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秋拍大战即将落下帷幕,其中名家私藏专场受到热捧,中国嘉德、北京保利、北京匡时、上海朵云轩、西泠印社等多家拍卖公司都对此有几分偏爱,其中不乏“明星”拍品。那么,这些名家私藏专场为何能引起藏家的浓厚兴趣呢?
名家私藏专场抢眼
在前不久结束的中国嘉德秋拍中,47个专场中就包含了14个私人收藏专场,占了总数近三分之一,其中6场成交率100%,5场成交率90%以上,而“柳湜于立修珍藏”、“锦灰集珍——王世襄先生旧藏”等名家私藏专场更是博得满堂彩。早在十年前,同样是秋拍,中国嘉德隆重推出“俪松居长物——王世襄、袁荃猷珍藏中国艺术品”专拍,当时竞投激烈的场面至今让人难以忘怀。十年后,“锦灰集珍——王世襄先生旧藏”专场也格外抢眼。该专场450余件(套)拍品均为首次对外亮相,在经过藏家一番热烈角逐后,最终以5500万元收官,成交率高达93%。
北京保利、北京匡时在秋拍中也各推出3场名家私藏专场。如北京保利的“花·饰界”邝美云珠宝收藏专场拍卖会及慈善拍卖晚宴成交率超过90%,成交额为3000多万元。“珐琅之夜——法国梅西耶夫妇珍藏清代掐丝珐琅器专场”成交率也超过95%,总成交额近3000万元,其中一件清乾隆铜胎掐丝珐琅春寿宝盒以649.75万元位列本场榜首。而“李琦冯真家藏”专场更是交出白手套,成交额达到3232.075万元。
北京匡时推出的“翰墨寄怀”——卢沉、周思聪藏画专场囊括了20世纪后半叶京津、海上、长安、岭南等各地画坛的精英佳作,80件拍品悉数成交,以2520.69万元的成绩落幕,其中叶浅予的《印度舞姿》以230万元成交。“时和笔畅”——名家旧藏文房古器物专场的成交率也达到80%。
北方拍场私人收藏专场抢眼,南方拍场也不甘落后,纷纷亮出私人收藏牌。即将举槌的上海朵云轩秋拍将推出两个名家私藏专场。而在今年春拍时,上海朵云轩推出的名家私藏专场之一“双雨山馆藏珍专场”,116件拍品中仅一件未成交。西泠印社拍卖今年春拍也推出两个名家私藏专场:“隐墅居藏中国书画作品专场”和“吴昌硕家属及亲友藏中国书画作品专场”,成交率分别为100%和98.28%。
同样,国际拍卖巨头对私人收藏专场也青睐有加。今年香港佳士得秋拍“苏竹庵珍藏中国书画及古砚”专场共汇集43件拍品,总成交额为4171.875万港元,其中傅山的《草书七言诗》以1000万元港元的落槌价成为本场的最高价拍品。香港苏富比也推出了“艺海观涛:坂本五郎珍藏中国艺术”和“古城雅韵:京都珍藏清代御瓷”专场,其中很多珍品过去50年来未见于市场,弥足珍贵。像坂本五郎私藏专场中的中国古代佛造像部分成交率便高达93%。
事实上,近年来各大拍卖公司对私人收藏专场这一“特色餐”都给予了较高的重视。这一点可从专场数量的变化中窥见一斑。据统计,今年中国嘉德推出的名家私藏专场达到25场,而去年仅有5场,从2008年到2011年,中国嘉德推出的年均名家私藏专场也就10场左右。值得一提的是,北京匡时在今年秋拍中共设立33个专场,其中名家私藏专场就有13场。而去年北京匡时全年名家私藏专场只有3场,此前则为年均五六场。北京保利对名家私藏专场似乎更情有独钟,近四五年来,其大拍中推出的名家私藏专场都有较高“出镜率”。另外,上海朵云轩今年也推出了5场名家私藏专场,而在前两年,一年也就推出一两场。
票房号召力哪里来
在艺术品投资顾问蔺道军看来,艺术市场中的成交额只是反映其交易状况的一个方面,而成交率则更能体现投资人或者藏家对这个市场的信心和参与度。确实如此,名家私藏专场的成交额通常处于千万元之间,而中国书画板块的一幅古代作品或者近现代名作的价格就能轻轻松松地超过这个数字,由此看来,成交额往往并不是名家私藏专场值得炫耀的资本,那么是什么原因让名家私藏专场成为拍场上的“香饽饽”呢?
