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市场

“热钱”新航向 “亿元时代”后细数春拍五宗最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0-05-26 11:09:10 | 文章来源: 精品购物指南

能预测一下今年国内拍卖市场的走向吗?

甘学军:今年国内拍卖市场的走向已经表现出来了。如果说去年秋拍是“亿元时代”的征兆,那现在就是步入“亿元时代”了。虽然,到目前我们还没看到很多亿元的拍品,但在亿元上下的拍品会逐渐增加,大家会逐渐开始见怪不怪。未来的五到十年内,中国的艺术品市场还会在极度快速的成长期。

董国强:今年的市场会在去年的基础上更上一层楼,这已经是不争的事实。艺术品价格强劲的上升势头会吸引更多的人关注这个市场,“买涨不买跌”这一股市上的定律在艺术品市场同样适用。同时,由于其他投资市场相对冷淡,更多的资金或许会进入到艺术品市场中。我预测这个市场的强势上升还会持续三年甚至更长的时间。

郭彤:此次春拍可见目前市场对于鲜见的精品非常追捧,作品的价位与质量息息相关,顶级作品创造出顶级价位。对于曾在市场上出现过的作品,经过优胜劣汰,较之前更能体现其价值所在,同时,艺术市场也体现出随着艺术史研究步伐,热点在发生变化,藏家也越发专业;在金融市场风云变化的同时,大家对于艺术市场的认识则逐渐清晰。

张跃进:市场走向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因此,很难预测,但其中呈现出的一些特点还是可以把握的。一些客观积累起来的潜在需求促成了这些特点的呈现,由于收藏界的学术氛围渐渐加强,一些价值衡量标准正在向学术价值领域倾斜。每个艺术品板块,我们都能看到市场在价值判断上,出现审美与历史的角力。近现代、古代书画、古董珍玩、经典油画、当代艺术,无论曾经实现行情飙升还是正在调整的板块,能否出现典藏级的作品,多大程度挖掘出作品的价值,以及市场对价值的判断与表现,能否实现稳健、理性、持续,都会是影响2010年艺术品市场走势乃至未来行情的关键。

刘静:从已经结束拍卖的部分公司看,他们的成绩已经好于去年。书画市场备受追捧,当代艺术已有回暖的趋势,大家尽可期待接下来的春拍。我相信,拍品决定一切。

春拍巡礼

古董珍玩

可流通的优质资源稀缺,精珍藏品深度沉淀。市场对于高端拍品的争夺将更为激烈。宫廷与皇室艺术珍藏在今年春拍季依旧扛起“御林”大旗。相信各拍卖公司的珍品精作能为繁荣的春拍市场再添浓墨重彩的夺目一笔。

清乾隆 御制白玉交龙钮“自强不息”宝玺

印文:自强不息

2010年保利春季拍卖会 估价待询

清乾隆 掐丝珐琅三联卷轴盒及手卷三件

连方琮、董诰、谢遂山水、书法、人物手卷三卷

2010年保利春季拍卖会 估价: 500万元- 800万元

清乾隆 乾隆御用刻御题诗澄泥虎伏砚及紫檀盖盒

2010年保利春季拍卖会 估价:500万元- 880万元

清乾隆 孔雀绿地粉彩加胭脂料彩宝相花螭龙福寿耳瓶(右)

此瓶形制雍容,施彩秾稠富丽,对比明快,孔雀绿色地和胭脂料红色及赭色墨彩均有浓厚的珐琅彩因素,并且保存全美,无一处瑕疵,是乾隆盛世彩瓷的巅峰之作。

2010年保利春季拍卖会 估价: 680万元~880万元

清乾隆 青花穿花龙纹梅瓶(左)

清乾隆青花穿花龙纹梅瓶极其罕见。此梅瓶纹饰特殊,画面构图中正面龙为三爪,周围环绕三龙为五爪,其寓含的图像学含义值得进一步探究。“三爪龙”在唐、宋、元为龙纹的主体,如元青花和蓝釉留白器、白釉枢府器上的龙纹,清代较少出现,故揣摩此梅瓶所绘三爪龙纹,当有摹古追宗之意,是对盛唐气象和蒙元大帝国的致敬。

2010年保利春季拍卖会 估价:700万元~900万元

1.清乾隆 鎏金錾花镶翠吉祥如意

此如意制成于乾隆中期,系高级宫廷陈设之物。经多方面判断,其完全符合乾隆年间宫廷造办处的水准和要求。据了解,已经出版的宫廷镶翠如意共有五柄,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四柄,北京故宫博物院藏一柄。而此件“清乾隆鎏金錾花镶翠吉祥如意”无论气魄、年代、工艺、艺术水准等方面,均可媲美博物馆藏,堪称经典之作。

2010年翰海春季拍卖会 古董珍玩 估价:380万元~480万元

2.清乾隆 碧玉夔龙纹兽耳衔环狮钮盖瓶

“乾隆年制”楷书款

2010年翰海春季拍卖会 中国玉器 估价待询

3.清乾隆 青花缠枝莲花卉寿字如意尊

2010年匡时春季拍卖会 估价: 1200万元~1400万元

4.清乾隆 黄玉“天下为本”出廓璧

仿汉出廓璧 “乾隆年制” “成字二十七号”

2010年翰海春季拍卖会 文翰咸集——纪念秦公先生逝世十周年专场

估价:200万元~300万元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留言须知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