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咏图》卷,中国画,宋代张先绘,一九九五年故宫博物院在北京翰海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会上以一千九百八十万元人民币购藏,这个当时的天价,现在看来真是物超所值。
《面具系列1996 No.6》,油画,曾梵志绘,二〇〇八年五月二十四日在香港佳士得二〇〇八春季拍卖会上以六千七百零四万元人民币成交。对此天价,人们议论至今。
“乱世黄金,盛世典藏。”跟随着改革开放的大潮,中国艺术品市场获得全面复苏,走向繁荣兴盛。特别是近十几年来,画廊业、拍卖业、艺术博览会三位一体的市场经营主体结构初步建立,中国艺术品市场,几乎是从无到有,由小到大,从毫无经验可循到初步走向规范,在国际艺术品市场逐渐成为一股不容忽视的力量。
改革开放:市场繁荣之动力
改革开放之前,中国艺术品市场在经历了上世纪50年代的公私合营以及“文革”之后,进入了极度萎缩的冷寂时期。古玩店铺一度全部消失。许多年里,中国只有书画与文房用品一起经营的荣宝斋、朵云轩等为数不多的国营书画店铺,只有负责征集文物和文物外销的国营文物商店。文物和艺术品进入定点买卖时期。自古沿袭下来的收藏习尚以微弱的气息存于民间。
改革开放赋予中国艺术品市场新的生机与活力。
80年代,国内旅游业发展迅速,在全国大中型城市,尤其是沿海开放和旅游城市,出现了经营商品画和装饰画的中小型画廊。外国游客的青睐,使中国书画成为了重要的创汇商品。对外文化艺术交流的日渐频繁以及工艺美术品、名家字画仿制品的出口,更促成了艺术品外销市场的繁荣。
90年代是中国艺术品市场全面复苏的时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提出和建立,使中国艺术品市场真正迎来了春天。
1991年,澳大利亚人布朗·华莱士开设了北京第一家现代意义的画廊——“红门画廊”;1992年10月3日,深圳市动产拍卖行在深圳博物馆举办了“首届当代中国名家字画精品拍卖会”,敲响了中国艺术品拍卖的第一槌;1992年10月11日,北京市文物局批准、国家文物局支持的“’92北京国际拍卖会”举办,开辟了文物走向拍卖市场的先河;1993年5月,国内第一家股份制拍卖公司——中国嘉德国际文化珍品拍卖有限公司在北京成立,拍卖业的现代企业制度探索迈出了成功的一步;1993年11月16日,首届中国艺术博览会在广州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大厦举行,拉开了艺术博览会发展的序幕……中国艺术市场的新纪元一步步开启。
新世纪初,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中国的对外开放步入一个崭新的阶段。跟随着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中国油画异军突起,影像专场成为一枝独秀,当代艺术的价格一路飙升……中国艺术品市场在经历了短暂的调整之后呈现出火爆的发展态势。
在艺术品市场动力的推动下,国家相关的经营制度和法律法规,在先有实践后有理论、先有市场后有规则的情况下逐步制定、完善。199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拍卖法》颁行后,中国内地的拍卖企业如同雨后春笋般涌现。2002年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颁行后,民间私人收藏日盛一日,大批民营企业开始进军艺术品市场。市场需求的迫切性得到充分体现。
市场繁荣:艺术发展之助力
在中国整个市场经济中,艺术品市场所占的份额极小,但它仍从客观上改变了经济结构的发展,特别是在文化建设方面,发挥着重要的影响和作用。
市场首先将中国艺术品推向了国际市场,将中国文化艺术推向了世界,促进了中国文化艺术在海内外的传播。
