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说几年前的中国艺术品市场还可以独善其身,对经济走势不必过多理会的话,2007年以后的中国艺术品市场则无法再对外部经济环境保持我行我素。经济危机的破坏、流动性的复苏、财富的增长以及投资热点的转移,无一不影响着中国艺术品市场近几年的沉浮起落。据雅昌艺术品市场监测中心数据显示,2009 年的四万亿信贷刺激带来的流动性资金会进一步支撑2010 年春季的艺术品市场。2010年截至6月30日,中国艺术品市场实现单季成交额超过200亿元的纪录,环比上涨28.7%。各路艺术品投资者在今年赚得可谓是盘满钵满,笑逐颜开,计划着下一步怎么再多赚一桶金。而起起伏伏的市场是否让他们如愿,还要拭目以待。
现离春拍的落槌已过去半个月,不断飙升的交易额、被刷新的纪录得到了媒体和投资界的关注,各种讨论、争议也已尘埃落定,各家拍行开始为秋拍艺术品的征集忙碌奔波。接下来,艺术品市场将何去何从?
各路资金进驻
艺术品市场繁荣
回想起2006年,那时市场情景和现在大不相同。当时近现代书画成交一片低迷,当代艺术品全线上涨,书画投资者惶恐忧虑,盘算着如何收回自己的投资、调整自己的策略。从那时起,艺术品收藏,再也不是早期的高雅爱好与乐趣,在高额利润的驱动下,成为一种彻底的投资行为。
从2007-2010年,这股艺术市场热潮以惊人的力量迅速启动,席卷着艺术品的几乎所有门类,艺术品拍卖纪录不断刷新,一个个艺术品收益神话被呈现在大众眼前,上世纪90年代几千元的作品已经卖到几十万、数百万甚至上千万,亿元都算不上稀奇事了,艺术品投资显示出比股票和房地产更大的回报率。近年来媒体的大量宣传和炒作,艺术品市场被描绘成一个低投入、高回报的梦幻投资舞台。随着各家民企、国企、银行、信托业纷纷插足艺术市场,收藏热迅速演变成艺术品投资热。香港知名古玩经纪人翟建民认为,手握财富的民营企业家涉足收藏是一大趋势,“艺术品价值正逐步回归,普通人‘捡漏’机会越来越少。企业家强势介入,有利于遏制艺术精品‘外流’,并使之‘有序传承’。”对于国内有多家银行试水“艺术品投资计划”等理财产品的状况,某银行负责人乐观地认为,“伴随金融衍生品的普及,届时,不管实力派企业家,还是逐利的‘热钱’,抑或普通市民,都可随时参与艺术品投资,艺术品流通体系将真正被打通。这里头的市场空间是惊人的。”
收藏家发力助推
艺术品市场掀起波澜
20年间,国内艺术品价格翻了十倍甚至百倍,这恐怕不是所有收藏家都能预见的。中国经济高速发展,人民币升值,富人们忙于四处寻找艺术品,这与80年代日本艺术热潮中的市场环境极为相似。据统计,过去200年中,艺术品升值兑现的周期平均为30年,而眼下的中国艺术品热潮自然是难得的好机会,国内外的藏家纷纷趁此机会将藏品套利兑现。由于目前市场上基于纯粹收藏目的的买家并不占主流,大量的投资者而非收藏者使得艺术品市场深受到其他投资渠道的影响,目前巨资涌入艺术品市场造成价格迅猛飙升。
以往,国内藏家通常是通过其他行业赚钱,艺术品收藏只是一种雅趣。今天,市场发展使艺术品成为获利丰厚的投资对象。这些藏家当起了艺术品投资的企业家,在买家和卖家间变换自己的角色,他们开画廊、办基金、投资拍卖公司,或者将艺术品当作股票分拆上市,不断以更积极的手段从艺术品中获取更大利润。另外,今年春拍约有25%~30%的客户由新藏家构成,艺术品投资的巨大潜力正在为更多人了解。今年上半年的艺术品市场,就是在经纪人、以收藏和投资为业的藏家们的推动下抬升起艺术品拍卖价格,并一手促成了“亿元拍品”的诞生。艺术品收藏已不是个人行为,它逐步向社会化产业过渡,被刻意打造成社会行业的生态链之一。
大象起舞八股沉寂
市场秋拍前路何方
尽管今年艺术品春拍以近乎完美的结果收槌,实际上,拍出天价的只是部分精品,大多数艺术品价格都难有起色。专家建议,投资者仍然需要理性参与艺术品投资市场。虽然整体拍卖行情一路走高,但不难发现,整个艺术品拍卖市场普遍存在“二八现象”。所谓“二八现象”就是20%的拍卖品拍出了80%的拍卖价格。“多数艺术品拍卖价格都相对不高,真正的普通投资者并不能触及到所谓的精品。” 对于大多数的艺术品拍卖参与者来说,不能被表面的火爆景象迷惑,应该理性地看待目前的拍卖市场,谨慎地选择投资。
因为今年春拍书画板块表现出良好的势头,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市场秋拍的重点在近现代书画,这似乎是不需思考都能作出的判断。“从书画这个角度来说,秋拍中近现代书画或将成为最大亮点,这需要投资者谨慎投资,小心判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