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市场

中国艺术品逼近10亿时代 地产大鳄转型投资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1-06-03 16:10:28 | 文章来源: 深圳新闻网-深圳商报

传统藏家节节败退

艺术品市场投资投机成分越来越大

在大鳄和机构面前,传统意义上的收藏家几无还手之力。

吴金富是南山区收藏家协会会长,他的收藏方向以钟表和古铜镜为主,但这几年来“基本都不买了。”原因很简单——买不起。“现在的情况是懂行的人买不起,买得起的人不懂行。”吴金富说,“现在的中国古玩艺术品被炒作得太厉害了,跟经济增长的速度完全不成比例。”

马未都也认为当下的收藏基本是资本市场,收藏家已经像海面上的鲨鱼和鲸被捕杀完以后飞下来捡一点剩食的海鸥。马未都说,从2005年起就感觉拼不过了,“我不去拼命,拼命我拼不过人家,这东西重要又不受人关注,价钱合适我就买了,价钱贵了我就不要了。”

有专家指出,“在目前的国内艺术品市场中,收藏正在由爱好研究、鉴赏投资逐步成为新兴的文化时尚,老一辈藏家正逐渐淡出,而民营企业家以及中产阶层则成为收藏的主力。这表面上看是一次购买力及参与群体的新陈代谢,实质反映的却是一种收藏文化价值判断的变化与确立。”

正是因为这样的收藏家和艺术鉴赏家的退出,使得艺术品市场投资甚至投机的成分越来越大,艺术品的功能越来越被异化。

梅摩艺术品指数创建人梅建平认为,艺术品金融化虽然长远看能起到规范市场、教育投资者、培养社会品位、提高全民文化素质的效果,但是“短期看可能是使艺术品沾染铜臭味。”。一只艺术品资产包的发行人邓亚鸣则认为,资本的流入对艺术品市场的影响有利有弊。可以吸引更多人关注,进一步促进艺术品市场的活跃。而艺术品金融化、资产化是艺术品模式与金融模式的结合,应该兼顾艺术品和金融两方面的特性,但现在的市场忽略了艺术性,这对艺术家和艺术品有一些负面影响。

张为惟说自己虽然是个纯粹的外行,但是他认为“如果一件艺术品最引人关注的只是值多少钱,那它就跟一堆金子一样了,不管是毕加索、达芬奇、徐悲鸿还是齐白石,区别只是金子的大小了。”

张为惟说,董桥有篇文章《于右任家书八叶》,里面提到于右任1937年写给儿子的信“那一手字写得好到巅峰……境界之高,几乎可以媲美苏东坡随手抄录的《寒食帖》”。信中于右任嘱咐儿子“工作上加增力量,为国家减少支出”,董桥在文章中写道,“于先生这封家书写得平白如话,但字字句句都流露出忧国忧民的至情,实在令人感动。”

张为惟说,一代大儒于右任的书法几年前就卖到百万,今年又是辛亥革命百年纪念,作为早期的同盟会会员,几年来一路走高的于右任书法作品无疑又迎来一个最佳的爆炒由头。“这样一件作品要是出现在拍卖场,不定又会创出什么纪录呢。只是,在这样的数字后面,还有人能够跟董桥先生一样,读出这样的感受吗?”

 

   上一页   1   2   3   4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留言须知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