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扬
金棕榈
孙原、彭禹 自由
这个作品形式简单却足具冲击力。高压水龙头的象征含义丰富——权力、镇压、男性,提供给参观者多种可解读的角度。作品的题目也很令人回味,被悬挂的高压水龙头可以“自由”运动,随机而来的高压水柱,却又令玻璃窗外的参观者经历到触目惊心的一霎那,体会到“自由”被威胁的恐慌。
隋建国 运动的张力
《运动的张力》继承了隋建国对时空关系的一贯性探讨,有赖于声音、运动、互动等元素的运用,让参观者主动参与对艺术家选择的话题的思索当中,我认为这是他在方法上与深度上都很有突破性的一件作品。
顾德新 2009-5-2
这个作品让我们见识了文字的力量。血腥如咒语一般的内容,被书写成密密麻麻的红色宋体字弥漫在空间里,巨大的压迫感使参观者无处可逃,而立在中心的“我们能上天堂”几个大字,是安慰剂还是陷阱,或者只是反讽?
周啸虎 集训营
对传销中国民的畸形状态的批判早就不是新话题,周啸虎的这个作品算是借题发挥,针对了很多当下的现象,国民心态、资本入侵、人的规训等等。最出彩的地方是选择杂技演员来表演,利用影像的倒置把这种荒诞推向了极致。
王迈 南海油气专线1号
带血的牛骨和鲨鱼同置于一方鱼缸之内,必然的结果就是鲨鱼原始欲望勃发,攻击牛骨搭建的井架,使建于其上的平台崩塌。王迈的这一装置直指了台海关系面临的尴尬局面——欲望当前,危机暗涌。话题尖锐,机关精巧,意图明确。
汪建伟 时间•剧场•展览
作为入选的“一件作品”而言,汪建伟的《时间•剧场•展览》是展览内容最多、形式最复杂的一个。而我选择这件作品 最重要的原因是它的完整性,艺术家对如此繁杂的手段的整合与运用,体现出相当高超的控制力,使作品得以以一个统一的面貌出现。
徐震 看见自己的眼睛:中东当代艺术展
对这个作品讨论最多的,是对于艺术家身份的探讨。徐震的做法很吸引我,因为并不是简单的藏匿艺术家身份——这个早就尝试过了;而是发射假信号,让观众产生艺术家身份的误读。一旦真正的身份被公之于众,自然会引起反思。民族、地域、国籍、性别、年龄……这些身份符号对于作品本身而言到底意味着什么?更让人回味的是他选择的替代身份是“中东艺术家”,这是继中国当代艺术之后在国际艺术界、艺术市场上的新起之秀。艺术家仿佛在说,中国艺术家也会做中东艺术,那又如何?
金酸梅
谷文达 天堂红灯——茶宫
从《大红灯笼高高挂》开始,我们就已经知道红灯笼是中国的象征性符号。耗资巨大建造一个灯笼串起来的茶宫,更像是唐人街搞的促销道场。
曾梵志 改造计划
无论从作品意图还是展览形式上说,这件参展于威尼斯的作品都乏善可陈。第一感觉就是,假大空,且煞有介事。对中西文化碰撞这样一个大话题的探讨,不是几本线装书就能搞定的。
岳路平 吼子
中国的国际形象、中国传统文化的现状,不管艺术家创作时有多少堂而皇之的理由,简单的拼贴还是让整个作品显得滑稽可笑。
邱志杰 破冰——南京长江大桥计划之三
过于复杂的展览形式,把作品的初衷和意图都给消解了。很显然,人们在这样一个“鸿篇巨制”的作品面前,注意力分散在各个细节当中,而对于艺术家想说什么完全没有感觉了。
片山 你选择强权,我选择吃屎!
勇气可嘉,可是精神不可嘉。艺术家没必要一定去吃屎,艺术家也不是不能吃屎,关键是,为什么要吃屎,不然的话,随便找个理由再吃泡屎,真的“人人都是艺术家”了。
陈文令 紧急出口
费了很大的力气,探讨了很多雕塑语言,结果就是为了说一点浅薄的己见。既然有了宰牛刀,那就去杀牛吧,别跟鸡过不去了。
舒勇 千人共唱国歌
没有灵魂的作品是不能打动人的,这是个老理儿,可对于当代艺术同样有效。在中国,找千人共唱国歌不是什么难事儿,春晚导演可能会做得更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