今春全球艺术品成交前十名的艺术品,最低成交价3360万美元,超过两亿元人民币。苏富比纽约5月2日印象派、现代艺术夜场拍出的爱德华·蒙克1895年作品《呐喊》以1.199亿美元居首。入闱的还有马克·罗斯科1961年作《橙、红、黄》,弗兰西斯·培根1964年作《自画像》、1976年作《镜中书写的人像》,罗伊·利希滕斯坦1964年作《熟睡的女孩》,安迪·沃霍尔1963年作《两个埃尔维斯》,胡安·米罗1927年作《绘画》,伊夫·克莱因1962年作《火颜NO.1》,伊夫·克莱因1960年作《蓝玫瑰》,约翰·康斯特布尔1824年作《船闸》。欧美市场创造的价格让中国市场望尘莫及。今春,中国市场成交价过亿元人民币的艺术品五件:香港成交的北宋汝窑葵花洗、明代宣德青花高足碗,北京拍出的李可染《韶山》和《万山红遍》及整体拍卖的过云楼藏书,油画和当代艺术作品缺位。

中国油画及当代艺术经历了2006年至2008年的疯狂炒作,2009年后泡沫渐破,元气大伤,当年初生牛犊不怕虎,剑指西方市场的大无畏豪情早偃旗息鼓了。当代艺术专场退出欧美市场后,海外市场全线溃退,什么“F4”“四大天王”,不过是过眼云烟罢了!

今春香港和北京两大油画、当代艺术拍卖中心,并未出现令人振奋的异景,各公司的成交额、成交价较去年继续大幅下滑。

中国油画的本土化进程只有百余年历史,但是在动荡的社会背景下,还是表现出了很多具有中国特色的流派。在市场的推动下,无论是哪一种曾经的探索、尝试,无论成功与否,只要能够搜罗到的作品,都被归纳到各种各样的概念、流派、主义、社团等名目之下推上拍场。什么老油画、前辈大师、红色经典、伤痕美术、新潮美术、写实主义、观念艺术、表现主义等等,名目繁多,足令初入门者目不暇接。而在从业者,这些名词被运用得得心应手,什么时间突出什么,操作轻车路熟。当代艺术炒不动了,那就重提老油画;老油画价高了,那就红色经典,然后写实主义;市场都不好了,那就举起所谓“70后”“80后”的旗号,美其名曰:消费、收藏两相宜,即便保值增值不成,也还能起到装饰室内的美化效果。很多当代艺术品所表现的内容毫无美感可言,根本不适合作为室内陈设品。

一位朋友提过这样一个问题:“张晓刚的《大家庭》系列作品好吧!贵吧!家里挂一幅肯定是艺术。如果挂了两幅,或者每家都挂上《大家庭》,会是什么效果?”

早期名家油画价格也回落

20世纪早期油画作品,历来数量少、价格高,按常规,每季拍卖都有作品创造新的高价纪录。今春却是例外,可见市场的疲软程度之一斑。也许有人说,因为没有精品上拍,所以没有高价出现。试问,缘何不见精品上拍?归根结底,还是卖家不看好,惜售!买家口袋无钱,空看!

早期油画名家数量少,称得上大师的海外有几位,内地有几位。幸运的是,海外名家的画作保存较多,市场流通量大,年年都有作品拍卖。而内地名家画作则没这么幸运,劫后幸存的作品多进入博物馆等收藏机构,民间藏量极其有限,市场很难见到,难以形成行情,如徐悲鸿、吴作人等人。

而就拍卖成交的地域看,香港市场是早期油画名家精品交易的中心,北京市场偶现少量作品。今春,香港的20世纪早期名家油画主要集中在苏富比、佳士得的20世纪中国艺术专场上,以常玉、林风眠、赵无极、朱德群、吴冠中、丁雄泉为代表,他们的画作经过了长期的市场培育,行情较为稳定。苏富比140件拍出127件,成交率90.07%,成交额达25478.28万港币,赵无极、朱德群作品价格较高,赵无极《25.06.86桃花源》拍至2530万港币。朱德群的《永恒》以1410万港币成交。吴冠中的《大瀑布》拍到962万港币。

