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典艺术 主流声音 您的位置: 首页>影像·纪录
 关键词推荐
 浏览中国网栏目
老自来水厂:百年暗流涌 润城细无声
艺术中国 | 时间: 2009-07-08 14:30:52  | 文章来源: 艺术中国

 

这座建于1908年,如今早已停止使用的蒸汽机房烟囱的存在,是因为当时没有电力,只能靠蒸汽机来输出动力,然后再把水从地面打到水塔上去。自来水博物馆的刘建军老师介绍说:“这些砖石都是按照古老的糯米浆浇筑的,结实得很。”

 

探幽

一块砖头顶一枚银元

 

在北京众多博物馆和名胜里,自来水博物馆有些两头不占:成人五元、学生两元的门票比不了古老的故宫,也比不了现代的鸟巢。但又不能像首博领衔的免费博物馆那样因免费而吸引众多游人。而名录上“东直门外北大街甲6号清水苑小区”的地址,更是让很多人摸不着头脑。即便是马路对面东直门中学的学生,也大多“不知道”或“没去过”。

绕过二环边的大排楼房,进入写着“清水苑社区”的院门后,一片高楼中央突然伸出一只古老的灰色大烟囱,显得很不协调。但朝着烟囱的方向走过去,才发现看起来不协调的才是真正值得骄傲的。烟囱下就是传说中的北京自来水博物馆。这座建于1908年,如今早已停止使用的蒸汽机房烟囱的存在 ,是因为当时没有电力,只能靠蒸汽机来输出动力,然后再把水从地面打到水塔上去。自来水博物馆的刘建军老师介绍说:“这些砖石都是按照古老的糯米浆浇筑的,结实得很。”

烟囱下有一座10米左右高的巨大红砖建筑,是现在自来水博物馆的主馆舍,也是当年老水厂的主体建筑——蒸汽机房。因为是由天津德商瑞记洋行承包建设,因而也打上了浓重的德国痕迹。但和北京人熟悉的798那种材料相对廉价的包豪斯风格相比,这一建筑要贵气得多,属于20世纪初折中主义新浪潮建筑。“那时中国还不能生产红砖,红砖全部由德国进口,这成本一下就高了。按当时的物价,一块砖头就值一枚银元!所以,单是厂房的造价,老水厂就完全可以称得上价值连城。”

 

巨型储水塔半世纪前“牺牲”

 

推开褪色了的木门进去,迎面门额上用繁体字写着“东直门自然水厂”字样,一下子把人们又拉回到了过去。前方摆满了清末时期取水用的各式用具,左侧展览室里则摆着慈禧批准开建自来水厂的各种文件,右侧则用来展示北京自来水事业在建国后的巨大发展成就。

展厅中最引人瞩目的是一座储水塔。全部为钢结构的塔身分为六层,每层均为六角形,每一面有两条龙,共有12条栩栩如生的龙盘踞塔身。每层还挂有12个铜铃。每当清风拂来,铃声叮当作响,不仅悦耳动听,还会惊扰雀鸟,使其不敢在塔上做窝。“真正的塔比这个高大多了,足有54米。这是2003年根据德国大使馆捐赠的图纸制作的微缩模型。”

听刘建军老师讲,半个世纪前,这座钢铁巨人雄踞城东北,一览众山小,比现在的国贸三期还要气派。1948年北平解放前夕,解放军北平航空司令部在此驻扎了半年,利用水塔这个制高点,观察计算国民党航空投弹数量,为制定正确的战略战术提供了重要依据。可惜在以钢为纲、大炼钢铁的1958年,这座塔也成了时代的冤鬼,足足拆下229吨钢材,作为钢材指标上交了。

所幸的是,除了储水塔外的老水厂建筑都安然无恙保留到了现在。蒸汽机房北侧是一片绿茵,尽头处有一座巴洛克风格的亭子,为圆形两层,下层由希腊柱式托起一圈精致的栏杆,上层是一圈圆拱形窗,最上面是绿色亭顶,在蓝天白云下美得好圣洁。这座来水亭在当年正是起到对水进行消毒处理的作用。亭中还有一座高2.7米的白衣观音菩萨像,坐镇其中观察水的处理,保佑人们饮水平安。有意思的是,每当有人踏上那块有如足球场般的巨大草坪,虽然不会遭到制止,但都会惹来保安特别警惕的目光。“咳,博物馆旁边那两排50年代的建筑,就是现在还在运行的自来水一厂。而草坪下面就是一厂的涵水井!当然是一级戒备了。”值得一提的是,现在北京已经拥有18座自来水厂,供水面积达600多万平米,而作为发祥地的一厂,如今却只相当于八厂的加压站,供水量微不足道。

