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卖市场
乾隆时水平最高 价格仅是同时期景德镇同水准民窑的1/3~1/2
曾被误认为“广东粉彩”或“广东珐琅彩”的广彩近年名声大振,精品价格动辄以十万元为单位出现在市场上。然而,在近日嘉德文化中心举行的广彩瓷展上,收藏者和行家们都不约而同表示广彩仍不被广泛认识,价格与景德镇瓷相比仅能望其项背。
收藏行家认为,广彩价格被低估,一是因为没有大资金介入,二是没有权威专家收藏推广;但仍以回流为主要渠道的广彩,还有继续被国内行家挖掘的机遇。
“别说是年轻的广东"70后"、"80后",就是老一辈人也并不那么了解广彩”,一名收藏广彩多年的广州收藏者表示,大多数人提及广彩,印象就是“大金大红”,甚至有人称广彩“很俗”,但其实那只是广彩19世纪晚期的面貌,18世纪的广彩与其大相径庭。近日在东湖路嘉德文化中心举行的广彩瓷展览,将18世纪和19世纪的广彩进行对比展览,展现两者的差异。
“18世纪的广彩已经被遗忘了”,嘉德文化中心负责人陈玲玲回忆称,在上世纪80年代时,广州的陶瓷老行家到瑞士时见到18世纪时的广彩竟然“相见不相识”。主要是因为在上世纪80年代之前,广彩不为人所关注,而国内留存的多是19世纪中后期的普通品,令学术界和收藏界都对广彩兴趣不大,认为广彩就是大金大红的“俗物”。
事实上,18世纪时,由于欧洲还未有瓷器制造工艺,因此皇室、贵族均历经千辛万苦到中国订制瓷器,他们会带来样式,要求工匠按照自己的喜好绘画。
广彩仅是拍卖市场的“非主流”
在18世纪走红欧洲,到19世纪,由于欧洲已具备了制造瓷器的工艺,原来在欧洲很有市场的广彩转入美洲市场。近年,无论是学术界还是收藏界都热切关注外销瓷,广彩作为外销瓷的代表也开始浮出水面。
广州市文物总店总经理曾波强透露,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广彩就逐渐在国际中小拍卖行中露面,但是由于都是普通的器物,因此价格很低。
“国际拍卖行中的中国瓷器多为清三代的青花和粉彩,因为这些是中国瓷器的主流,而广彩仅仅是"非主流"”,一名广彩收藏者透露,在10~20年前,广彩仍被外国称为“广东粉彩”、“广东珐琅彩”。不过,在金融危机时,市场上广彩的数量比以往有很大的增加,主要就是部分家族因为资金困难而将家藏广彩进行变现。广彩进入收藏者的视野,即使是北方市场也开始密切关注,不少行家甚至从境外搜寻广彩带回北方市场出手。
无大资金进入令广彩价格处低谷
曾波强认为广彩精品多仍留存在外,目前回流的多是嘉庆后的大碟大碗,连立件都难得一见,更不用提乾隆时期的大件器物;一旦有器形特别的广彩流入国内,就会被收藏者相中而沉淀在手里。 而较为精美的广彩却动辄以10万元为单位,价格逐渐上翻。
纵然如此,广彩收藏者和研究者们认为广彩价格很低。“广彩被低估了”,一名热衷于收藏其他品种的收藏者见到广彩精品后也不由如此感叹。“广彩价格还不算高,一是因为没有大资金介入,二是没有权威专家收藏推广”,曾波强认为,与同时期景德镇水准相当的民窑相比,广彩价格仅为其1/3~1/2,更不用提跟官窑对比了。
一名收藏广彩的行家表示,广彩器物上通常满工,既有工笔,又有写意,而且原料多,不但是图案,连背景、底色都要数次染出,工夫不是简单的勾勒可以比拟。随着瓷器市场的轮番炒作,日渐被理解的广彩有可能成为下一个上涨的板块。
收藏tips:
乾隆中期广彩水准最高:乾隆时代的瓷器整体水平最高,广彩也不例外。不过除了时代外,收藏者还是要综合考虑,乾隆时代的器物也有不好的,而其他时代可能总体水平不低,但也有佳品存在。收藏瓷器还是要以工艺水平作为首要衡量标准。
直径极大或极小的广彩碗价值都较高:早期大碗的成型技术较为差,直径越大,碗越容易变形,所以相对来说能达到40~50cm的大碗价值不菲;但清晚期的50cm大碗产量不少。另外,尺寸极小的碗制作工艺也很难,所以价值也不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