佳士得晚间拍卖46件成交41件,成交额36176万港币,七件价超千万港币。常玉的《蓝菊与玻璃瓶》以4770万港币居首,被亚洲私人藏家竞得,《粉莲盆景》拍至3874万港币。有趣的是,曾梵志画作成交价一枝独秀,油画《飞翔》3986万港币、《面具系列》2530万港币,价超海外大师赵无极的画作。赵无极的《21.1.85》拍至2026万港币,朱德群的《晴空》(2008)拍至1074万港币。该公司日间拍卖218件成交84.86%,成交额1749.53万港币。朱德群的《别有天地》拍至962万港币,朱铭的《太极系列:单边下势》542万港币拍出。

近年,赵无极、朱德群、丁雄泉画作在内地上拍量大增,今春中国嘉德推介的一组最能说明问题,但成交情况并不理想。朱德群的《构图》、赵无极的《无题》及丁雄泉的两幅作品均流拍,赵无极90年代作品《13.2.92》拍至1207.5万元。海外大师作品完全融入内地市场尚需时日。

内地早期油画行情渐涨,各个级别的作品上拍量增多,给藏家提供了较大选择机会,各家公司老油画成交不错。中国嘉德早期油画部分,徐悲鸿赠与弟子冯法祀的人体肖像双面画《站立的青年女人体/拄棍站立的老年男人体》从480万元拍至816.5万元。北京翰海上拍的徐悲鸿、古元、李斛、萧淑芳、冯法祀、孙宗慰、张安治、李桦、戴泽等前辈的小尺幅作品别具一格。北京匡时上拍的方君璧、周碧初、孙兹溪、李风白作品成交价刷新个人拍卖纪录。方君璧1924年的代表性作《吹笛女》拍至632.5万元。北京诚轩推出的林风眠、关良、朱沅芷作品受买家追捧。

经典、写实油画地域性明显

行内人习称的经典油画与写实油画,前者的主要市场在内地,后者近年来开始现身香港市场,但成绩不佳。苏富比20世纪专场推出了一组15件写实主义作品组成的专题,成交14件,成交价格略超内地,王沂东《蒙山晨雾》拍到1186万港币,陈逸飞《独坐》722万港币。佳士得20世纪日场中,仅艾轩的《寒冬》价超500万港币,拍至530万港币。

内地写实油画行情全线下降,中国嘉德上拍的王沂东1998年作《回娘家》拍至782万元,《天上人间》则流拍;陈衍宁《西窗声动》586.5万元,杨飞云《赞美之声》460万元。其他公司上拍的罗中立、陈逸飞、陈丹青等人作品成交价下降不少,唯北京匡时上拍的陈逸飞《音乐家系列o吹竖笛的女子》拍至747.5万元。

内地红色经典油画今春依然走势坚挺,令人称奇,可见这一板块的资金盘面仍较大。中国嘉德上拍的沈尧伊1975-1976年作品《革命理想高于天》,被誉为“近年来出现在拍场上规模最为宏大的红色经典绘画”,体现了“红”“光”“亮”的时代美术特点,由850万元拍至4025万元。北京华辰上拍的靳尚谊重要作品《孙中山》,由1000万元拍到了2047万元,刷新个人画作拍卖纪录。北京匡时红色经典专题的明星数孙滋溪,1972年作《小武功队员》230万元拍出,2006年作《天安门前》333.5万元成交;张洪赞1977年作《战地黄花》333.5万元成交。

遗憾的是,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内地对某些画家作品的炒作仍时有出现,艺术水平一般的画作抬至八九百万元,乱象依旧。

