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市场

徐建融:由画界的变迁看待收藏市场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3-02-06 09:44:11 | 文章来源: 《理财周刊》

徐建融

随着经济的发展、国民收入的倍增以及中央对文化发展的扶持,艺术市场的发展形势应当是可以预期的、会越来越好的。同时,也会更加深入地转向国民素养的提高、大众艺术的繁荣。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伴随着西方现代艺术思潮的大规模涌入,在中国画界,掀起了一场接轨国际”的“美术新潮”运动,并形成了各种“现代水墨”的“前卫”成果。与此针锋相对,则是传统的“保卫”运动,尤以“新文人画”运动为代表。那么,究竟应该如何看待这一下现象呢?

为此,我们特别采访了徐建融教授,让他来跟我们谈一谈当今最火热的绘画艺术及整个收藏市场的前进方向。

记者:近几年艺术市场特别是书画市场普遍火热,您对今后的市场走势有何预期?

徐建融:整个书画收藏市场的繁荣是毋庸置疑的。因为传统书画在我国最容易受到从上到下的欢迎,这就不同于西方传入的油画艺术,我们数千年历史文化方面的积淀和传承是有较深基础、一脉相承的,不存在艺术的断档问题。在如今这样的收藏市场形势下,自然也就会发展得很不错。而随着经济的发展、国民收入的倍增以及中央对文化发展的扶持,形势应当是可以预期的,会越来越好。

记者:由于市场的火热,导致许多投资者纷纷逐利进入艺术市场,这样的发展态势是否合适?

徐建融:面对这样一种市场,许多投资者甚至投机客的进入当然不可避免。有些收藏者是从喜欢开始而进入收藏市场,有一些也许会仅仅从投资角度出发来涉足收藏领域。虽然这一部分人单纯地从金钱、从升值保值这样的出发点开始投资艺术,但我觉得他们最终都是会喜欢上艺术本身的,到了那个时候也就不再只是金钱上的升值保值了。进一步来说,个人修养因此就提高了,更会是一种精神上的升值。所以我认为,到了一定的阶段,撇开经济上的升值,收藏市场的发展一定会更加深入地转向对国民素养的提高,这种文化上的升值虽然一定程度上是从纯粹“逐利”而出发的,但结果上却会有一种超越。

记者:2012年艺术市场出现了成交下滑的现象,是否在提示我们市场过热、价格存在水分或泡沫?

徐建融:价格是否过高的问题其实可以换一个角度来看,可以说,艺术市场每一年都在提价格过高、价格泡沫的说法,但过了10年之后再看呢?往往就不觉得高了。艺术市场近几年的发展过程中确实存在一部分价格水分、虚假成交的炒作现象,但撇开来看,我们总觉得价格过高是因为往往都与过往的价格在相比较。比如朵云轩1993年第一次拍卖,价格显得很高,因为是跟1992年之前比的,那到2000年以后在看呢?当时朵云轩800多万元的成交额,如果都是一个人买下来的,今天全盘卖出,至少值2亿元吧。经济在发展,收入在上升,艺术市场的价格和价值问题也需要辩证地来看待。

记者:当代艺术的发展和传统艺术往往有所冲突,这一点在传统水墨绘画和现代新水墨等方面也有所体现,您认为应该如何对待?

徐建融:这其实涉及到大众艺术、当代艺术和传统艺术等多方面的对比。为什么我们会看到一些当代艺术单单在价格上就有所滞涨甚至下滑?就是因为过于追求娱乐化。一些过于混乱的、杂交的当代艺术往往会带给人们内心上的混乱,年轻人思想的脆弱和忧郁的产生都受到了这一艺术发展变化的影响,但传统文化讲究的信仰、理想使得人的思想至少不会混乱。

刚才说到文化传承的延续性,这其实包含了不断的吸收和发展。传统艺术并非不与时俱进,但原创性绝不是把老的东西全都扔掉,完全走别人没走过的路而放弃传统的大道。艺术的发展讲究多元化、探索性,但这一发展的同时并不应该全盘否定原有的东西。传统书画代表了绘画艺术多元化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同时,只要艺术家处于这个时代、这个世界,就一定会有新的东西融合进去,我们说要秉承宋元画的精髓,并不是说大家都要画得跟古人一样——而且实际上我们也不可能跟宋朝、元朝的人画出同样的东西来。所以说,面对新旧两股力量在艺术市场上的争奇斗艳,投资者也要自己去分辨它们的好坏、去领悟其所传达的精神。

记者:随着越来越多的人进入市场,近几年艺术品的赝品问题也是风波不断,您认为应当如何去解决?

徐建融:确实,相对国外而言,国内的艺术品赝品问题要严重许多。不仅仅是书画领域,包括石雕石刻、铜器、玉器等等,赝品都很多,也出了不少反响很强烈的社会事件,这对艺术市场无疑是有一定影响的。那么对大众而言,首先要明白,不可靠的东西就不要买。

对于收藏达到一定程度的藏家来说,不懂的东西不买是第一步。每个人收藏都会有偏好,由于有了一定层次的研究,那么进一步的真假问题主要就是相信自己了。为什么呢?因为赝品问题其实是无法根治的,赝品的鉴定也是无法做到100%准确的。

从市场管理角度来看,真正要解决的问题是市场的风气。目前市场上存在许多一眼就能分辨出真假的赝品,包括知假卖假、知假拍假,这些批量化的混乱现象是可以有的放矢地予以整治的。而对于那些有争议的作品而言,交由市场发展自行去判断、沉淀就可以了。投资者要做的呢,就是擦亮自己的眼睛,认清市场的规律。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留言须知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