每年,拍卖公司都要印刷大量的精美彩色拍卖图录,免费发放给海内外的收藏家和文物爱好者阅览。同时,每场拍卖会还要举办三天展览会,吸引人们来参观。通过阅读图录和参观展览,人们更多了解了中国历史、绘画、书法、工艺以及艺术品鉴定等知识,认识到文物与艺术品的价值,中国的文化艺术得到了传播和推广,公众的文化水平和文物保护意识也潜移默化地得到了提高。新闻媒体对于市场的宣传,也使得文物知识、文物政策等方面的宣传教育得到了扩展与延伸。
艺术品市场还为国家博物馆提供了发现、收藏藏品的机会,促进了民办博物馆、艺术收藏机构的发展。特别是拍卖业世界范围内文物货源的征集方式,促进了海外文物的回流。
我们国有博物馆文物藏品的来源,以前主要依靠国家调拨、民众捐献、考古发掘。改革开放以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这些来源突显不畅。中国艺术品市场为博物馆开辟了一条新的渠道。在市场中,故宫博物院曾于1995年购得《十咏图》、2003年购得《出师颂》,国家文物局曾于2002年购得《研山铭》,上海博物馆曾于1997年购得海外回流的“翁氏藏书”等。十几年来,拍卖市场上的回流文物多达8万余件,其中包括敦煌莫高窟丢失的文物等许多珍品。
历史上每个时期的收藏热潮都曾推动了相应艺术创作的发展,当代艺术品市场的繁荣也不例外。市场给艺术家带来了良好的经济收益,对于推动当代艺术的发展也起到了积极作用。从70年代末的几元一平方尺到现如今的几万甚至十几万一平方尺,30年来中国画的画价一路攀升,扶云直上;从一张画案到几十平方米的画室,甚至是开放后即能成为画廊的独立工作室,30年来中国美术家的生活和创作条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名利双收的美术家不胜枚举,再也难以想象改革开放之前许多画家卖画以救急甚至于以画换纸的生存状况。
外部环境方面,现代意义的画廊,作为一级艺术市场的主体,根据自身的定位和经营理念,承担着发掘、培养和推广美术家的责任。现在,北京具有专业意义的画廊已经有500余家,并形成了相对集约化的经营态势,798、宋庄、索家村和费家村等艺术区,成为画廊和艺术家的聚集地。2005年之后,外资高端画廊纷纷入驻,不但为北京的画廊带来了国际化的操作规范,国内画廊与海外画廊之间的互补,活跃了艺术市场的空气,也为中国艺术家提供了更为广阔的艺术视角和更多的发展机遇。美术创作在外部环境的激励下蓬勃展开。
学术规范:市场发掘之潜力
经过近十几年来的迅猛发展,中国艺术品市场以北京为中心,沪、杭、粤为支点,逐渐扩展到了全国。现如今,市场中国营、民营、外资、合资等各种企业并存,画廊、拍卖会、艺术博览会越来越重视自身在市场中所扮演的角色,艺术经纪人在市场中越来越活跃,收藏品种的范围不断多角度扩展……艺术品市场呈现规模化、精品化、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学术在市场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主导作用。
然而市场毕竟是把双刃剑。如今,艺术品投资与股票、房地产投资被人并列称为三大投资手段,中国艺术品市场的性质已逐步从以收藏为主过渡为以投资为主,投机色彩过于浓重。
对于眼前利益的追逐,致使市场中的假拍和赝品一直如恶狼当道,甚至海外回流文物中也不乏赝品,屯货、炒作、频繁换手等现象突出;对于眼前利益的追逐,致使一些学术界人士和机构出卖了学术良心,文物与艺术品的鉴定、批评无法形成独立的、公正的、客观的评判;对于眼前利益的追逐,致使当代艺术表现出消费化、娱乐化、复制化和趋同化的特点,艺术原创力下降;对于眼前利益的追逐,更导致不规范的市场操作,使市场结构一二级倒置。再加上相关的法律法规有待完善,致使中国艺术品市场让一些收藏爱好者望而却步,让一些经营者颇感无奈,让一些学者扼腕叹息……当下中国当代艺术市场火爆之后所遭遇的寒流,便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回顾中国艺术品市场十几年来的骄人业绩,放眼中国未来的经济发展,中国艺术品市场惟有立足于现实,在参照西方艺术品市场发展规律的基础上,理性调整,用学术加以规范,强劲的市场潜力才能被逐步挖掘,中国艺术品市场才能够稳步向前。(记者徐红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