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距离西泠春拍结束已逾一周,但由其引发的城市综合经济效应依然持续不减,记者在位于清吟街127号的王文韶故居西泠拍卖公司处看到不少参与了拍卖的买家,他们中有很多人来自其他城市,因为这次西泠春拍而来到杭州,拍卖会结束后他们继续在杭州逗留观光旅游,同时通过西泠拍卖,进一步了解西泠印社的百年文化,感受杭州的文化氛围,探讨杭州文化艺术收藏的投资环境。
拍卖热潮拉动周边相关消费
今年西泠春季艺术品拍卖会吸引了近万人前来参加预展和拍卖,以世贸君澜大饭店为中心的整个黄龙商圈高端酒店因为本届拍卖会达到100%的入住率,“一房难求”的情况还辐射到了武林商圈。西泠拍卖图录的预订也呈现出供不应求的局面,西泠拍卖会带动杭州的酒店业、餐饮业、印刷业、广告业、交通业、物流业等各相关产业经济指标有一定的提升,这场盛况空前的拍卖会以6.52亿的总成交额创造了长江以南拍卖市场的最好成绩,其中仰之弥高·陈子庄书画作品、名人手迹、西泠印社社员作品、历代名砚4个专场成交率为100%。本届春拍进一步确立了西泠拍卖在中国书画、篆刻砚台等优势领域的领军地位。西泠拍卖首推的陈子庄、黎雄才个人作品专场成绩斐然,达到甚至超过了预期。古代书画作品专场中,倪元璐的《为范景文作书画合璧卷》从380万起拍,以1850万元落槌。名家篆刻专场中一方尚均制田黄石博古钮章以550万元的落槌价成交,为文房系列迎来不错的开场。西泠春拍6.52亿创新绩 独挺南方艺术市场半壁江山
整场拍卖会为期4天,期间场内外买家显得成熟理智,并未盲目追捧竞价。这不仅显示了目前的宏观经济态势下艺术品市场对文化产业的推动力增强,文化收藏助推杭州城市经济的效应进一步显现,也应和了不久前由国务院正式批准实施的《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中提出的将杭州建设为全国文化创意中心的城市发展功能定位。
“文化名片”提升城市品牌形象
艺术品收藏与拍卖被称为继股市、房产和汇市后的“第四只经济蓄水桶”,一个城市艺术品拍卖与艺术品收藏的冷热,反映了这一城市居民的经济实力、审美眼光与文化水平。艺术品拍卖关系城市的文化形象,“我认为,只有传承文化根脉,实施文化营销,把艺术品经营中的文化要素真正融入到城市建设之中,才能给城市注入灵气和魅力,从而不断提升城市形象和品位,打造城市竞争优势。”西泠印社拍卖有限公司总经理陆镜清说。西泠拍卖的一系列专场,从中国书画、篆刻砚台、名人手迹、文房清玩,到不断推出的中国首届新专场,比如18-20世纪东方手工古董毯专场、明清毛笔专场、当代玉雕大师专场等,为我们提供了一个重新估价文化在我们的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的机会。感悟艺术与人生之美,领悟传统与创新之奇,对提升整个城市居民的艺术修养和生活品质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
那么,西泠拍卖是如何实现这种推动作用的?陆镜清对此谈了自己的看法:“一方面,艺术品拍卖是一种高雅的生活方式,另一方面,我们将这种理念合理地转化为经济效应,从艺术品经营推及整个社会的综合发展,提高城市经济水平,营造更优质的城市艺术文化空间,从而使更多人的生活品位有进一步的提升。”
西泠拍卖助推杭州综合经济发展
在过去的5年多,西泠拍卖以“真乃居先,诚为业本”为宗旨,通过西泠图录的出版、春秋两大拍卖会的举办等,不但促使杭州成为北京、上海之外的第三大艺术品市场中心,更综合提升了杭州的文化、经济和城市形象。“我们希望西泠拍卖的每次拍卖会都能为扩大杭州的城市知名度,提升城市品牌形象,推进杭州乃至长三角区域经济发展带来更大的影响力,用文化和艺术的力量引领和助推城市生活品质的进一步提高。”陆镜清表示。
西泠印社2010春季艺术品拍卖会的拍卖图录共19册,无论是印数还是投递量,都大力带动了印刷业、物流业、广告业和信息服务业的发展。6月30日至拍卖会结束,海内外的藏家、艺术收藏爱好者专程为了拍卖会而来到杭州,大幅提升了杭州文化艺术旅游产业的经济指标。更为重要的是,就像西湖赋予了杭州世人皆知的个性特征一样,西泠拍卖也因其独特的文化底蕴与创新精神吸引了海内外艺术收藏界人士、财富精英人士纷至沓来,汇聚一堂的艺术文化精品,和参与拍卖会的高端人群,都进一步扩大了城市的品牌影响力。同时,它对经济发展所产生的作用不仅仅局限于艺术品经营方面,而是“文化营销”带来的整体效应,对相关产业、就业、社会生活等方面产生一种综合的整体性影响。
总体而言,西泠拍卖在整个城市发展中引发的这种“综合效应”已经非常明显,获得了经济与文化的双重收益。作为杭州的城市文化名片,它宣传了一个杭州的文化艺术审美水平、经济发展实力,加深了政府、知名专家、学者、艺术家、企业家等各领域人士的了解和交流,推动了城市间的互访和文化的交流,为期3天的预展及4天的拍卖会有利于他们更好地了解杭州交通、通讯、金融、特色产业等各方面的发展状况,有利于招商投资,创造更多投资机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