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市场

春拍走了,当代艺术的“春天”会来吗?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0-07-29 13:37:14 | 文章来源: 中国画收藏网

2010年的各大拍卖行的春季拍卖会可谓是高歌猛进,高潮迭起,保利春拍甚至出现了像黄庭坚《砥柱铭》这样拍出4.368亿“天价”的拍品。那么当中国艺术品市场高调跨入“亿元时代”之后,当代艺术品市场究竟何去何从? 2010年的当代艺术市场能摆脱2009年的 “鸡肋年”,借2010艺术品市场整体看涨的东风,迎来又一个春天吗?

“涨”——2010年艺术品市场继续水涨船高

在2010年的艺术品春拍中,艺术品市场持续井喷,各大拍卖公司都取得了骄人战绩:

4月8日,香港苏富比2010年春季拍卖会落幕,估价13亿港元的2400多件拍品总成交额接近20亿港元,创造了香港苏富比历年来最高总成交纪录,也打破了专场总成交及单件拍品多个纪录。

5月18日,中国嘉德2010年春季拍卖会收槌,总交易额21.28亿元人民币,创造了内地单季拍卖最高纪录。多个门类、专场及单品创出新高,其中,中国近现代书画单件拍品首次突破亿元大关,千万元以上的拍品更是达到24件之多。

6月2日,香港佳士得春拍结束,总成交额为22.9亿港元,同比去年春拍增长114%,比去年秋拍增长39%。估价合宜的顶级作品受到藏家追捧,有两场拍卖的成交率达到100%。

6月5日,2010北京保利5周年春季拍卖会以总成交额超过人民币33亿元谢幕,刷新了中国艺术品单季拍卖成交额的世界纪录。其中以4.368亿元刷新中国艺术品世界纪录的黄庭坚《砥柱铭》当之无愧地领衔全场。

6月6日,北京匡时2010年春季拍卖会圆满落槌,1200余件拍品总成交率75%,总成交额高达10.85亿元,较去年秋拍7亿元的成绩上涨55%,创匡时历年最高单季总成交纪录。其中,成交价过千万元的重量级拍品共计24件。

一系列的拍卖结果告诉我们,2010年,“涨”——是艺术品市场的大势所趋。

“炒”——2010年艺术品市场炒作风生水起

几亿元的天价拍品让人咋舌,但“亿元时代”的出现也不是一朝一夕的突然井喷。2009年的艺术品秋拍就诞生了4件成交价超亿元的拍品,这无疑为2010年艺术品市场的“亿元年”做了铺垫。

业内人士认为,“亿元时代”的艺术品拍卖市场是各个方面参与者合力推动的结果。其中以艺术品流通与经纪为生的行家是这个市场的中坚力量,他们加起来可以买走整个市场上很大一部分艺术拍品,而那些已经充分享受到艺术投资高额回报的 “老”藏家的热情也在不断推高着艺术品的拍卖价格,但是今年以来艺术品之所以屡屡创下天价纪录,其中还有更为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各行各业“新”买家的进入。因为,当一个市场出现非常规性变化的时候,动因往往并不是来自于市场内部,而是来自于外部,也即艺术品市场“新”藏家的出现。这些新买家来自各行各业,但以金融、房地产行业的企业主为多。

现如今,股价跳水,房政严苛,再将资金投入股市或者房市无疑不再保险,于是,大量民间资本只能另寻增值渠道。艺术品市场成了这些投资客们新的“炒作”战场。排除个人兴趣爱好的因素,他们投资艺术品的目的无非是合理配置资产和追求投资回报。于是,一股全新的投资力量慢慢汇聚而成,一笔巨额资金瞄准了艺术品市场,金融资本开始对艺术品市场跃跃欲试。从地域上来看,上海、江浙、山西等地仍然是收藏重镇,但近一两年来华南地区买家数量也有所增加。

2010年艺术品市场的水涨船高,炒作是其中重要因素。

“暖”——当代艺术品市场的回暖大约在秋季?

回顾当代艺术品市场的发展历程,从2006开始,中国当代艺术品迅速完成了多年来未有的“补涨”行情,而且在一拨以投资为目的“热钱”的推动下,“超额”完成了中国当代艺术品市场未来几年的成长任务。正是这种市场自身的“大跃进”行为使得中国当代艺术品在2008年下半年到2009年下半年出现了不以人意志为转移的向下调整,这既是市场涨跌规律的必然,也是市场对于艺术创作的急躁和贫乏的必然回应。于是,当代艺术市场开始了逐渐理性的调整,这种调整的成效在2010年慢慢显现出来。

从有关数据看,与2009年春、秋季拍卖相比,2010年中国嘉德、北京保利、北京匡时、北京瀚海、香港佳士得等各大拍卖公司春拍的当代艺术成交额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提升,而当代艺术专场的成交率普遍都在70%以上。香港佳士得的“亚洲当代艺术及二十世纪中国艺术夜场拍卖”更是取得了100%的成交率。因此,一些专家学者和财经、艺术媒体对于当代艺术品市场回暖持乐观态度,他们认为,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当代艺术品拍卖市场逐渐开始回暖,更有专家乐观的认为,当代艺术在今年秋拍时会迎来又一轮的火爆。也有一些人专家持相对保守的态度,认为当代艺术短时期内不会有太大的发挥空间。笔者认为,艺术品毕竟不是股票,任何艺术品市场的潮涨潮落,都和艺术品本身的质量息息相关,古代和近现代书画市场的兴起,排除市场炒作的因素,在很大程度上也源于这些作品的历史积淀、文化含量、艺术水平所带来的增值潜力,而当代艺术作品的创作则往往缺少这样的沉淀。因此,当代艺术品市场的回暖,恐怕不是单从今年春拍的向好数据就可以准确预测的。拍场成交数据也表明,仅以“名气”创造拍卖奇迹的时代已经过去,当代艺术品市场变得更为理性、多元。

当代艺术的春天何时再来,我们只能拭目以待。

相关文章
注: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尚无评论

留言须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