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讯
(记者李健亚)描绘了明代丝绸之路全貌的青绿山水地图手卷《蒙古山水地图》长达30米,近日亮相新保利大厦,并将于5月3日至6日亮相嘉峪关城市博物馆的“起点——明代丝绸之路巨幅地图长卷嘉峪关大展”。北京保利国际拍卖称,该件宫廷地图珍品将上拍6月1日至6日举行的保利八周年春拍,估价8000万元。
2002年,《蒙古山水地图》从日本回流至京。当时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主任傅熹年从艺术风格做了初步鉴定,认为至少是明代中期以前的作品。此后,北大考古系教授林梅村对作品进行了长达八年的研究,并撰写了二十余万字的学术著作《蒙古山水地图》,向世人揭示了这件作品应是绘制于明代中叶,图上所绘从嘉峪关出发,取道苦峪城西行之路,正是明代丝绸之路的路线。
在中国国家画院原副院长赵榆看来,有关《蒙古山水地图》的研究是中国文物的重大发现,它证明了中国人早在十六世纪便掌握了详尽的地理知识。2011年10月,意大利罗马国家博物馆举办的为期三个月的“丝绸之路”展上,《蒙古山水地图》手卷的亮相便引起巨大轰动,“当时借展保费是6亿元。”而此次亮相保利春拍是其雪藏了80多年后首次亮相拍场。
■
赏析
《蒙古山水地图》采用中国古地图传统方式——手卷式,幅宽0.59米,长30.12米,以青绿山水技法绘于缣帛之上。这件作品绘制于明代中叶(1524-1539年间),图中描绘了从明朝的边关嘉峪关到天方(今沙特阿拉伯的麦加)的211个地点,并用音译自九种语言的汉字标出了地名,这些地点涉及欧、亚、非三大洲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描绘精确细致,堪称“中世纪世界地图”。图为卷首嘉峪关图。
■
流传故事
私藏日本70年
20世纪30年代,这幅《蒙古山水地图》被日本京都著名私家博物馆藤井有邻馆收藏。藤井早年游学中国上海等地,后经营纺织品和棉花贸易而致富。因对中国文化产生浓厚兴趣,在汉学家指导下收集中国文物,于1926年10月,在京都市左京区专门资助建立了藤井有邻馆。藏家易苏昊介绍,当时有邻馆一直把这幅《蒙古山水地图》当作清代山水画收藏,秘不示人,因而日本学界无人知晓此图。
2002年,《蒙古山水地图》与北宋米芾《研山铭》一起回流至北京。当年,国家文物局从中贸圣佳以2999万元购买了《研山铭》。这件《蒙古山水地图》手卷因右下角磨损比较严重,经过剪裁,重新装裱过,所以既没有画家名款也没有年款,由此陷入长达8年多的研究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