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典艺术 主流声音 您的位置: 首页>艺术市场
 关键词推荐
 浏览中国网栏目

祛除“收藏恐慌”

艺术中国 | 时间: 2009-04-02 11:36:53 | 文章来源: 中国文化报 美术周刊

  近些年,中国当代艺术市场迅速发展的形势,使越来越多的个人和机构将目标转向艺术品投资,从而增加了艺术品市场的流动资金(“新钱”)。而大量资金的迅速流入在带来高利润的同时,高风险也随即而至。当资金的持有者将“操作”变为“炒作”时,艺术市场就会出现混乱跟风的现象,收藏的恐慌也就相应而生。

  艺术品的价值提升是有客观规律的。而当下的国内艺术市场上大多数人喜欢跟风,这种不经过大脑思考的做法显然非理性,是一种侥幸的投机加投资行为。

  在多数人眼里,股票、房地产、艺术品是三大投资领域。不过,国际金融危机的到来使非理性艺术投资者对艺术品市场开始畏惧起来,这都是“侥幸投资者”盲目跟从和未经理性思考所带来的恶果。短浅目光和侥幸的投资心理是艺术收藏的一大忌讳。有中国当代艺术推动第一人之称的前瑞士驻华大使希克先生曾有言:“完美的收藏家是这样一个人——他对艺术非常热爱并且知道艺术对于一个人生活的价值,而不应该只是一个投资者。这样的人比一个投资者更容易做出好的决定。有时候在金钱方面也能得到更为长远的效益。”

  艺术投资与证券、股票等投资不同,艺术与经济可以联系在一起,但终究艺术与经济又是完全不同的两样事物。投资艺术讲求的是目的明确,对艺术品的真心喜欢和热爱。投资人一定要有自己的收藏体系和脉络(以历史性或收藏类别等为线),要对艺术本质和艺术的发展有着极为清晰的思路和长期的投资设置,且有足够的资金支持。艺术品不等于一般商品,短期操作不但不符合艺术市场的本身规律,同时也不利于艺术市场和艺术家的发展。

  投入艺术收藏切记不可带着赚钱的心理,所用的应该是除去生活之外的“剩钱”,购买作品之前也必须广泛地阅读相关书籍、数据,亲身了解作品的历史与创作内涵,确保做到理性消费和真心收藏。

  正如像培养高级影院消费、高端餐饮消费一样,艺术品消费群同样需要培养。培养消费者的消费心理是基础工作,西方的当代艺术品消费心理也是经过了长时间的培养而生成的,同时艺术品的文化、身份陪衬及良好的艺术政策也使有能力的消费群愿意消费。

  讲理性判断、个人喜好,是因为艺术品消费不是投资行为,而更多的是一种文化消费行为,这是艺术品市场不同于其他投资市场的重要特征。事实上,如果你不是抱着短期内赢利的心态去购买艺术品,而是因为喜欢的话,那就可以不被任何恐慌情绪所困扰。高价位的艺术品在经过了市场的人为性之后,对于个人而言风险性很大,一般不适合个人收藏和消费。作为普通消费者选择二线和青年画家的作品应该视为一个不错的选择,此类作品基本上处于原始股和成长期,销售价格一般都不高,且此类作品具有一定的升值潜力和空间。总之,买艺术品首先还是要遵照自己内心,不喜欢不要去买,千万不可为了高价虚荣和拍卖场上的相互叫阵心理而盲目跟高。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昵 称 匿名

 

相关文章
· 真正的藏家是市场“稳定器”
· 牛年书画市场:总体行情呈不折腾走势
· “艺术投机”依然水涨船高 艺术家减产保画价
· 保利四季拍卖落幕 书画瓷杂成交近四千万
· 嘉德首场拍卖:竞价从傍晚持续到凌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