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市场

扬州古玩市场出招应对淡季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0-09-02 11:12:25 | 文章来源: 收藏拍卖导报

古玩淘宝者锐减、多数古玩摊位经营惨淡、古玩市场交易量下滑……江苏扬州的古玩市场自2008年金融危机中遭遇“寒冬”以后,便一直没有完全恢复元气。为改善这一现状,日前个园管理处宣布将与扬州古城文化旅游公司联合对准提寺进行全面改造,将其打造为扬州最大的古玩市场。据悉,改造后的准提寺古玩交易市场预计将于今年10月份正式亮相,届时,扬州的古玩交易市场将由目前天宁寺古玩市场、文昌百汇古玩收藏品市场与红园民间收藏品市场“三足鼎立”的态势向新的格局转变。

古玩市场遭遇淡季

连月来,在扬州老牌古玩市场——红园民间收藏品市场内,原本开设的几十个固定古玩精英摊位,目前只有2/3的摊位正在营业,摆着木器、铜器、钱币、玉器等古玩。在这里除了稀稀落落的几位游客走马观花外,几乎没有什么买家驻足摊前。摊主们或是几个人凑在一起聊天打牌,或是躺在藤椅上闭目养神。

与之处于同样境遇的还有天宁寺古玩市场。“早年间天宁寺古玩市场非常火爆,不算流动摊位,光门面商铺就多达五六十户。”据收藏者刘先生介绍,今时不同往日,商户数量锐减,而且原本对开的两排商铺如今只开放了一边;至于流动摊位,已经完全绝迹。据了解,两年前的天宁寺古玩市场还能称得上是扬城古玩市场中的“老大哥”,在江苏省内甚至全国都有一定名气。近年来经过整顿,一度退出扬州古玩市场,而今仍处于恢复元气阶段,因此显得十分冷清。

相比于以上两者,文昌百汇古玩收藏品市场则更显“凄凉”,该古玩市场所在的二楼整个楼层,没有一个客商。粗略地数一下,整个市场内的商铺有20多户,但都是“铁将军把门”。

“寒冬”中渐露暖意

在业内人士看来,季节和天气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扬州古玩市场的“温度”。2008年,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扬州的古玩业遭到了前所未有的“寒冬”,去年下半年以及今年年初,各个市场都呈现出复苏迹象。然而由于最近天气炎热、游客较少,使得古玩市场又出现冷清的状态。但如果是周末或者节假日,各个古玩市场的生意还是不错的。这足以说明,扬州的古玩业应该是很有生命力的。

“我们这儿的古玩交易正在逐渐恢复元气。特别是今年,相对于去年来说,估计每家商铺的销售额至少增长了50%。”天宁寺古玩市场的经营者高先生表示,这种显著的恢复,每家商铺老板都能明显感受到。“现在的状况虽然不是太好,但和以往相比,已经好多了。现在商铺已经回到了原来的位置,而且店面从原来的一间扩展到了三间。商户也在积极和老客户联系,争取找回之前积累下的人脉资源。”

红园民间收藏品市场的相关负责人苏先生同样对该古玩城的前景表示乐观。据苏先生介绍,该古玩市场2006年刚挂牌时只有20多个固定摊位,如今已经发展成为一个综合性的古玩交易市场。不仅拥有四五十个固定摊位,门面全满,而且有不少流动摊位。以固定摊位为例,平时以本地摊主为主,也有不少外地人。“一到周末,外地摊主纷纷来到扬州,加上众多的外地游客,成为繁荣周末市场的主力军。”据了解,同样在今年10月份,天宁寺古玩交易市场还将有10多户商铺入驻,目前招商事宜已经开始。届时,其商铺将达到30余家,还很有可能恢复昔日的繁华。

而拥有扬州市收藏协会理事活动中心、江苏省收藏家协会扬州活动中心等机构作为支撑的文昌百汇古玩收藏品市场则将目光放在了高端市场。据该市场负责人左先生介绍,这里将会打造成一个艺术品市场精品、珍品会所,吸引高端客户;同时举办古玩器物的相关培训,准备办几家画家工作室。

“四强争霸”将上演

在多数古玩市场的经营者看来,目前的冷清只是暂时的蛰伏期,扬州古玩市场有着深厚的基础,绝不会就此沉沦下去。“发展扬州古玩市场,一定要打造扬州在省内乃至全国的品牌。”据专业推测,未来3年内,古玩市场将逐步登上高峰。对于扬州古玩市场来说,是一个不可多得的机遇。在此种情况下,扬州个园管理处与扬州古城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重新挖掘开发了扬州准提寺,欲将其打造成一个扬州最大的古玩市场。

“扬州这几年,收藏爱好者越来越多,古玩市场也越做越大。”据个园管理处负责人介绍,将建成的扬州准提寺古玩市场占地3000平方米,建筑面积达2000平方米,分室内、室外,还设有院落;布局和布展将尽量体现扬州文化,同时要与旅游结合,使其真正成为一个可看、可交流互动、市民喜闻乐见的好去处。另外,藏品力求种类繁多、五花八门,并定期更换。

对此,业内人士纷纷预测,准提寺古玩交易市场的建立有望促成扬州古玩市场“四强争霸”的新格局,这不但不会对其他市场造成威胁,反而会给扬州古玩市场聚集更多人气。

相关文章
注: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尚无评论

留言须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