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市场

赵力谈影响私人水墨收藏的主要因素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3-03-29 17:16:27 | 文章来源: 北京商报


赵力

“书画创作是中国艺术创作传统中的核心,尤其是当文人书画勃兴之后其价值和地位更是日趋重要。历朝历代对于书画作品的收藏都非常重视,因为书画收藏既有‘教化人伦’的社会意义,也有‘文脉传承’和‘烟云供养’的文化内涵。”

作为发端期的上世纪80年代,广东地区紧随深圳特区创立而率先经济腾飞,又由于毗邻港澳,人员交流频繁便利,文化相互影响传布,因此“港澳趣味”和“岭南气质”相互作用,形成了当时比较特殊的收藏风气。

上世纪90年代的国内私人书画收藏,开始向北京、上海两地集中,其原因一方面是两地的文化交流日趋频繁、公共美术服务设施不断增多、美术教育机构和艺术创作群体相对集中,另一方面则是两地的艺术品拍卖、画廊、博览会配套齐全,艺术品市场交易相对活跃。然而至90年代中期之后,随着国内东部沿海地区私人企业的不断发展,以山东、浙江两省私营企业主为代表的新兴购买力逐渐登堂入室,至90年代末期遂形成京、沪、浙、鲁“四足鼎立”之势。

进入21世纪的国内私人书画收藏首先在世纪之初遇到了“寒流”,其原因一者来自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的后续影响(对外贸易不畅,外向型企业利润普遍缩水),一者来自国内财政紧缩的宏观调控(政府财政和货币政策从紧,银行贷款利率高企,基础设施投入不足),在此影响下在90年代“风云一时”的私人书画收藏甚至不得已“全盘清仓”,藏品分批通过拍卖公司拍卖套现。然而转至2003年秋天,国内私人书画收藏突然发力并引发了国内艺术品市场的“大行情”。回顾这个关键性的时间节点,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其中真正的支撑力则是国内社会财富和个人财富的急剧增长现实,而社会流动性资金大量进入艺术品市场最终导致了价格的暴涨。2003年以来的国内私人书画收藏,在所从事的行业背景上主要集中于金融投资、房产开发、能源行业、制造业等行业,在资金规模上甚至突破了亿元的关口。资金的大型化也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专业化的发展,不仅是收藏本身的体系化建设,还具体表现在专业化的专家团队、专业化的运营管理团队以及专业化的艺术机构的出现。如2012年12月18日在上海开幕的龙美术馆即是由刘益谦[微博]、王薇[微博]夫妇创立,其中的书画陈列品全部来自刘益谦的私人书画收藏,这是国内私人收藏公共化的最新案例,也从一个侧面证明了良好的收藏体系是私人收藏公共化转型的基础和保障。

事实上由于支撑目前私人书画收藏的资金主要来自近年来财富效应比较集中的行业,而名列前茅的金融投资、房产开发等受政府政策的影响很大,而能源行业和制造业也与宏观经济变化密切相关,因此私人书画收藏与宏观经济、政府政策之间的正相关性逐渐增大。自2011年股市继续萎靡、楼市政府调控以来,金融投资、房产开发等行业背景的购买力同比分别下降了20%、40%,而2012年国内经济增长持续放缓之后,以石油、煤炭为代表的能源行业和以机械加工、对外贸易为代表的制造行业的购买力也同比分别下降了35%、50%。私人书画收藏领域的明显变化也很快传导至国内艺术品市场上,尤其是国内中国书画的拍卖市场。2012年国内艺术品拍卖市场总成交额预计在650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40%左右,2012年国内中国书画拍卖市场成交额预计在350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30%左右,因此对于国内私人书画收藏而言2013年是一个压力和挑战并存的特殊年份。

通过对于80年代以来国内私人水墨收藏的研究,我们不难发现影响收藏的主要因素包括个人趣味、地域偏好、文化传统、艺术展览、学术研究、艺术市场等诸多方面。

1、个人趣味,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国内私人中国书画收藏中,个人喜好呈现出从80年代的现当代书画热到90年代初期的近代书画热,再到90年代中后期的古代书画热,最终回到2010年以后的近现代书画热的变迁过程,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国内书画私人收藏起步较低,但在补课式的历史追问过程中,是鉴赏力逐渐提高的演进过程。

