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市场

海外征集报告之二:拍卖征集那些事儿!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2-02-17 09:49:15 | 文章来源: 雅昌艺术网

为了迎接即将到来的2012年春拍,国内各大拍卖行已然开始了大张旗鼓的征集工作。征集表面上看起来好像是拍卖行的事,但其实是一个征集和被征集双方运作的过程,此时此刻,不仅仅是拍卖从业人员忙碌起来,藏家、商人也在伺机而动。雅昌艺术网此次专程采访了几位在行业内经验较为丰富的艺术品商人,让他们给我们分享一下在拍卖征集过程中的经验与乐趣。

记者采访的第一位是业内资深的艺术品经营者。 “拍卖征集在你们脑海中是什么概念?”他略作思索便答道:“其实没有什么特殊的概念,但是每年到了这个时候,闭着眼睛都会知道你的电话会一直不停的响。好多个拍卖行会缠着你,让你送点东西。朋友啦支持一下吧!”

从多位收藏家和艺术品经营者口中记者得知, 每季拍卖,他们不是只给一家拍卖行送货,而是会给不同的拍卖行送东西。他们会挑选不同的东西送去不同的拍卖行。送拍东西当然都想拍出善价,那么选择拍卖行则至关重要。

经验人士支招——怎样挑选拍卖行?

蒋先生是香港资深古董商人,已经是第二代做艺术品经营了。他的父亲主营瓷器,到了他这一代,便和弟弟主攻古典家具兼做一些文玩。掐指一算做古董生意已经有三十多个年头了。很早以前是做文物出口,直到2000年以后,开始和国内的拍卖行建立了稳定的联系。

a“找个靠谱的拍卖行!”

在每年与蒋先生有联系的的N多家拍卖行中,蒋先生认为“信誉”永远是选择拍卖行的第一要素。用另一位资深藏家刘先生的话说:“首先拍卖行要靠谱!”蒋先生坦言:“大家都知道,中国的艺术品市场还在蹒跚学步,市场乱已经是有共识的了。很多拍卖行弄得什么“假拍”,看着价格虚高,事实上我的东西没有卖掉,那有什么意义啊?”

蒋先生向记者透露了这么一件事:在江南地区的一家拍卖行,这家拍卖行的老板和蒋先生是朋友,所以在这家拍卖行刚开始营业时,蒋先生就提供了不少拍品。虽然东西最终是卖了出去,但相关款项却一直没有给蒋先生。因为我国的各项法律法规不健全,追讨欠款成了很困难的事情。尽管蒋先生在中拍协做了投诉,但至今仍无结果。记者在采访的过程中发现,类似事件并不仅仅出现在蒋先生一个人身上,很多藏家/商人都不同程度有过类似经历。“当然,”蒋先生补充道:“有很多知名拍卖行信誉还是不错的! 是值得信任的,不可以一概而论。”

b. 拍卖行专长不一

“自己的东西交托给拍卖行自然是想要有个好价钱。”这是再坦白不过的大实话。“再强大的拍卖行永远都不会拥有所有类型的客户,即便是苏富比、佳士得他们的客户源都有些差异,我们国家的拍卖行更不能例外!”杂项藏家王先生,长年穿梭于国内外大小拍场,他这些年的经验告诉我们,寸有所长,尺有所短,不是所有的东西往大拍卖行送都好,有些小拍卖行有自己的特点,同时,地域也多少有些差异。一个最简单的例子,书画多在北方受宠,但是海派绘画则是南方的强项。嘉德、保利是国内的拍卖巨头,但是印章文房可能送给西泠印社更能出善价。简而言之,有的拍卖行书画拍得好,有的拍卖行瓷杂拍得好,根据自己的东西,投拍卖行之所长。

藏家王先生还给我们总结出了很具启发的经验,“一般份量的东西有的时候放在中间档的拍卖行反而比大拍卖行好。为什么呢?大拍卖行,如保利、嘉德每次拍卖季都有几千件东西,好东西也是相当的多!如果你委托了一件中间档的东西,这就被无数件好东西所淹没了。但如果你选择一个中间档的拍卖行,如诚轩、永乐等等,你的东西就算是好的,会突出。用一个通俗的理论去解释就是‘宁做鸡头,不做凤尾!’而这些中档拍卖行,他们的客户资源也未必就比那些大拍卖行差,所以个别时候,能出个好价钱。”而且据王先生说,这个经验是屡试不爽的。

c 朋友之交淡如水?

在艺术品市场里,你经常听到这么一句话:“这个圈子真不大。”蒋先生幽默的告诉记者:“这个圈子里大家都是朋友,一起吃个饭、喝杯酒,朋友需要支援一下的时候,当然是要给个面子啦!在中国这个讲人情的社会,走到哪里,都需要‘朋友之交’,艺术市场自然也不例外。很多时候大家也都知道,某些并不出色的拍卖行能征集到不错的东西,就因为‘找到关系了!’”

征集纠纷 各有对错

朋友归朋友,但是艺术市场里还是要做生意的。牵涉到了利益,总免不了大大小小的纠纷。 朋友撕破脸也是圈子里常有的事。当记者问到:“你们在和拍卖行谈征集的时候,有遇到哪些困难?产生什么样的纠葛?” 藏家们和商人们对此也是颇有怨言。

a估价问题

业内都知道的一个常识,拍卖行为了让自己更有竞争力,会拼了命的压低东西的估价。对于古董商来说,估价并不是他们和拍卖行纠结的主要问题,因为古董商是以量取胜的,他们更迫切的需要实现资金的周转。

但是藏家们就不一样了,他们大多没有资金周转的压力,而且更重要的一点,他们在自己的藏品上付出的心血比商人们还是多得多!记得两年前,记者在苏富比拍卖现场,一位不知名的藏家的话让我感动至今。他是个地地道道的藏家,收藏二十年从未出让过一件东西,但是如今艺术品价格的飞速上涨,让他不得不出让自己先前的藏品。因为如果不出让,如今的价位,他再也没法买东西了。这就逼着他非要做个取舍。“其实每件藏品都像我的孩子,摸着它们我都很不舍,希望他们能够找到一个好人家,别过不久又在市场上出现了!”像这样的藏家在和拍卖行谈征集时,往往会要比较高的价钱,因为他们有这样一种理念,好东西卖出去了,以后加钱都难买回来。经常因为估价的问题,最终使得征集无果。

b缺乏风险评估

蒋先生认为与国内拍卖行接触,最大的症结在于拍卖行缺乏风险评估机制。艺术品都是很娇气的东西,在运输、预展的时候磕磕碰碰多少会受到些损伤。蒋先生说,尽管拍卖行的委托书条款中有损坏赔偿一说,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因为我们国家的艺术品评估、保险机制几乎为零,所以损坏赔偿的条款也很难落到实处。记者当时就追问:“如果某家拍卖行曾经损伤您的东西,又没有做出特别妥善的赔偿,您以后还会考虑继续合作么?”蒋先生也很坦率的说:“摩擦虽然也很多,但是还是要和拍卖行合作的,像东西损伤这种事情有的时候是要碰碰运气的。 而且拍卖行每个业务人员也不一样,如果遇到一个负责任的就很好。”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留言须知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