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市场

国家文物局严治“知假拍假” 国有文物不得上拍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1-02-24 09:56:30 | 文章来源: 艺术中国

国家文物局日前在其官方网站发布《全国文物拍卖管理工作座谈会会议纪要》,会议强调要认真研究治理文物拍卖企业“知假拍假”问题。

会议认为,文物部门要认真反思以往拍卖标的审核“管真不管假”的不正确认识和做法,要进一步认识拍卖标的审核工作对文物艺术品拍卖市场健康有序发展的积极作用。通过拍卖标的审核工作从制度上完善文物艺术品拍卖市场的各项规范。同时,应对拍卖企业宣传及拍卖图录印刷加强管理,制定相关规范标准。

会议上,与会代表对当前文物拍卖管理工作中存在的文物拍卖标的备案复核程序、文物拍卖标的审核范围和重点、文物拍卖专业人员资格认定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提出了明确的解决思路和措施。在加强文物拍卖管理队伍建设和文物拍卖专业人员培养方面提出,要扩大培训考核的范围,增加考核科目;不断完善文物拍卖专业人员资格管理制度,稳步扩大文物拍卖专业人员聘用试点范围。

附:   全国文物拍卖管理工作座谈会会议纪要

2011年1月11日,国家文物局召开全国文物拍卖管理工作座谈会。来自全国2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文物行政管理部门的负责同志,以及商务部、海关总署、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北京市工商局有关同志参加了会议。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宋新潮出席并作了重要讲话。

会议认为,在党中央、国务院加快振兴文化产业和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大背景下,近年来文物艺术品拍卖市场取得长足发展,市场规模不断扩大,拍卖经营活动日趋规范与活跃。同时,我国的文物拍卖市场在发展规模、发展方式、自身定位甚至社会责任、法律意识等方面还存在诸多不足和需要亟待完善的方面,这其中有企业自身的问题,有社会经济整体环境的问题,也有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政府主管部门管理服务不到位的问题,需要各有关部门认真面对和加以解决。

与会代表充分肯定了文物拍卖市场在吸引海外中国文物回流、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的文化需求、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振兴、提升我国的文化软实力、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等方面发挥的积极作用,对当前文物拍卖管理工作中存在的文物拍卖标的备案复核程序、文物拍卖标的审核范围和重点、文物拍卖专业人员资格认定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提出了明确的解决思路和措施。

经过会议认真讨论,会议确定以下事项:

一、认真执行《关于加强文物拍卖标的审核工作的通知》及《关于加强文物拍卖标的审核备案工作的通知》规定的文物艺术品拍卖标的审核和备案制度。各省级文物行政部门必须在拍卖公告发布15日之前向国家文物局报送拍卖会拍卖标的清单、图录及省级文物部门审核意见;或拍卖会结束30个工作日内向国家文物局报送拍卖会成交记录。

二、严格确定文物拍卖标的重点。会议重申以下文物不得作为拍卖标的或应加以严格审核的内容:①出土(水)文物;②以出土(水)文物名义宣传的复仿制品;③国有不可移动文物的附属构件;④国有文物购销经营单位收藏的珍贵文物;⑤损害国家利益或有可能产生不良社会影响的实物;⑥被盗掘、盗窃、走私的涉案文物或明确属于历史上被非法掠夺的中国流失文物;⑦涉嫌危害国家安全和损害民族利益的物品;⑧涉嫌丑化国家形象及政治人物的非主流艺术品;⑨带有黄色暴力内容等的物品等。

三、认真研究治理拍卖企业“知假拍假”问题。会议认为,文物部门要认真反思以往拍卖标的审核“管真不管假”的不正确做法和认识,要进一步认识拍卖标的审核工作对文物艺术品拍卖市场健康有序发展的积极作用。通过拍卖标的审核工作从制度上完善文物艺术品拍卖市场的各项规范。同时,应对拍卖企业宣传及拍卖图录加强管理,制定相关规范标准。

四、加强对文物网络交易活动监管,对现有涉及文物经营的交易所和网站进行评估,提出相关规范政策,逐步建立经营准入和网上拍卖标的审核制度。

五、加强文物拍卖管理队伍建设和完善文物拍卖专业人员培养。针对省级文物行政主管部门管理机构和队伍建设薄弱现状,各地文物部门要高度重视和切实加强机构建设;进一步加强文物拍卖专业人员培养工作,扩大培训考核的范围和增加科目;不断完善文物拍卖专业人员资格管理制度,稳步扩大文物拍卖企业聘用高级文博职称人员的试点地区。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留言须知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