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市场

“买得起的”艺术促进新加坡艺术藏家增长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1-09-08 10:12:50 | 文章来源: 艺术眼

随着新加坡中产阶级艺术买家的队伍逐渐壮大,那些代理了诸如达明安·赫斯特——他那些保存了动物尸体的作品动辄数百万——等艺术家作品的画廊纷纷放低了目标,准备开始充分利用这一艺术买卖繁荣的浪潮。


2010年的新加坡买得起艺术节

新加坡“买得起艺术节”(Affordable Art Fair)将于今年11月拉开帷幕,据报道,届时将会有10件赫斯特的作品展出——当然了,它们都是复制品,但是每件售价不会超过8000美元。与这场艺术盛会的名字保持一致,展出的所有作品都不会超过1万新加坡元(约合8296美元)——这是在引诱那些还处于“萌芽阶段”的艺术投资者们,他们大多承受不起拍卖行或是传统的艺博会给作品定下的天价。

新加坡可以说是亚洲的私人银行中心,每1000户家庭出现的百万富翁比其它任何一个国家都多,它同时也是许多银行和跨国公司的区域基础。那些待遇相对优厚、但却暂时达不到上层阶级的管理人员开始对艺术着迷起来,并且逐渐不再满足于买一些漂亮的画或是雕塑来装饰自己的房子这么简单,而是开始寻找一些特别的主题。

“我很喜欢油画,尤其是那些以女性角色为主题的作品,比如说母子、女人的脸庞或是裸体等等,”某广告公司高级主管Lou Dela Pena说。她在自己新加坡的家里装饰着10幅油画作品,而菲律宾的家里则更多。在去年首次举办的新加坡买得起艺术节上,她以每幅5000新加坡元的价格买回两幅画作,其中包括由澳大利亚艺术家Nanami Cowdroy画的一幅效仿墨水画风格的日本女人。

据统计,去年的新加坡买得起艺术节一共售出了价值175万新加坡元(约合146万美元)的作品,“这真是一场开门红,”艺术节的总监Camilla Hewitson说。

画廊主们表示,新加坡及亚洲其它国家对艺术的兴趣不断增长主要是因为这一地区快速发展的经济,这产生了一大批中产阶级,他们拥有额外的金钱来消费。“中产阶级对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很感兴趣,而生活质量高低的衡量必然与各种文化元素有一定关系,例如听一场演奏会、参观一场展览或是购买艺术品,”北京艺门画廊的主人马芝安(Meg Maggio)说,她之前曾是一名律师。她还说:“由于网络的发展,艺术家及其作品的信息对于那些初露头角、且并非富豪的藏家来说更容易获得了,而不像过去那样只能依靠顾问或是画廊主才知道。”

来自新加坡的律师David Chee及其妻子Joanna Er就是这样,30来岁的他们已经购买艺术品很多年了,并且利用网络来了解其作品的创作者的动向。他们的藏品包括中国艺术家李付元的两件作品,Er表示这两件作品现在的价格可能已经高于了他们当初买回来时的价格,不过他们并不打算出售卖出它们。“有的艺术品之所以被我们买下来是因为其具有我们以前从未遇到过的美感,而有的艺术品则是因为我们想让它们升值,”Chee说。

有的专家认为人们拥有艺术品的渴望也许远远大于表面上看起来的样子。许多潜在的消费者认为他们缺乏必要的知识,还有一些南亚的人们则担心南亚炎热潮湿的气候会给艺术品的保养带来困难。苏富比的一名前顾问Gil Schneider近日就联合了其他人,共同成立了一间公司来帮助新买家认识艺术家与画廊。他表示藏家不用太过担心画作变质的问题,因为这是一个很长的过程;不过照片及其它纸质作品在南亚潮湿的气候中的确会加快变质,而油画相对来说更容易保存,因为它们不会遭遇欧洲的气温变化所带来的影响。此外,Schneider也不推荐将购买当代艺术品单纯地看作是一项投资,他说买家必须欣赏这件作品,因为很难预料一位艺术家的艺术生涯会怎样发展。“艺术带给人们的回报就是享受那种每天观看它、跟它说话、思考艺术家想要表达的内容的过程。”

[声明]以上内容只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并不代表“艺术国际”网站的价值判断。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留言须知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