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艺术 品味生活 您的位置: 首页
 关键词推荐
 浏览中国网栏目
聚集200多文物 宁波欲现千年“江南兵马俑”
艺术中国 | 时间: 2006-07-11 08:06:23 | 文章来源: 今日早报

 

    700多年前,南宋亡国,建在绍兴的皇陵仅有十分粗简的厝葬,没有任何石刻仪卫,成为中国帝王陵寝石刻史上的空白。

  幸而浙东宁波城外东钱湖畔,留下了数百件标志着南宋文化鼎盛的墓道石刻,见证着延续了一个半世纪的南宋文化辉煌。

  可历经千年风雨沧桑,这些石刻群正遭受破坏,或被偷盗、或被毁损,有些石刻甚至成了筑堤坝的材料。

  直到上世纪90年代,尘封的历史被打开,一批批原本散落在山谷沟壑间的石像生(陵墓前安设的石人、石兽的统称)聚集到东钱湖畔的一个山坳内,时至今日,已有超过200件。

  再过3个月,随着东钱湖石刻公园的落成,200多件“江南兵马俑”将集体亮相。

  200多件文物“安营扎寨”

  6日,记者来到位于东钱湖上水村附近的石刻公园。由于还在施工,除了小部分石像生已被安上底座,“站稳脚跟”,大多数石像生暂时躺在地上。

  据负责现场施工的王先生介绍,公园占地约6.6公顷,投资高达2400万元,自去年11月动工以来,目前已完成基础工程和部分陈列场所建设,预计10月可正式向市民开放。

  作为公园核心部分的石刻群,被集中在东区,其中一些石像生残件将组成“历史沧桑”主题,而80%以上的完整石像生将就着山势集中“站位”。

  这些800多岁的石像生,一件件雕刻精美,生动传神:文臣头戴峨冠,神情安泰;武将盔缨高翘,庄严敦厚;石马鼻唇微翕,似乎还在喘息;石羊前屈低跪,表情温婉;石虎蹲伏昂首,竖耳睁目。

  岳飞坐像也要参考“它”

  宁波市文保所副所长徐炯明介绍,石像生的主人大多姓史。历史上,史氏家族是个“一门三宰相,四世两封王”、“北宋杨家将,南宋史家相”的显赫门第,家族成员前后有40余人的坟墓在东钱湖一带。他们生前钟情东钱湖山光水色,死后在湖畔留下众多的墓道石刻,包括文臣、武将、马、虎、羊,分别寓意“忠、勇、节、义、孝”。

  “北有兵马俑,南有石刻群”,东钱湖石刻是南宋时期规模最大、雕刻最精的墓道石刻遗存,雕刻上承汉唐,下启元明,造型准确,堪称写实主义杰作。徐炯明举例说,两年前,杭州讨论拟修改岳王庙中岳飞坐像的服饰,专家提出岳飞服饰与历史事实不符合,最重要的依据就是东钱湖的石刻。

  他甚至认为,公园建成后,将与兵马俑在中国构筑成南北两大古代雕塑群坐标。

  集中石像生属“无奈之举”

  与气势磅礴的兵马俑相比,东钱湖石刻公园将这么多石像生集中在一起,却属“无奈”。

  徐炯明指着不远处的石像生让记者细看,这个3米多高的武将拦腰处有粘接过的痕迹,几年前,有小偷将石像分成两段,将上部分埋在田里,伺机出售,后被人发现,才得以重新站回“岗位”。

  “来到这里的石像生,都有个不得已的原因,它们离开了最初的保护地,有的头部被敲落,有的被截掉半身,有的甚至曾被水泥盖上。为‘国宝’安全起见,我们才不得已将它们集中在一起。”徐炯明解释说,原地保护才是最恰当的,因为只有这样,文物的历史信息才最完整,目前东钱湖附近还有200个石像生就属原地保护。

  用科技增强石头的“抵抗力”

  早在2001年,东钱湖石刻群已是国家文保单位,但却一直养在深闺人未知。此次投巨资建公园,主办方要将“江南兵马俑”打造成旅游热点,吸引更多游客。

  “旅游味太浓了,对文物保护不见得是好事。”昨天,宁波文保专家、最早发现东钱湖石刻群的杨古城老人,向记者表示了自己的担忧。

  对此,徐炯明解释说,石像生集中到公园后,将由专人管理,被盗窃、人为破坏的“警报”可以基本解除,同时公园还将与北大专家一起,对石刻文物进行清洗、加固、修补等,最终使石刻文物具备更强的“抵抗力”、“免疫力”。“希望借助科技的力量,在遥远的将来,人们还能读到这些弥足珍贵的石头史书。”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昵 称 匿名

 

相关文章

艺术中国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合作伙伴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artchina@china.org.cn 电话: 86-10-88828128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