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市场

动如脱兔:兔年看世界两大艺术品拍卖巨头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1-02-12 10:26:55 | 文章来源: 上海证券报

2月9日,高更名作《静物》在伦敦佳士得拍卖行上拍

古人说:“动如脱兔”。这个已有超过千年历史的中国成语,用来描绘当今的两大跨国拍卖巨头非常合适。翻看中国新年——兔年的第一期《艺术财经》里的最新资讯,扑面而来的是佳士得、苏富比在香港、伦敦与纽约的竞争态势。不禁使人想到,那身姿敏捷、行动迅速的兔子,在这个全球化的时代,也许正是利用国际网络争夺艺术市场主导权的这两大巨头的象征。

在这些新闻中,我们不难发现,两大跨国巨头的竞争是多层次、全方位的。

所谓多层次,指的是在艺术品市场的相关领域中,不管是中国传统的收藏领域如书画、古玩与油画雕塑,还是近年来在海内外华人圈内新兴的收藏领域如珠宝、手表与洋酒等,甚至还包括西方传统的收藏领域,如近日在伦敦相继举办的“印象派及现代艺术”与“战后及当代艺术”拍卖。这些收藏领域,不管其与中国买家群体的关系是久远还是短暂、是亲密还是疏远,却都因为越来越多中国与华人买家的参与,呈现快速增长的势头,吸引了佳士得与苏富比这两个国际巨头使出浑身解数,来争夺市场的主导权。

所谓全方位,指的是上述这些竞争,同时发生在香港、伦敦与纽约。这些地名不仅有地理意义,还代表了全球艺术市场中最重要的三大艺术交易中心,更代表了新兴的亚洲市场的崛起并抗衡传统的欧美市场的全新格局。香港,作为亚洲的桥头堡、中国的门户,在全球艺术市场中正扮演着越来越举足轻重的角色。越来越多的交易品种向这里聚集,越来越频密的资讯、资金与人才向这里聚集,越来越紧密的交易网络向这里聚集。

这一切的背后,是海内外的中国买家的崛起。有人曾把进入“亿元时代”的中国艺术品市场,与上世纪80年代日本泡沫化的艺术市场相比附。但只要不抱偏见的观察者都会看到,中国买家群体的崛起,无论其背后的宏观经济形势、中国悠久的文化传统以及中国买家的中国观与世界观,都是当年的日本无法比拟的。仅以文化传统而言,中国曾经发育了一种与西方文化完全不同的美术传统,但中国并没有像当年的日本那样一味“脱亚入欧”,而是在海纳百川吸收西方文明最新成果的同时,不忘中国传统文化,致力于中华文化的当代复兴。两大巨头如此卖力为中国买家经营国际化的网络,恰恰证明了这一点,正可以作为21世纪是“中国世纪”的绝妙注脚。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留言须知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