2、地域偏好,2003年以来地域偏好在决定艺术品购买的各个因素之中的权重排序持续下降,但在局部市场中仍发挥重要作用,导致部分艺术家作品的市场现状价格的盲目虚高和市场泡沫化,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国内私人收藏成熟度的不均衡发展现状。

3、文化传统,80年代以来国内私人中国书画收藏,经历了对文化传统人为断裂之后的无知和漠视,到重拾传统之后的盲从和褊狭,再至不断理解消化之后的客观分析和理性判断的重估过程。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所谓的“皇家富贵”的独特现象,即肇始于90年代中后期的“石渠宝笈热”。

4、艺术展览,艺术展览对于国内私人中国书画收藏的影响力与日俱增。由于80年代、90年代相关艺术展览的缺失,加之同时期国内美术博物馆相关常设展的暂付阙如,因此直接导致这一时期私人收藏的盲目而缺乏正确的价值标准,以至于私人收藏直接以市场价格为参考体系。2000年以来国内美术博物馆陆续推出各类艺术展览,尤其是北京故宫[微博]博物院、上海博物馆推出的“历代书画精品展”常设展之后,对于国内私人古代书画收藏的推进具有了积极意义。近年来北京画院美术馆积极筹备并推出了“20世纪中国书画家研究展系列”,既依托本馆在“京津派”书画家藏品上的丰富资源,又与画家家属加强联系深度挖掘院外画家艺术资源,直接导致近年来“京津派”的收藏热,也推动了像庞熏琹、李斛、孙宗慰等艺术家的市场热度。

5、学术研究,国内私人中国书画收藏和学术研究之间的互动关系越加紧密。事实上在整个80年代两个之间的关系基本上是彼此隔绝的,而到了90年代则出现了一些较为经典的案例:其中在中国古代书画方面,90年代初期上海书画出版社曾经密集举办了“清初四王”、“董其昌”、“海派”等学术研讨会,在全球范围内邀请专家学者与会研讨,会期内举办展览,会后结集出版学术论文,引发了对中国古代美术历史的价值重估,并对于90年代中后期国内收藏界的“古画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在20世纪中国书画方面,接续80年代中期对黄秋园、陈子庄的学术发现所引发的社会争论,在90年代初期由炎黄艺术馆主办的“四大家学术研讨会”(即吴昌硕、齐白石、黄宾虹、潘天寿)和“文革美术史研究”为代表,一批当时的中青年学者如薛永年、郎绍君、皮道坚、黄专、李伟铭、严善錞、陈履生[微博]逐渐引领风潮,不仅带动了以客观的历史态度和科学的方法论,重新阐发结构20世纪中国美术历史的学术方向,也重新确立了像黄宾虹、潘天寿以及新中国美术在20世纪中国美术发展演进中的历史地位和学术价值,并最终推动了收藏界对这些艺术家和美术现象的关注度和收藏热情。

6、艺术市场,以目前现实情况而论,国内艺术市场正处于由不成熟向成熟方向转型的关键期,而走向成熟的标志就是专业性。所谓艺术市场的专业性即在于发现价值的专业能力和对发展趋势的积极预判。在拍卖市场,中国嘉德[微博]拍卖公司举办“当代书画专场”拍卖已有10年之久,2012年先后推出“水墨新世界”专题拍卖,甚至包括了“70后”的水墨新人作品,2012年举办当代水墨专题拍卖的公司除了中国嘉德之外,还有北京保利、北京匡时[微博]、北京瀚海等拍卖公司,从成交比率和成交价格来看,已经出现了买家关注、成交踊跃的良好态势,带动了对新水墨所谓社会关注度。

(作者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特聘研究员、国家画院美术研究院研究员、中国艺术品市场研究中心总监)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留言须知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