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展览

陈子君:体温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2-06-15 09:40:27 | 文章来源: 艺术中国

陈子君是近年来南方油画界崛起的一颗新星。她的作品犹如一枚橄榄,入口略涩,继而回甘,醇厚香气感扑面而来,余味悠长。我们惊讶于她天马行空的创作方式,也好奇在这个方式背后个人的心路历程。在访谈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她成功的秘密来自于艺术家重新定义了作画者、画面、对象三者的距离,从抽象开始,到意象结束,陈子君刻意保持的和客观世界的距离感,保证了她艺术上持续的不断创新。

南方油画:(以下简称南)我们持续关注你的创作,发现每过一段时间,你总会在画布上给大家带来一些不同于以往的感受。能谈谈你这段时间的创作状态和思路吗?

陈子君(以下简称陈):07年我画了《出没》一系列,在一个虚拟的空间里反复出现女人和狼的形象,隐喻一种美丽的表象下潜在的危机和不安。08、09年也延续这一创作思路在进行,例如《揣测》、《高级动物》等,画面仍然是人物与动物之间的关系,画多了自然会想到诸如人性与动物性之类的问题,我觉得这里面空间很大,所以还会一直走得更深入。今年开始画《体温》这一系列。我的创作是跟着画面的感觉走。我会很感性地先有个开始,从抽象入手进入具象,从画面中寻找一些我需要的或感兴趣的图像,慢慢把它发展起来。在情绪和人性方面,想表现得更立体些。关于主题,每一个人都会有阳光的一面也会有阴郁的一面,有坚强的一面也有脆弱的一面,也就是说有受光面、有背光面。我现在更关注的是一个人背光的这一面,可能这种东西更贴近我对生命的感悟吧,比较真实。在人与人的普通交往中,大家一般看到更多的是光鲜乐观的一面而很难触及到其更真实的另一面。但是当我们真正进入生活以后,可能这种背光的东西会更多一些。我接下来要做的就是从这个切入点出发去挖掘和描绘。

南:画油画的人都知道暗部背光面的处理是一张油画的基础;人性中不为人所宣扬的部分正是一个构成社会基础。虽然你过去的作品画面很暗,但是依然可以感觉得到是青春四溢的;现在则在此基调上又加入了一些人生感悟,画面鲜亮了起来,但这种感悟能力的增加反而让画面在精神方面更暗、更重了一些。

陈:对,一个人的生活其实更多的是阴暗的、脆弱的、无聊和无奈的,而可能会为了去寻找一点点光,就要付出非常多,就要忍耐这负面。整个人生基调就是这样的。我在每个阶段都会有些不一样的东西,可能跟自己对人生的体验和感知有关吧,慢慢会有些转变。

南:《体温》这个系列的母题中,你的兴趣点在哪里?

陈:这个主题也是暂定,慢慢做可能就会越来越清晰。体温就是从人自身的感知切入吧。它跟身体密切相关,人的身体时刻受到健康状况、情绪变化、生理周期等一系列问题所左右,既受到来自于自身内心各种矛盾冲突的折磨,又受到外界各种突发事件的刺激,产生了一种极不安全感。我试图去表现人这种脆弱、敏感、无奈的一面。之前我也用了三年时间在描绘一些长毛发的动物和人身体上的毛发,慢慢也会思考到人性和动物性之间的那种关联。我觉得动物性这种东西其实是潜藏在人性当中的,每个人的心底都有一个怪物,在条件具备的时候就会冲出来!

南:你真正开始从学习进入创作状态,应该是在97、98年间。能否从个人角度出发,回顾一下这12年创作的历程?

陈:我小时候能接触到的画册很少,但我爸爸很喜欢画画,他经常订阅一些艺术杂志,还给过我一本薄薄的西方大师素描,里面有安格尔、荷尔拜因、达芬奇,米开朗基罗等人的素描,当时就感觉他们画的真的很好很喜欢。94年我上了附中,那个阶段经常要画些写实、写生的东西来应付考试。很幸运的是当时教我的老师都很好,对我影响比较大的老师是后来调回西安美院的刘建建老师,当时他教的素描是会让你画得很开,用木炭条在纸上画得很满那种。是他让我注意到了素描的质感问题,在附中进入这种状态很难得,所以后来跟大学的衔接就很好。

南:附中老师说的要注重素描 “质感”,恐怕并不是指如何把一个石膏画的很洁白的那种质感吧?

陈:不是!它是强调作画者、画面、对象三者的距离。保持了距离说明作画时主观的东西就多,更多的出自于你内心对一个形象的需要。这方面刘老师对我的影响蛮大,他强调一种画面上的想象力。到了大学以后我就想有一些变化,当时油画系的教学提倡学习文艺复兴时期的素描加印象派的色彩,想把文艺复兴和印象派两个不同时期的好的东西兼收,这是一种理想主义的教学。以前我一直被认为是素描很强,色彩就弱一些。那时在教学里面有一个概念,认为素描好的学生色彩就肯定不好,于是弄得我色彩很没自信。当时我跟李超雄两个人素描比较好,所以老师就认为我们色彩一定就很差……后来画油画的时候,老师们老说我们是在那里“造形”,但是不造形又怎么办嘛。那时我有很长一段时间的迷茫:觉得完了,怎么找不到色彩呢!现在看来,似乎一直都对素描情有独钟。其实到我后来画毕业创作时画面秉承的那种感觉,更多的还是从我的素描中提取出来的,后来才慢慢地找色彩。《恶女十忙》还有《诙谐生活》那些得到肯定的作品,如果跟我读书时期的素描做个比较的话,里面接近的东西就很多。反而我本科时期油画方面的训练直接进入我创作的东西比较少。现在回想起来,本科时素描训练印象深的是胡赤骏老师的“新素描”课程。那个教学也是我很喜欢的:一般素描都是在一张白纸上面画,他就是很喜欢鼓励我们先去做一些各种各样材质的底子,然后在课堂上面再根据模特给你的感觉,把它转换到画面上。