游览完自来水博物馆,如果还意犹未尽,博物馆南边、香河园路上的北京水表厂里也还有旧时老水厂的部分遗迹——刻着“自然水厂”的西式门楼和一座四合院。大部分时候门卫都不太管,即使偶尔会盘问,说明来意后通常都会被放行。

 

 

秘史

火灾让北京有了首家股份制公司

 

历史上,北京普通居民主要通过打井,用浅层地下水作为主要生活用水。但北京井水多数咸苦且不符合卫生标准。清末,一些受维新思想和洋务运动影响的人士多次向清政府农工商部提建议,希望在京师兴建自来水厂,以解决饮水问题,但并未受到重视。后来倒是由于火灾迭起,无水扑救,才促成自来水的兴建。

光绪三十三年(1907)的一天,慈禧太后在颐和园召见袁世凯,袁进殿不久,就有一小太监匆匆来报,说宫廷某处失火。连日来正为京城屡遭火灾而烦恼的慈禧便问袁:“防火有何良策?”袁世凯立即回答:“以自来水对。”原来,袁世凯主政多年的天津早在1903年就有了自来水,袁世凯又例举了自来水的种种便利,最后顺利获得慈禧的批准。

不久,袁世凯举荐天津民族资本大家周学熙于光绪三十四年(1908)初来京主持自来水事务。这一次不到10天,即获得慈禧的批准。周学熙并不精通供水工程,但凭借对国外近代工业文明的了解及多年创办实业积累的经验,奉旨进京后很快拟就了《创设京师自来水公司大概办法》,公司“定名为京师自来水有限公司,一切按照公司商律办理,以符名实”,并确定公司为“官督商办”,以股份制募集建设资金,拟定募集300万银圆,分30万股,又规定“专招华股”,以保护民族企业权益。1908年4月京师自来水公司正式成立,这不仅是北京的第一家自来水公司,也是北京首家股份制公司。公司原本设在前门顺城街的一座西式小楼里,可惜在建国后的城市建设中被拆除了。

创建自来水最根本的问题是解决水源,否则一切将成为无米之炊。周学熙认定“筹足水源为第一要务”,连日亲自带领人员深入京郊勘探水源。最后确定水源地设在城外东北方向约15公里孙河乡的温榆河畔。这里水量甚丰,人称“铜帮铁底温榆河”。而距水源地直线距离最短的东直门外香河园则成了自来水厂的厂址。

因线路长,沿途要挖沟,管线的铺设遇到了比建水厂更多的困难。从孙河到东直门的管线挖到草场地时,遇到了一个皇族的墓地,管线只好被迫改道。施工时墓主没有表示异议,但在南北管线即将对接时,他却出来阻挠,并散布谣言说自来水公司硬刨了宗室的祖坟,致使工程停工两个多月。无奈之下,周学熙一方面在报纸上辟谣,一方面请宗人府出面干预才得以解决。类似事件真是不胜枚举,特别是在城区建设供水管道时,更是遇到了光绪、慈禧相继驾崩,在出殡线路上的管道还未及完工就匆匆被填埋。这一耽搁又是大半年。

克服重重困难,经历22个月后,工程终于全部完工。北京人也终于在1910年3月喝上了自来水。但在供水之初又遇到了意想不到的问题,自来水并不受欢迎,甚至销售极为困难。许多人认为自来水从管道来,不见阳光,是“阴水”,不能饮用,甚至有人污蔑为“洋胰子水”,有毒。为了打消人们的疑虑,自来水公司在各种报纸上用文言文和白话文分别刊登广告,详细说明自来水的来源与种种好处,驳斥各种谣传,同时采取无偿试用、水价减半、免费送水等各种优惠措施大力推广才逐渐打开销路。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昵 称 匿名

 

相关文章
· SFMoMA,要对你说再见?
· 博物馆“免单”: 有多少考验在等待(图)
· 在美国博物馆看画札记
· 香港艺术博物馆群展:曾建华
· 洪水令维也纳Albertina博物馆转移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