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3月在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史论系举行博士生的毕业答辩会,当年毕业的博士生只有方李莉(坐照片的最左边,正在发言者为王家树先生,参加答辩的还有杨永善副院长、奚静之系主任,张夫也老师、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所长邓福星、导师田自秉先生等。)
问:从史论系毕业后,您又有些什么样的经历? 答:在读博士期间,我开始接触到一些人类学的著作,非常兴奋,觉得里面的一些思考角度和研究方法,完全可以用于研究艺术和工艺美术。于是,我开始思考,能不能从人类学角度探讨中国的艺术和工艺美术,这会是一个全新的角度,有挑战性,但也有可能走出一条新的研究道路。我觉得自己在中央工艺美院的学习还远远没有结束,所以毕业后我就去了北大。成为了北京大学社会学人类学研究所的博士后,还有幸师从费孝通先生,所以我现在所从事的专业是艺术人类学。毕业以后我在中国艺术研究院工作,为研究生院开设了艺术人类学的公共课,出版了一本专著《艺术人类学》作为教材,开始我在中国文化研究所工作,后来我们专业独立出来,成为艺术人类学研究所,我任所长。2006年成立了中国艺术人类学学会,我被当选为会长,现在已连任两届。
虽然我现在从事的是艺术人类学专业,但实际上我的工艺理论基础是在中央工艺美院打下的,没有史论系就没有我的今天。我最近以艺术人类学的视角完成了一本中国陶瓷史,“中国陶瓷史”是一个传统的研究课题,但我的研究角度是全新的。我把这本书献给了我的两位老师,一位是田自秉先生,一位是费孝通先生。田自秉先生为我的学术研究打下了基础,可以说没有中央工艺美院史论系的培养,没有田自秉先生的教导和鼓励,就不会有今天我的成绩。而费孝通先生则是为我的学术开启了另外一扇门,让我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研究和审视工艺美术。
毕业以后,我的主要研究工作有三大块,第一块就是花了九年的时间研究景德镇工匠的生活,工匠的历史,工匠的价值观,工匠的技术,写了三本有关景德镇的书,分别是《景德镇民窑》、《传统与变迁——景德镇新旧民窑业田野考察》和《飘逝的古镇》。景德镇的研究刚刚结束,就迎来了西部大开发,在费孝通先生的指导下,担任了《西部人文资源的保护、开发与利用》、《西北人文资源数据课》两项国家重大项目的负责人兼首席专家,与课题组成人员(由清华、北大、社科院还有西部院校的186位学者组成)一起,花费了8年时间做西部文化研究。在这期间,我考察了许多农民的艺术和少数民族艺术,结束后,主编了一套《西部人文资源研究丛书》,我自己独立完成了《遗产:实践与经验》、《西行风土记——陕西民间艺术考察》、《梭嘎日记——一位女人类学家的苗寨考察》,合作完成了《从遗产到资源——西部人文资源研究报告》、《陇戛人的生活变迁——梭嘎生态博物馆研究》。第三大块就是对中国陶瓷史的研究,西部课题结束后,我到许多瓷区的窑址做考察,又到欧洲、日本、阿拉伯国家和美国的许多博物馆,考察了当年中国瓷器的出口贸易情况,最后完成了《中国陶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