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市场

书画市场向上发展趋势未变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2-02-10 09:25:22 | 文章来源: 北京商报

艺术品价格正在回归价值

荣宝拍卖总经理刘尚勇入艺术品行业很早。从学生时代的爱好,到现在的事业,他目睹了中国书画艺术品拍卖市场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一步步走入亿元时代。

站在当下,他感慨良多。“上世纪80年代初的书画行业基本上没有市场,书画作品只允许某些公家单位卖给外宾,不允许内销。现在的北京琉璃厂,商业气氛浓厚,艺术品琳琅满目,从国有的画廊到私家的商铺,再到大街上摆地摊卖字画的小贩,只要你喜欢,你就可以掏钱买到你想要的作品,但在过去可并不是这样。那时到琉璃厂去买字画,买方只能拿外汇券,拿人民币是不能购买的。”刘向勇表示。

随着改革开放,艺术品市场逐渐放开。当时还在荣宝斋上班的刘尚勇,喜欢上了一张齐白石的作品。“尺幅不到两平尺,价格大约是200元。但在今天,同等品相的齐白石作品一平尺大概要80万-100万元了。”刘尚勇表示,时代的原因造成当时知识分子不受尊重,观念的改变使得人们重新发现艺术品的价值。市场的繁荣使得当下的书画价格不断地被推高。

刘尚勇认为,从上世纪80年代初到2009年“亿元时代”来临之前,都是一个文物艺术品价值回归的过程。书画应该有这样的价值回归。这是对艺术品本身的尊重。2009年之前,谁买到艺术品,就等于是捡漏,因为当时的价值是被扭曲的。2009年之后,捡漏的时代就已经结束了。今天,你再期望在艺术品市场中捡到便宜,是不可能了。你只能花非常贵的钱去买你想要的那个东西。

艺术品亿元时代已成定局,但面对2011年艺术品市场的调整,不少人质疑它未来的发展。

对此,刘尚勇表示:“艺术品市场同股市一样,也有自己的调整期。如果太热就需要纠正,恢复到正常发展的常态,但书画市场向上发展常态的趋势没有改变。总体来看,市场是积极的、健康的。”

藏家群体在不断变化

书画收藏热现在已成为一个社会现象,很多人都在关注不断攀升的艺术品价格,谈论收藏。刘尚勇建议大家保持一个冷静、客观的心态。“自古以来高端的艺术品收藏是少数人参与的事情。高价位的名画应该是收藏家里的精英玩的事,与大众的距离非常遥远。”

收藏市场兴起之前,在中国影响最深的还是传统的以文会友的收藏观念。书画作品是收藏者和艺术爱好者、艺术家之间相互交流、以文会友的一个平台。“上世纪70年代,文化市场还没有形成的时候,收藏就是相互交换,比如你有董寿平的作品,我有潘天寿作品,品相、画工都不错,可能我就会拿我这张换你那张。朋友间换来换去,互相把玩、欣赏。”刘尚勇介绍说,很多绘画大家为了得到自己喜欢的画,也是采取这样的方式。“李可染先生喜欢齐白石和黄宾虹的画,如果某个人手里有,就可以拿着作品到李可染先生的家里去换他的作品。”这种传统的收藏观念,参与的人数少,圈子不大,价格涨得也慢。

进入上世纪90年代后,经济的发展,财富的增加,书画作品的价值被重新挖掘出来。与此同时,藏家的群体也在不断发生变化,最终在2009年将书画艺术品的价格迅速推到高位。

刘尚勇告诉记者,这样的过程并不是一次就到达的。“从上世纪90年代初到2003年属于行家市场,是一些懂画的人在不同的城市、不同的地区之间来回地倒画。他们低买高卖,赚取差价。”也正是这些早期的市场行为带动了书画市场的繁荣。

“传统艺术品的财富化,迅速引起艺术资本的介入,参与者的成分越来越多。从早期的藏家、爱好者,到倒爷、行家、投机家、小的产业资本的投资人,再到如今的金融大鳄,艺术品正在不断被市场化。”刘尚勇表示,资本的进入让如今的艺术品市场已不是简单的爱好收藏,它带来了观念的变化。“现在的很多入行的行为已经不是简单的收藏,这其中掺入了金融消费的观念,与过去满足于艺术品的欣赏、收藏已是两回事。”

做艺术品市场坚实的基座

面对不断变化的艺术品市场现状,各家拍卖公司在选择定位时,将会有不同的价值取向。刘向勇表示:“历经社会的动荡,艺术品市场的起起落落,之前确立的价值体系在现如今是否能够继续遵从,需要时下的艺术品市场做检验。如果我们能在这个价值体系中,兑现人们曾经预期的市场价值,就会给市场带来信心,坚定人们继续投资艺术品的信念。这决定了我们要做艺术品市场中最坚定的底盘,而不是让人感到困惑的高烧市场。”

刘尚勇认为,在艺术品的投资理念中,最根本的应该是艺术品安全兑现,其次才是升值。在拍卖的活动中,价格翻倍成交的现象时有发生,但这并非是理性交易的本质追求。北京荣宝一直以合情合理地兑现艺术品的价值为己任,遵从艺术品发展的自身规律,实现交易双方的互赢共生。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留言须知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