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艺术品市场高速发展的过程中,先是假拍制造成交纪录,后又拍假,以博取高额利润,这看似极为平常的一反一正,激起的不仅仅是质疑与信任的危机,更为重要的是它在蚕食与动摇着中国艺术品市场的基础,而这种基础决定着中国艺术品市场的生存根基。如果说当今中国艺术品市场还有一片净土的话,拍卖市场中能够守住底线的大型拍卖公司是人们的一种期待,特别是一些国际背景的大型拍卖公司,缘于其实力及国人对其文化与制度的迷信,更是为其守住了很大的一份宝贵的信任空间。而金融危机后的一连串事件,使人们越来越不愿意看作是独立的事件,这时所有的想象与迷信,就会在顷刻间被疑问积满,有一个问题就会反复地出现在人们的眼前:中国艺术品市场是真实的吗?拷问也许是一种深刻变革的开始,一种对中国艺术品市场基础性的变革。再深入地发展,就是中国艺术品市场结构调整的开始,这种结构调整有两种格局:一是任当下市场自由发展,中国艺术品市场的形态会走向倒退,市场会进一步收缩;二是国家利用相关力量积极引导,新的市场秩序会不断建立,新的市场形态会得到发展与强化。
因此我们说,有时候,一些极坏的事件往往是一个时代的开始,或好或不好,中国艺术品市场都会不断前行,只是显得有那么一些悲壮的气氛。从这种角度上,中国艺术品市场的发展已经进入到一个非常关键、非常微妙的阶段。
一、拍卖现形记
拍卖行业是现阶段中国艺术品市场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与支柱之一,拍卖行业的发展健康与否,可以说对中国艺术品市场的未来发展具有非常关键的作用。然而,伴随着一个个高价位、新纪录“神话”的诞生,艺术品拍卖市场中假价、假画、假拍的恶疾也渐坦露人前。“五胡乱华”的景象,严重地制约与伤害着中国艺术品市场的发展。
假拍指的是拍卖中拍品的买卖双方实际上为同一主体,通过公开拍卖的形式,来制造虚假成交价格的行为。在当下艺术品尤其是当代画家绘画作品的拍卖活动中,可以说假拍已成为公开的秘密,似乎也是一种重要的市场运作手段。
拍假有三种形式,一是知假拍假,把假的当作真的拍;二是弄假成真拍假,把假的经过各种形式的运作,让藏家确认是真的,然后把假的当作真的拍卖,其核心是如何把假的拍出去;三是不知假拍假,限于种种条件,不排除误收假品当作真品而拍卖。
串拍就是有关拍卖各方由于利益关系纠集起来,为了利益相互勾结制造拍卖的现象。主要有几种状态,一是送拍与受拍人串通;二是拍卖与掮客串通拉藏家入瓮;三是送拍、拍卖、掮客的串通,找准猎物,有针对性地进行串拍。
挟拍是拍卖企业受利益的驱使而向委托方进行妥协的一种市场行为。无论是受到藏家以提供优质拍品为条件的“挟持”,还是造假手段高超,使名家赝品在拍卖中大行其道,这似乎已成各拍卖公司都不可避免并需要时刻面对的问题,难有良方对应。大多数业内人士认为,虽然有时一些大藏家将好坏不一的藏品委托进行拍卖不可避免,但如果拍卖企业被长期“挟持”,最终会因信誉影响其自身的发展。北京几家曾经走红的拍卖企业,就受一些大藏家的“挟持”而倒在挟拍的路上。
拍杀是指拍卖企业在受到他人与艺术家的质疑而使其利益受到伤害而对相关艺术家所采取的一种企业行为,即不拍卖该艺术家的所有作品。近年来一直从事打假维权行动的艺术家,由于侵犯了某些人的利益,遭到了拍杀报复。由于打击假画,艺术家往往会遭到骚扰,甚至威胁。现在造假,已经由过去的作坊式操作发展到集团化操作,作假、批发、炒作、拍卖一条龙,参与者实力雄厚,而且获利颇丰,打假必然会损害某些人的利益。有拍卖公司声明,表示公司今后将不再拍卖一切署名大家艺术家的画作,理由是多方面的,可能其中之一是其画作真伪难辨,所以,要在拍卖市场中拍杀。
杀拍:道德,特别是画家的道德问题,首当其冲地进入了人们反思的视野。很多画家艺术地导演了价格神话,其作品在市场上的价格真假难辨,往往都有几种标准:自订价格、拍卖成交价格、市场流通价格,还有画廊售价和私下成交价格。除拍卖价格因人为因素难确定外,一般自订价格最高,市场上流通价最低, “从画家的手里买了画,一出大门就跌掉了一半”的现象严重,极大损害了拍卖公司的诚信,败坏了艺术家的声誉,更挫伤了收藏者的热情和信心。更有甚者,一些画家一看成交势头不好,或市场价格成交不理想,或害怕市场上已经流通的作品影响其价格,违心地把真说成假,用出卖良心的办法去维护市场价格,让拍卖与市场陷于尴尬,对此现象,我们可称之为“杀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