经典、写实油画所表现的香港、内地的明显地域性差异,这是一个复杂的课题,20世纪里两地所经历的不同社会文化差异,以及对艺术品不同的审美标准,值得深入探讨。回到艺术品本身,两地对经典、写实油画的学术关注显然不及早期油画和当代艺术,对早期油画的学术评价很多已成定论,而当代艺术一直备受评论界关注,对当代艺术家评价早已成开放式,普及度高于经典、写实油画。

当代艺术行情依然动荡难平

2009年以来的当代艺术拍卖,今春颓势未改,高额透支的价格难以短时消化。曾经创千万元成交的画作,如今几百万元不见得有人接手。多数拍卖公司调整了运作方法,尽量减少高价位作品的上拍量,加大中小价位作品的规模,推介名家早期小品、非主流作品,大量推小名家精品;其次是迎合画廊的味口,力推所谓70后、80后新人的画作,与满足投资者、艺术商人对新人作品炒作、获利的需求。

往年拍场上以高价姿态摇曳生姿的当代名家,今年除少数几位Hold住外,鲜有高价者,原因可能是市场行情低迷,多数艺术商、艺术家爱惜羽毛,不让高价品上市。

唯一拍得好的是香港苏富比的当代亚洲艺术专场,151件成交111件,但72.85%的成交率也远低于该公司的20世纪专场,成交额21127.35万港币。仅张晓刚、方力钧的成名之作拍出了高价,张晓刚奠定其地位的1993年作《血缘大家庭:全家福2号》以超出估价一倍的5218万港币拍出。方力钧为1993年“威尼斯双年展”创作油画《1993 No.4》以2866万港币成交,此作也是其创作风格转变的标志性作品。此外,仅刘炜的作品拍过千万——1995年的《狗》以1410万港币成交。王广义、王劲松、岳敏君、谷文达的作品价格超过三百万港币,其他当代名家作品价格平平。

屡被提及的是,此场上拍的贾蔼力《苍白的不只是你》(三联作)拍至662万港币,成为了70后、80年画家里的最高成交价。但在随后的各家拍场上,贾蔼力作品表现平平。艺术商主推的新一代画家中,约十余位在拍场上有所表现。艺术商的选择标准多是从画家历年作品的获奖情况来选择的,如贾蔼力、韦嘉、高瑀、陈蔚等人,很难说其中有什么独到的选画秘诀,有很难说这些获奖的青年画家就会成为未来的著名艺术家,或者会成为未来的张晓刚或者方力钧,他们的艺术生命是否能够一直持续下去,世事多变,前景并非就一片光明。值得学习的是,苏富比的这一专场151件作品至少涉及近70位画家,且不少是画家的成名作或者代表作,具有相当的商业高度,很难有公司能操作到这个水平。

香港佳士得亚洲当代艺术日间拍卖293件成交七成左右,成交额9722.35万港币。而去年春拍,该公司此场310件虽然仅成交74.84%,成交额却高达15899.20万港币。行情跌幅如何,由此可见一斑。今年的专场成交价最高的作品是尚扬的《灶台》,638万港币。

北京市场的当代艺术拍卖异常沉闷。中国嘉德当代观念部分主打艺术家早期作品,突出稀缺性。周春芽《绿狗》以494.5万元成交,徐冰2006 年的羊毛装置作品《魔毯》以529万元易主。北京匡时当代艺术以“新生代”艺术家赵半狄1990年代表作《蝴蝶》领军,此作拍到2760万元,是今春内地价格最高的当代艺术画作。

综合看,当代艺术名家的成名作、早期作品价格坚挺,特别是“具有学术性和艺术史意义的作品越来越受到藏家的青睐”;名家的普通之作大部分价格下跌,或者乏人问津,往年被炒高的中小名家画作调整幅度最大,多数流拍;新一代画家作品的价格起伏变化大,表面看单价不高,隐藏的风险不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