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中国
您的位置: 首页 > 热点关注 > 艺术市场

中国艺术品典当应该怎么走?

艺术中国 | 时间: 2009-12-23 16:30:35 | 文章来源: 美术报

艺术品典当问题是中国艺术品市场金融化的一个不可忽视的环节,在中国艺术品资本市场发展过程中占有重要位置,特别是在资本市场发育初期,起着重要的启蒙作用。所以,对中国艺术品的典当问题的解读,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与现实意义。

艺术品典当的运作

艺术品的典当虽然形式多样,但总的运作流程是基本一致的。概括地说,艺术品典当的运作流程可分为五步:一是鉴定。鉴定的难度不仅在于真伪的判别,还要对其艺术价值、文物价值做出判断;二是评估。不仅要对艺术品本身的优劣高下心中有数,还要熟知市场行情,尤其是当市场波动很大时,必须对行情的变化了然于胸;三是价格协商。典当行的估价和委托人的心理价位如果有很大的落差,就会有一个讨价还价的过程;四是封样。将艺术品用骑缝签字封存于金库,实地录像;最后是支付当金。

艺术品典当的价格界定

艺术品的典当可以以拍卖价格为基础,但如果一件艺术品承保前的估值和实际拍卖价格相去甚远,那么典当公司就很难兑现。由于目前国内的拍卖市场比较混乱,实际的拍卖价格水分很大,这让保险公司不得不谨慎行事。即使典当公司与送典人在价格上达成一致,也很难控制道德风险的发生。特别是目前艺术品市场造假的情况比较严重,有些赝品甚至可以瞒过专业人士的眼睛。比如有人拿价值几百元的赝品到典当公司典当,说是价值很高,但典当成功后,又不赎回,典当公司的损失就会很大。

艺术品典当的缺陷

①流通性差。艺术品的流通性比之证券远远不如;而股票除节假日外,其他时间都能交易,进出十分便利;但艺术品主要通过拍卖会、画廊、艺博会或私下交易。藏家如果在缺钱时想兑现自己收藏的艺术品,常常是高价进、低价出。②真伪难辨。随着市场的不断发展,造假手段从以前拙劣的低仿变为如今欺骗性极强的高仿,令投资者大伤脑筋。③潮流易变。供求关系及人们审美观念的不断改变致使艺术品价格难以预测,寻找稳赚不赔或“四两拨千斤”的艺术品难上加难。④品相难以保持,发黄、折皱、破碎都会降低艺术品的价值。此外,艺术品没有防御风险的工具,且优秀大师凤毛麟角。因此,艺术品投资巨大收益的背后存在相当大的风险。

艺术品典当的约束

当前,中国艺术品资本市场的发展,主要涉及的不是股票市场,而是刚刚建立的一点点资产与信托市场。而艺术品典当这一块虽然无大的政策限制,但发展很慢,现在还很弱,需要政策扶持和配套。如果说有约束的话,就是越来越难以设立及按准金融机构监管。但就眼前来看,艺术品典当是一个突破口,可以初步地将艺术品资本化,让更多的资金流向艺术品市场,使艺术品市场做大做强。近年来,各大艺术品聚散地几乎都成了国内外保险界、证券界和银行界等金融领域人士以及民营资本的聚会地,艺术品典当也一步步逐渐上演与资本共舞的局面。

艺术品典当的发展与启示

比照境外成熟市场的经验,利用艺术品进行融资还是比较基本和原始的功能。在西方,艺术品增值税高达28%,采用艺术品担保融资的方式,能产生一个衍生功能——避税。由此可见,艺术品典当在我国只是艺术品市场当前发展阶段的一种融资服务,随着艺术品市场的日趋成熟,其会升级为新的业务。外国银行令人眼花缭乱的理财产品和极为丰富的理财经验近乎贪婪地蚕食着国人的富裕资金,国内银行的介入也势必会挤占画廊与拍卖的生存空间。事实上,艺术品市场金融化如果没有很好的体系保证,诸如拍卖不保真、交易不透明、信息不对称等风险也就很难排除。因此,风险监管体系不可或缺。可以与有经验的艺术品典当行合作,组建投资顾问团队,开辟出口渠道,引入典当咨询机构,实行组合投资等来摊薄风险。并加大艺术品市场整治力度,在控制风险的同时实现投资资金运转效率与收益的最大化。

艺术品典当的优势

与艺术品拍卖相比,艺术品典当业务是相当吸引人的:一方面是可观的费率——按行业规定,艺术品典当的费率按月结算,要支付4.2%的费用和2%的银行利息;另一方面,其最大的特点是手续简便,当期灵活。

艺术品典当与洗钱

艺术品典当会不会成为洗钱的工具,不是艺术本身可以解决的问题。就像不能因为有原子弹,就不要发展核技术一样,关键的问题是如何发展。要解决中国艺术品典当中存在的问题,需要权威的国家职能机构实现对艺术品市场进行监管,重点解决艺术品鉴定问题、艺术品评估问题及艺术品监督监管问题,当然这需要一个过程。另外,艺术品资产化的过程也要不断加速,资产评估的问题不解决、不尽快进入国家法定序列,艺术品与资本的结合就无法落实。艺术品民事担保制度的设计已提上议事日程,艺术品民事担保制度规定在艺术品拍卖中,消费者有权了解艺术品的证明和来源,卖家必须将拍品的传承脉络清晰地告知消费者,这有利于建立诚信体系制度,制约拍假、卖假的画廊和拍卖公司。另外,国家要强化体制创新的力度,推动对评估师、鉴定师的资格认定制定相应的标准,以规范市场。

艺术品典当与金融化的关联

进入新时期以来,中国艺术品市场的发展可以说是历经从无到有,从单纯的艺术品形态到艺术的商品形态,这一惊人的一跃彻底地打开了艺术品市场化的大门。在这一过程中,我们欣喜地看到中国艺术品市场正在努力地找寻新的突破口:艺术品资产化之路。无疑,艺术品典当开了一个先风,具有重要的标识作用。然而这一步的跨越似乎并不那样的顺利与自然,似乎太多的障碍密布在行进的道路之上,特别是来自认识观念、体制及政策方面的不谐调已深刻地影响着艺术品市场的纵深发展,可以这样说,中国艺术品市场已经进入了体制改良与市场体系建设的攻坚阶段。艺术品是资产,我想大家都已接受。问题的关键是如何“化”的问题。这涉及到中国艺术品资本市场发育最急需、最关键的一步。因为没有中国艺术品的资本市场就没有中国艺术品市场的金融化。未来中国艺术品金融结构应该是一个以资本市场为平台的体系:所有的金融中介都在这个平台上运作。如果没有资本市场这个大平台,很难说艺术品的金融体系是一个现代的金融体系,也很难说艺术品金融化能够达到应有目标。

注: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尚无评论

 

相关文章
· 典当行进军艺术市场 艺术品或成融资新贵
· 艺术品典当成风
· 石油大亨面对金融与资本下的“艺术迪拜”(图)
· 金融危机后的艺术投资与艺术市场
· 银行:金融与艺术联姻的“证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