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中国
您的位置: 首页 > 展览推介 > 金棕榈+金酸梅:中国当代艺术2009

李笑男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0-01-14 22:24:15 | 文章来源: 艺术中国

李笑男

金棕榈

孙原、彭禹 自由

充满隐喻与多义性的装置作品,发狂的水管恣意的向观众喷射着高压作用下的水。观众从封闭的玻璃窗中窥探到发生的一切,看似自由的愤怒的水流因为有了这样一层屏障,让观众有惊无险的体验着“水”无奈的自由。屏障之内的水就这样无休无止的喷着着近乎疯狂的愤怒,钢铸的外壁渐渐开始渗水,观众途经的地面开始渐渐变湿。这件被命名为《自由》的作品,以自身的结构性囊括了社会生活与个人心灵生活的双重现实,将每一位身临其境的观众纳入到某种切实存在的关系之中,每个观众都能从中寻找的自己的出口。

隋建国 运动的张力

一个难以归类作品,在整个并不十分推陈出新的09年当代艺术作品中脱颖而出。作品通过艺术家个人性的艺术实践来思考空间与时间、视觉与听觉之间的关系问题,拷问了艺术的本质问题。这件作品里面有创造性的智慧和向前走的探索精神,从中得以一窥中国当代艺术的活力所在。

顾德新 2009-5-2

与头脑发热的艺术世界保持着冷静的距离,简单的名字没有任何噱头。当走进展览的现场时,观众处于这件装置作品的“腹内”。如同在教堂中信徒从哥特式穹顶中获得心灵的震撼,作品空间设置本身利用了“通感”同观众的心灵建立联系。触目惊心的白底红字“我们杀过人”、“我们能上天堂”与空旷寂静、封闭的、镶着蓝天白云监视器的空间形成强大的张力,将救赎这一个人生命本质问题同外显的政治问题在观众的心灵中统一起来,艺术家有力、有效地将个人思考注入到公共空间当中。

周啸虎 集训营最现实的魔幻主义作品,或者最魔幻的现实主义作品,题材来自安利员工培训。8个单频视频用天地颠倒的方式阐释着安利这个几乎众所周知的品牌营销模式及其对人的影响。不论是“集体的狂迷”还是“资本文化的洗脑”,作品中的人,把远古人祭祀时对神的迷狂投注到金钱的迷狂上。时空错乱的现场感,还原出当代生活中那部分疯狂与荒谬的本质。题材的选取和艺术家的问题意识、深刻程度以及作品的呈现方式具有较为完整的统一性和完整性。

汪建伟 时间•剧场•展览

本年度最吸引眼球的作品。但这种吸引来自于影响、装置、表演、灯光、多媒体等多种语言形式跨界交互作用所形成的多向思考可能性,而非哗众取宠的矫情。从观念上看,作品试图打破时间与空间界限,追问有关历史与时空的终极问题的倾向,企图用后现代的方式重新探讨过往与现实,其跨领域地整合“艺术”(一个称呼而已)的企图则体现出艺术家的实验性、开放性、探索性和当代性。

徐震 看见自己的眼睛:中东当代艺术展

真的很中东,真的很中国。本年度最有趣的作品。艺术最应该是有趣的,或者说最起码应该是有趣的。一个化名为Made-In的匿名者,做了一个中国人的“中东当代艺术展”。这件作品有趣之处在于它的操作方式大于它的作品物理内容本身。徐震通过消解个人身份,甚至民族身份的方式,同当代艺术开了一个玩笑。这个玩笑让很多貌似严肃的循规蹈矩者和煞有介事的为艺术家无处遁形。

金酸梅

谷文达 天堂红灯——茶宫如果这件作品被叫做《茶宫》,好吧,这就是一座“茶宫”,别无其他。5000只写有“中国”合体字 的大红灯笼高高挂,里面进行品茶活动、音乐会和表演,电影放映,艺术与手工艺品、书法和舞狮,这样简单直白的符号拼贴,不知道是源于对观众理解力的体贴还是源于艺术家对于某些民族文化的偏执热爱。

曾梵志 改造计划

这是一件需要解释的作品,但是几乎几句就可以被解释明白,简单直白的几步符号图解就完成了。“油库”变成“书库”就代表了资源的争夺变成知识的争夺,把不同文化的印刷品装订、摆放到一起就代表了文化碰撞。那么作品本身存在的意义何在?当作品沦落为翻译的角色,人们还需要艺术么?

邱志杰 破冰——南京长江大桥计划之三

又是一组强烈需要解释的作品,但是大概需要逐个解释才能解释清楚。幸运的是艺术家的语言表达和思考能力都很强。听过讲解之后,人们就可以没有遗憾的离开这些艺术品而不必再次前来缅怀。在这组巨大的作品中,我看到的更多的不是艺术的尊严,而是知识的尊严。

王广义 东风•金龙

政治波普的无限重复。如果说政治波普在某一历史阶段因其自身的前卫性和创造性,切实的书写了某段时间中国的艺术历史,那么,今天摆在观众眼前的“东风•金龙”复制车模看起来真的就无甚新意了。政治波普的力量来自其与社会语境之间存在的切实互动关系,以及这种关系作用下导致的现实变化(或是启发民智,或是松动不合理体制等等),其存在依赖于自身同现实同处于某种矛盾或张力之中。在今天的环境之下,一辆据说体现着曾经的“皇权”的汽车模型,不论在观念上还是在形式上,同王早期的政治波普作品相比,都不在一个力度水平上。

舒勇 千人共唱国歌

艺术不是人多势众。艺术家当然有表达自己观念的自由,一个平庸的观念参加的人再多,衣服穿的再乍烟也不会让这件作品更出色。作品“千人共唱国歌”很好的诠释了我的这个平庸的不能在平庸的观点。

注: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下一页王栋栋
上一页杨扬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尚无评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