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市场

上海古玩市场:热闹背后是虚火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1-02-10 17:47:35 | 文章来源: 新民晚报

兔年刚至,不少市民期望能在上海的古玩市场迎到财神。春节期间,记者前往上海五大古玩市场“据点”一探究竟。在人来人往的市场里,大家都想着淘到一个既便宜又稀罕的大宝贝,却又难辨真伪不敢轻易出手。这个看似热热闹闹的地方,实际“虚热”得厉害。

买主出手多谨慎

资料显示,近年艺术品拍卖市场成交额几乎以每年翻一番的速度增长。然而,古玩摊档店主却说了大实话:“那是虚热,实际上今年我们古玩市场的销售额比去年同期下降了许多。”在多宝古玩城里,一位玉石商告诉记者,做古玩生意同其他行业不一样,面上的交易一般都很有限,许多古董商都拥有较为稳定的客户,客户需要什么货色,古董商都会代为留意,一有新到对口的货色都会通知客户。这类客户经济实力雄厚,一有看中的古董都舍得花钱。因而做古玩生意的既靠“眼力”,也离不开魄力、人脉和运气。

在古玩圈子里,捡漏的传奇和受骗上当的故事一样多,准备出手的买主都带着莫大的谨慎。就在记者身处方浜中路藏宝楼的一家小店,一个姓胡的男顾客把一枚个头大、杂色多的“寿山峨眉石”印章还价到600元,却还有些举棋不定。真有点“买了怕中招,走了怕漏宝”的心态。

浏河路东台路古玩市场,放眼望去,一百多家露天店铺排列得整齐有序,怀表、留声机、旧上海歌星的广告……那些往日只在电影里出现的“老古董”一一呈现在了货摊上。记者在一家店铺看到有位日本游客买了两枚毛主席像章和一顶绿色军帽,店主潘先生告诉记者:“这里虽不比南京路繁华,但仍有许多爱收藏的顾客愿意光顾。”

鱼龙混杂陷阱多

上海玩古董的大有人在,构成了巨大的市场潜力。据谙熟此道的行家介绍,许多乐此不疲的“淘古族”都抱着“捡漏”“中彩”的心理,希望能碰运气淘到真正的“宝贝”,但市场上却是鱼龙混杂,赝品随处可见。上世纪90年代的古玩市场,买卖双方基本上都是行内人。但近几年,大批外行人纷纷涌入这个市场淘金,这让造假者也发现了其中的商机。由于“外来客”不懂行,极易上当受骗,于是假货开始如蝗虫泛滥成灾,受害者在觉醒后,人人自危,纷纷抽回资金,或观望或改作他投。这也就是近来高端古玩市场生意颇为冷淡的主要原因之一。

据了解,充斥上海古玩市场的古玩大多是些价值不高的古代民间用品和仿制造旧的工艺品,器物上的年款和作者名款常常是伪造的,但却件件价格不菲。然而记者借助陪同的行家慧眼,还是看出了些门道:号称明代花梨木官帽椅的是杂木仿制,鸡血石由石粉“塑造”,名贵砚台则是塑料制品……

针对部分市民投资古玩市场的倾向,专家建议,投资古玩不可太性急。譬如瓷器,外行人看来一模一样的两个瓷器,也许一个是真的,一个是假的。市民可以先购买一些古玩投资方面的书籍,自己潜心研究;也可以先在古玩市场观察一番,不要轻易出手。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留言须知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