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美院毕业生作品
看上去很美的“大学时代”,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第一,鼓励年轻艺术家直接送拍,挤压画廊的生存空间。“越级代理”是中国艺术市场混乱的根源所在。在缺乏正常的市场秩序的情况下,本已深受艺术家与收藏家直接交易之苦的画廊,更因实力雄厚的拍卖行介入而举步维艰。
第二,年轻艺术家跳过了正常的成长周期,虽能尽快进入市场,却缺乏稳定的市场基础。
一般来说,艺术家作品价格的提高,要经过一个由画廊定价并以10%左右的速率逐年上涨的过程,画廊竭力保持其稳定涨幅,即使在市场不景气的情况下,也维护价格尽量不发生波动,并通过展览、媒体宣传等手段提高艺术家的知名度。这种方式尽管要求艺术家经过三五年、甚至十年的成长周期,但其带来的成功却有着牢固的基础,符合艺术家的长期利益。但在“大学时代”拍卖中,为了吸引藏家,对学生作品以低至500元的价格起拍,人为地造成价格暴涨的局面,这不仅是对作品的不尊重,也对年轻艺术家未来市场的稳定性造成了威胁。
第三,加剧了收藏家的投机心理,使中国缺乏真正“藏家”的状况进一步恶化,极大地妨碍了中国当代艺术的健康发展。
收藏家不仅是作品的购买者,也是推动当代艺术发展的中坚力量。建立一支优秀的收藏家队伍,对于培育优秀的中国当代艺术、在国际舞台上夺取话语权、建设文化强国,都是至关重要的。要成为合格的收藏家,必须具备深厚的美术史基础、独到的眼光、对艺术的真正兴趣,并注重收藏的系统性,因为持续地关注一个艺术家,是建立有价值的收藏的必由之路。然而国内的现状却是:大多数“藏家”以投资为目标,只关注“拍卖权力榜”上的名字和数字,期待艺术市场天天暴涨,其收藏方式如同投机,东一榔头西一棒,无系统性可言,更不用说有意识地扶植艺术家成长了。此类“收藏”不仅不可能推动当代艺术发展,反而会破坏艺术生态的平衡,致使市场严重泡沫化,价格暴涨暴跌,真正的藏家买不起作品,最后让艺术家也变成投机者。
“大学时代”拍卖会的举办无疑是雪上加霜。它利用这些“藏家”低价买进、高价卖出的投机心态,以500元的价格吸引眼球。作为国内顶级的拍卖机构,该公司的此类策略提供了十分不良的价值导向,进一步引导“藏家”向投机者的方向发展。
第四,作为二级市场,拍卖行本应是大师级作品的逐鹿舞台,“大学时代”之类的拍场的建立,却极大地降低了拍卖行的准入门槛,破坏了行业规范和行业整体形象。
虽说中国藏家普遍愿意从拍卖行购买艺术品,但究其原因,无非是拍卖行的准入门槛高,相对来说可信度也高。因此,尽管国内拍卖行上千,却只有“Top10”能运转自如。一旦拍卖行开始滥收滥拍,变成低价艺术品集市,必将导致藏家对拍卖业的整体信任度下降,阻碍拍卖业的正常发展。
第五,尚未毕业的学生,大都不具备成熟的艺术风格,不适合立即进入市场。
艺术是人类最高级的活动方式之一,要形成成熟的艺术风格,除了具备娴熟的技巧外,还需要具备深厚的学养、丰富的阅历。艺术史上从未出现过直接从校园里走出艺术大师的情况。学子的首要任务是培育自己的风格个性,而不是试图绕开磨练期、立即投入市场。尽管近年来年轻艺术家的磨练期已极大缩短,但在“大学时代”之前,还未曾出现过大规模地立即从校园投入市场的行为。主办方所提供的这一导向将使学子们变得更加浮躁,更难以获取长期的、脚踏实地的成功。
培养年轻艺术家有多种方式。国际通行的方式,是由画廊、基金会来培育优秀的年轻艺术家,帮助他们逐步获得成功。这种方式不仅能为艺术家提供机会,而且能引导他们稳打稳扎,磨练创作能力、提高与市场打交道的能力。经过长期实践,已证明这种方式的可行性和可靠性。作为国内最大的在校生专属网站,大艺网与北京国际画材中心合作建立了“大学时代艺术空间”。然而作为画廊,此空间成了“大学时代”拍卖会的附属品:空间的成立源于该拍卖会,且充当拍卖预展场地,未能真正执行画廊功能。如果正如其广告语所言,建立“大学时代艺术空间”的目的是“为怀才不遇的你服务”、换取“一颗对于艺术不惑的心”,那么,促使该空间转变功能,真正成为大学生作品的代理机构,扶植年轻艺术家稳步发展,帮助他们吸引真正的藏家,才是更好的出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