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市场

2013传是春拍预展 六大专场汇聚名品佳作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3-06-14 12:17:55 | 文章来源: 艺术中国
传是2013春拍预展


  2013年6月13日下午,北京传是2013年春季拍卖会预展在北京富力万丽酒店开启,此次拍卖分为中国书画、管领风骚——近现代文化名人墨迹、中国现当代艺术、古董珍玩、翠择天工——珠宝翡翠、美术文献六大专场,展出共计1900余件精品,为即将复苏的内地拍卖市场做出诠释。

中国书画专场——翰墨姻缘部分拍品一览

此次中国书画专场筛选名家经典力作,共计509余件作品,总标的估价逾2亿元人民币。

任伯年 玉兰寿石图 150X81cm 设色纸本立轴


  在近现代中国书画专题中,《玉兰寿石图》花鸟立轴尽伯年所能,描绘玉兰奇石,寓意吉祥、为人喜闻乐见的物象。笔墨简逸放纵,勾勒点染交替互用,设色明净淡雅,富有巧趣。 于枝头小鸟的翅膀上最显眼的色彩施于最重要的部位,使色彩为表现主题服务。在章法布局上,主从、疏密、宾主等关系井然有序。鸟的抑扬,花的起伏,叶的虚实,景的陪衬,都是经过统一经营的整体,达到了内容和形式美感的高度统一。任伯年善于以多种艺术手段处理画面意境,不为画坛流风所困,不因袭模仿,不固步自封,故能在晚清的画坛上别树一帜。

张大千 高士听泉 设色纸本 镜片 93x42.5cm


  张大千1938年所作《高士听泉图》。1938年,张大千40岁。当时,驻北平日本司令部多次派汉奸劝张大千出任伪职,大师推诿不从,化装逃出北平,辗转上海、香港,入桂林途中会见徐悲鸿,最后隐居青城山上清宫。而此图中画的正是一位儒雅的先生安静的站在岩石之上,双手背于身后,颔首微微前倾,欣赏着一帘仿佛从天际落下的瀑布。参天古松嵌入云端,浓密高远。隐约中,依稀可见古松后的岩壁,因为年代久远,犹如刀刻,似乎是那从天而降的陨石,深深的进入大地,厚重又有棱角。山中的水冲刷着岩石,一道道流淌在顽石之间,不急不湍,清澈见底。古松,峰峦、溪谷经过巧妙的安排,又给此景增加了一股仙风。离开喧哗的闹市,拥抱大自然,同时将这纯净的美景收集到画作当中。松拍与岩泉融为一体,体现出张大千道骨仙风,崇尚朴素自然的风格。

黄宾虹 勾漏山图 立轴 设色纸本 87.8x31.5cm


  黄宾虹《勾漏山图》于上世纪四十年代后期,黄宾虹居于北京时所作,处于黄宾虹完成艺术转变的高峰期,取常见的“一河两岸”式构图:近景是平缓的丘陵,上生高树,蓊蓊郁郁,葱茏的林木之间,房舍参差,内有高士,坐观林趣。林木后,江水静静流淌,江岸之上,青山叠叠,而错落的淡墨远山,则将画面推向高远。在王伯敏先生提拔中,言及此画成后未署名款,及南迁杭州,方补书款,并于图之上部稍“补笔添色”,一幅之内,得观风格变异,亦属一缘。


齐白石 水族图 水墨纸本立轴 102×34cm

白石老人曾云:“余六十年来画鱼虾之功夫若磨剑”。白石画虾跟其生活经历有很大关系。白石湖南故居旁有星斗塘,盛产鱼虾。白石诗云:“塘里无鱼虾自奇,也从荷叶戏东西。写生我懒求形似,不厌名声到老低。”在北京生活时也养虾观察其游动行为。白石画虾也随着时间的推移,得到提炼和升华。陈半丁曾说“老齐惟有写鱼虾,确确是雪个脱胎,虽足迹未周,神乎见奇,至美矣。”齐白石的水族画,总是在画面的空白处给观者留下了无穷的审美空间,他笔下的鱼虾蛙蟹虽妙得天成,但总是透出一种平实、自然、朴质的气息。观此水族立轴,构图新颖,笔致工稳,墨色如意。 白石老人画虾灵动如生,蟹壳三笔质感十足,各种水族笔法不同而各有趣味,此作可谓写意水族之范本。他早年以青藤、八大、李复堂等先贤前辈为师,后实际观察写生,逐渐掌握了虾、蟹的结构与动态的要领,开始领悟到写生与笔墨结合的奥妙。七十岁之后画虾已臻炉火纯青的境界,笔墨法则返璞归真,简练又生趣奕奕,形神具备。此幅作品虾群、螃蟹齐聚,它们神态和行为各不相同,这是源于他对生活的细心观察,墨色清秀淡雅,把虾的透明、蟹壳的坚硬形成对比,充分体现了白石老人作画在“似与不似之间”的精神要求。

周思聪 消夏图 设色纸本 镜框 59x48cm


本场中国书画的当代水墨专题中,精品之作有卢沉的《杜甫像》与周思聪的《消夏图》。卢沉给“诗圣”杜甫造像上题识:“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杜工部的忧民、哀民生之多艰的形象跃然于纸。虽曰不经意之笔,而画家以赤忱的内心刻画出的人物却已然定格,鲜明的形象,傲然的骨态描绘出了杜甫“安得广厦”的希冀,以及作为一名知识分子的坚守,点景的芦苇荡仿似杜甫诗意中的背景交待:“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整张作品小中见大,虽为昔年不经意之作,缺也值得宝藏!

卢沉和周思聪是20世纪晚期中国画坛最具影响力的艺术伉俪。两位先生的创作,在继承传统的同时兼容并蓄、勇于开新,融传统境界、时代精神于一体,以独特的生命感悟为当代中国画史贡献了诸多经典作品。“他们是新中国培养出来的最有才能、最富创造精神的国画家。他们师承20世纪中国画人物大师蒋兆和、叶浅予,在发扬中国画传统的基础上,吸收西画的造型经验,面向生活、重视写生,探索表现语言新途径。”评论家邵大箴如是说。

1   2   3   4   5   下一页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留言须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