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影像记录

浅谈西方艺术影响下的中国当代艺术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1-12-07 14:05:54 | 文章来源: 中国论文联盟

当代艺术是观念性的、自由与创新的、具有批判性的艺术。受西方艺术的影响,中国当代艺术很大一部分作品是在形式上对美国等西方艺术的模仿或美其名曰“挪用”显得极其相似,缺失中国自身当代艺术应有的创新性。

阿纳森在《西方现代艺术史》中,将西方美术史分为两条线,一条是现代艺术史,一条是前卫艺术史。现代艺术是包括从塞尚、立体主义、构成主义到波洛克等等;前卫艺术则是指杜尚、博伊斯、安迪.沃霍尔等等。由前卫艺术发展而产生了当代艺术。现代艺术是关注艺术语言的实验,离现实社会特别是具体到社会问题上是相对较远的;而当代艺术最明显的特征就是介入社会。现代艺术的特征是表现人的主观精神,主张个性张扬与个性解放。而当代艺术是对文化价值进行重组,其特征体现在对生活的介入,以直接的方式去影响社会精神、文化、体制与消费。当代艺术有最大的创作空间,是自由的,但是作品必须是创新的,即是当代艺术的语境一定是前所未有的,不能重复别人的语境(作品),更不能回归传统,但可以用一切传统手法来重组和实现自己全新的艺术观念。

一、当代艺术的特点

1.当代艺术更加注重对观念的表达。

当代艺术作品更加直接面对生活,更加创新,在作品中反映对人类生存与环境的关注和思考等人文关怀。当代艺术更加注重对观念的表达,作品的观念性更强。如徐冰的作品《9.11灰尘》、《种树》、《烟》、《天书》文字系列作品等都是对人类生存与环境问题、人类文化的关注与思考。

2.当代艺术是更加的自由。

当代艺术对美的范畴的大大拓宽,特别是生活中现成品进入艺术作品或是成为艺术作品,改变了人们惯常的思维方式。人人可以成为艺术家,生活即是艺术,当代艺术提出更多的促使人们思考的问题。

3.当代艺术的批判性。

当代艺术家具有超前的敏锐视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发掘社会问题,作品具有时代性批判性。如称为当代艺术的先锋罗中立的油画作品《父亲》,通过对农民贫困生活状况的描绘,来对落后的社会经济体制进行批判,呼唤社会改革。张晓刚的作品《大家庭系列》《同志系列》都反映了一个时代人的生存状态。在很大程度上说当代艺术作品必定会与当下社会产生共鸣,同时对未来生活有启示和精神的指引。

4.当代艺术必须在观念、技法、思想和语境上都是全新的。

二、西方艺术对当代艺术的影响

中国当代艺术受西方绘画、影象、装置、行为、波谱等的影响后,材料、手法等都更加自由多元,不拘一格,形成了多元化的局面。如油画,从传入中国至今已一个世纪有余,在技法上与风格上很快走完了西方油画几百年的发展历程。对西方油画是模仿或说学习,但更多的是抄袭,批评家美其名曰“挪用”。

西方的艺术的样式风格对中国艺术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中国艺术家在思想认识与艺术方式上与西方都显得很相似。衡量当代艺术作品质量的优劣的方法是:学术上是否有创新,艺术作品是否美。当代艺术作为观念性艺术,没有框框,唯一的要求是不能模仿和剽窃别人的创意,否则当代艺术就不会存活。如“政治波谱艺术”王广义的作品《大批判》《打格子的毛泽东》等,是对美国艺术安迪沃霍尔的政治波谱艺术的翻版。中国当代艺术一产生就带有西方的影子,似乎是同一个爹娘,艺术家要尽早摆脱这种酷似的局面,形成中国面貌。

随着科技日新月异,人类进入信息化时代,伴随商品经济消费时代的到来,带给人们的是目不暇接的商品与图片,符号与图式可以促使艺术家的作品更加直接快速有效的传播。在创作中,没有个人的语言符号不行,但是一味的追求作品语言符号导致作品简单的图式化或程式化,就没有创新的意义和价值了。

艺术作品是不需要语言与文字的阐释的,当代艺术作品也是如此。一件作品面世后,作品本身带给观者的感受和传递的信息与艺术家没有关系。也就是说,艺术作品的意义是观者赋予的。艺术作品是唯一一种不需要语言翻译就能在世界范围广泛传播的“世界语言”,这是艺术的特性。语言在艺术作品面前显得多余而苍白,甚至导致误读。不同文化、身份、经历、国籍等等观者,对艺术作品会有不同的认识与理解。如杜尚在1917年的《泉》(小便池),本是一个恶作剧,意图在用这种十分荒诞的方式来嘲笑艺术的陈旧与人类的狭隘与刻板,然而观者对作品的阐释和作品产生的意义却非同寻常。当代艺术不仅要创新,作品也要美。虽然当代批评家更多的认同审丑是审美的更高境界,但是这个理论很容易被很多人所误读,继而对当代艺术产生了误解,当代艺术的自由被误认为越怪越好。美在当代艺术作品中已长久的缺失,一些作品违背了(当代)艺术的本质,这是当代艺术家应当深思的问题。(节选自:中国论文联盟 作者:罗仕福)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留言须知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