首当其冲的就是名人效应,而这条定律普遍适用于艺术品的收藏和拍卖中。“中国的文化中特别强调‘坐不改姓,行不改名’的观点,这也体现在艺术品交易市场中。名家字画的价钱肯定高于小名气或者无名的书画家。除了艺术水准的高低外,关键是藏家对于名人有很好的认知度、接纳度。名家收藏的艺术品本就有种暗示:保真、有品位、有文化,这就使收藏品平添了不少附加值。另外,从名家私藏专场竞买收藏品还意味着流传有绪,将来如果想将其易手,也能有很好的信誉保证。”北京画家任先生这样告诉记者。
除了名人效应外,名家私藏专场之所以有高人气,最重要的还在于其蕴藏的文化内涵及其颇具个人特色的艺术品。以中国嘉德推出的王世襄私藏专场为例,虽然时隔十年,同为王世襄私藏专场,拍卖公司却在文化挖掘方面下足了工夫。如今的拍卖公司不再是简单地搭台唱戏,而是需要对拍品优中选优,对名家收藏体系进行梳理,从中挑选出与当下收藏潮流结合的最佳点,于是不少小而精、实用性强、适合把玩的拍品走进人们的视野,于是,我们在王世襄私藏专场中看到了各式香具、茶具、手串等当下颇受藏家喜爱的品类。匏器、鸽哨等富有趣味的民俗藏品也是王世襄生前常随身携带、时常把玩的小品,此次拍卖大多以高价易主,其中道光官模子蝈蝈葫芦三具”以103.5万元创新高,一套晚清官模子蝈蝈葫芦九具以80.5万元成交。
拍卖公司的重点也不只放在拍品的“真、精、稀”上,更力推其背后的文化内涵和藏品背后的故事。像王世襄专场上拍的“明末清初黄花梨琴案”原本是一张画案,也是王世襄收藏的第一件明式家具,这是他为了方便其夫人袁荃猷向管平湖学琴,才将这张画案创新性地改造成了琴桌。不仅如此,这张琴桌陪伴了王氏夫妇一生,数张名琴都曾在此案上进行演奏。
像这样努力发掘拍品文化内涵的例子在私人收藏专场时常可见。比如北京保利“珐琅之夜——法国梅西耶夫妇珍藏清代掐丝珐琅器专场”中,一件“清乾隆铜胎掐丝珐琅勾莲纹三足微型炉”仿商周青铜器鼎式炉造型,仅4厘米高,是仿商周青铜器鼎式炉造型,且是目前已知最小的带“乾隆年制”款的掐丝珐琅器,现场竞价激烈。而香港苏富比在成立40周年庆典拍卖中,更是挖掘出亚洲收藏界代表人物之一坂本五郎的珍贵藏品,其中一件殊为罕见的唐朝夹纻干漆佛头像以4031万港元成交。
“从目前的交易状况来看,名家私藏专场在今后一定会成为拍卖公司的主推项目之一。一方面,名家私藏专场所具备的文化品位会提升一家拍卖企业的品牌形象。这与过去不同,毕竟如今的拍卖公司已不能再单靠某件天价拍品来赢得市场口碑或者关注度。在苏富比、佳士得这样的国际拍卖巨头纷纷入驻中国后,如果内地的拍卖公司还不对专场设置及其定位进行调整,那么一些市场优势很可能会被削弱。好的拍卖公司更应该提供细化的、高文化含量的甚至具有学术性的专场。”扇画收藏家白立明告诉中国商报记者。
藏家理性收藏的表现
名家私藏专场的走俏反映了中国自古以来就有的文人收藏传统,无论是大门类的书画、瓷器、玉器,还是小品类的折扇、砚台等,经过文人的把玩和赏鉴后,它们的艺术价值平添了一份文人的情怀。这种传统一直延续到近现代,像张大千、齐白石等大家都有自己的私藏。相比之下,当今的文人在收藏中似乎缺少了这样一份纯粹的精神追求。众所周知,当下的中国艺术品市场早在十多年前,就已由收藏主导转变为投资主导。“逐利成为人们收藏的出发点。今天买、明天就能卖,太急功近利了。”投资顾问蔺道军说道。
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今年秋拍中,不少藏家把更多关注点放在了那些估价不超过20万元的艺术品身上,而不是那些大名头、高身价的艺术品。“现在的藏家更加冷静、理性了,他们对文化的追求也发生了变化,具有文人情怀的小而精的拍品更受喜爱。在民间兴起愈来愈多私人收藏的同时,有见识、有规模、有体系的私人收藏正在成为藏家们的选择。”白立明还介绍到,“我收藏折扇的时间不到10年,起初眼中也只盯着唐寅、沈周、齐白石、张大千这些名家的作品,可是这类作品价格升值太快,而且赝品很多,这对于大多数藏家来说投资风险很大。折扇收藏圈都知道这样的故事,比如吴湖帆专门收藏状元扇,后来将其全部捐赠给苏州博物馆。因此,如今的折扇圈内有不少人开始专注无名氏的折扇收藏,其中也不乏颇具艺术价值的精品。如果藏家通过自己的专题收藏,清晰的归类,深入的研究和挖掘,得出独到的见解,那么自己就很有可能成为下一个私人收藏的名家。”
事实上,收藏群体观念的变化也在一定程度上促使了拍卖公司对名家私藏专场的推崇。动辄千万元、过亿元的拍品毕竟只是极少数藏家才能享用的,对于其余大多数藏家来说,既然可望而不可即,倒不如真正享受收藏所带来的乐趣。而目前不少名家私藏专场的拍品价位还比较合理,尤其是小文玩类的专场10万元以内的拍品不在少数,性价比较高成为吸引藏家的又一重要原因。相较之下,在艺术品市场大环境不佳的情况下,估值高的拍品的成交却有些吃力。
此外,不少业内专家认为,名家私藏专场的热闹,并不代表这一形式将成为未来拍卖的主流,在相当长时间内,名家私藏专场还只能作为不可或缺的“特色小菜”。看到一些拍卖公司从名家私藏专拍中尝到了甜头,不少拍卖公司也蜂拥而上、盲目跟从。“殊不知名家私藏专场要想办好,需要拍卖公司在文化、策划等方面下苦功。如果只是挂个名头却无内涵,恐怕会适得其反。”资深媒体人朱先生指出。
而从藏家角度看,也不可太迷信名家私藏专场,认为只要出自这类专场,藏品必定有很高的收藏价值。“名家私藏专场的藏品也只是对这位名人而言,即他所感兴趣的、认为值得收藏的艺术品。而这些艺术品是否真正具有收藏价值,不好一概而论。另外也不排除一些私人收藏专场鱼龙混杂的状况,所以藏家在购藏时应该有自己的理性判断,而不要盲从。”画家任先生提醒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