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市场

股市"一夜"回到十年前 还是书画最抗跌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1-12-16 13:50:16 | 文章来源: 中华工商时报

将近年末,一场场拍卖会随着越来越冷的天气陆续结束。这季秋拍不同于今年春拍的是,在熙攘的人群中出现了“流拍”与“价跌”喧嚣声浪,这个现象让经常留返于拍卖会现场关注艺术品市场的人不得不正视起来,艺术品拍市的冬季真的来了吗?春拍上那高潮迭起的火爆行情真的将成为一种回忆?

中国书画登上最抗跌宝座

据了解,一些场外游资和热钱已从资本市场上撤退,未撤出的部分还在坚持演说着拍场的传说,也造就了一些精品艺术的天价。虽然这些精品艺术都一路上涨,还是难掩艺术品市场整体的低迷,与今年井喷的春拍相比,今秋仅有6件拍品超过亿元,远低于今年春拍的15件作品闯过亿元大关。今秋艺术品拍卖各大板块的市场走势为不同程度的下降,中国书画也成了今秋最抗跌的艺术品。

有人称,市场在经历了今年春拍齐白石《松鹰图》创下4亿多元带来的燥热之后,市场正在日趋理性。在拍卖会现场,也可以看到有不少公司流拍频频出现,据不完全统计,今年嘉德秋拍总成交额为38.58亿元,比春拍的52.23亿元下降了14亿元;北京匡时2011秋季拍卖总成交额18.15亿元,比春拍的20亿元略有下降,艺术品市场的寒风似乎自国庆期间举行的香港苏富比秋拍就初见端倪:32亿港元的总成交金额不敌今年春拍的35亿港元。香港佳士得2011秋季拍卖会总成交28.5亿港元,而春拍成交额却为40亿港元,下降了11.5亿港元。不少拍卖行成交额与成交率双双回落。

亿元拍品的增减是“掐尖”的结果

究其亿元拍品产生与缩水的原因,中国艺术品市场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西沐认为,亿元拍品是“掐尖”的结果。大量的资本都来掐资源稀少的“尖”,就必然造成了少量拍品的价格大幅上升;“掐尖”是资本避险的自然行为,“掐尖”与惜售是价格不断上涨的一个基本动力机制,“可以谨慎预计的是,随着世界及国内经济大环境的变化,会不可避免地进入调整期。只不过我们可以肯定的是,这轮调整期更多地表现是市场结构的调整,而不是所有艺术门类市场的一种萧条与价格的大规模下降。”

中国嘉德董事总裁王雁南表示,在信贷紧缩的大经济环境下,市场观望情绪比较浓厚,“从在纽约结束的中国艺术品拍卖就可以看出一些市场端倪,春天还有很多人去,举牌的情绪很高,秋天就已经冷了一些。我们也做了一些调整,在一些拍品的数量上有所减少,同时也会劝客人把价格调整一下,成交的机会更大。现在市场呈现两极分化,特别顶尖的作品可以卖得好上加好,要不然就是物美价廉的东西,成交率高。”

但值得注意的是,在当代艺术市场,虽然周春芽早期作品《剪羊毛》以3047.5万元成交,但一些市场明星降低估价仍频遭流拍的命运,青年艺术家大多仍然受到冷落。

收藏家郭庆祥表示,今秋市场的最大现象就是理性化,并不是艺术市场的下滑。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留言须知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