南:能否具体介绍一下是怎么转换的?

陈:一般来说,一批底子做出来后,我会选择其中某一张底子画这个模特,因为它的某些效果比较合乎你的感觉;然后你再去看对象,就更容易把三者之间的关系独立出来,这样你画的时候,就不会跟着模特走。你是去感受模特,但是又把你感受到的对象和画布底子的材质联想起来,产生一种关系,再把它转换到画面上。这样作画主观性更强。我现在讲的是素描这条线,从附中开始,到本科,然后到了大四。中间有一段时间很苦恼,就是如何将你的素描、油画结合起来的问题:总不能让它连不上吧!到了大四,刚好是郭润文老师在带我们的课,那个时候对课堂上教的那些都很烦,就觉得大家对着一个模特天天画好无聊的,就不愿意画了。但是我会找每天报纸上的那些图片,就是一些新闻、事件、肖像,什么都有,在课堂上就是画那些图片,很快速的,一天可以画8、9张吧,有一种新鲜感。郭老师包容性很强,他会去肯定你,也很鼓励你去这样做。当时我就采用了很多的材料,也吸取一些岩彩画的技法,是用一些珐琅混着明胶来画,还有利用碳精粉、水彩、丙烯做一些材料方面的尝试。这些感觉就和我的《恶女十忙》联系起来了。当时《恶女十忙》也是磕磕碰碰一直找不到感觉,又不知道要怎么弄,同学让老师看毕业创作草稿,我就没有,每次都是拖,也被拿去批评。其实也是到最后,一张一张摆在一起就这样慢慢的弄(画),后来展览的时候就出了点效果,大家蛮看好的,觉得画面出来的那种感觉蛮新鲜。当时自信心不足,需要鼓励,到后来就比较有自信了。

南:看来素描好的女孩子艺术潜力都很大?

陈:我附中的时候画的素描,别人一般看不出来是一个女孩子画的,胆子特别大。素描也是需要想象力的,它不是一般概念中要怎样去画石膏像,也不一定要把全因素,就是空间、明暗所有的东西都描述出来,可能是比较单纯的只是去看一个点,也许你可以看它那种很斑驳的质感,也许是强调它的黑白的明暗关系。其实胡老师的“新素描”就是强调尽量的提纯。

南:这种“提纯”的概念是怎样的呢?

陈:所谓的 “提纯”就是,不像是一般的全因素素描,主张是只取一个点,全力以赴去强化、刻画它,其它就不要看太多,不能什么都想要。

南:那你到现在还画一些这样的素描吗,还是多数在油画创作上去寻找感觉呢?

陈:我原来是素描带油画,现在我想可能是让油画带带素描,然后画一些纸本的东西。我总会腾出一段时间来什么都不做,全部都是在画纸本。但是素描上也必须要有突破。因为你必须往前走。这条路你总是要走的,可能你兜个圈又回来了,但是兜个圈回来那感觉又不一样了。其实我也不会变化很大,但是必须寻找突破然后逐步深入,可能最近有一个打算,就是先把油画停一停,先画一些素描。其实也不叫素描,反正就是更加单纯的纸上的东西。有时在技法上要追求熟练,把控的比较好,但是同时又需要一种东西,就是不熟练时那种涩涩的味道,那种顿的拙的感觉,就是想从画面比较原本的鲜活的感觉再去给自己提出一些新的问题,看能不能与原来有些区别。我认为其实绘画不应该分为素描、水粉、丙稀、版画等,可以更加综合一点、混搭一点、随意一点。

南:你有没有试过用一些其它的媒介来作画呢?

陈:都是要需要腾出时间去做的。确实要一步一步的去做尝试的,不是说只是一个观念,想到了就行,最终还是要动手。

南:经过了这些年,你现在又是怎么看待色彩问题的?

陈:其实我觉得色彩不是问题,就是说你不要太把它当回事。色彩其实是很抽象的,每个人的感觉不一样,对色彩的感觉也不一样。色彩完全是很自由很抽象的东西,你想它有时它就有,你想它没有时它就没有。当然,色彩也是有它的视觉性规律性的,好像都是根据个体的需要去选择色彩。只要自信,色彩自然而然的就出来了。

南:这样看来,你在作画时强调作画者、画面、对象三者距离的素描方法应当成为这次访谈最大的收获。当你有了“强调三者关系”这样一个概念后再去看大师素描,有没有什么新的启发?

陈:像达芬奇的那些素描手稿我到现在每次看都还是很激动。那些手稿再加上岁月的痕迹形成的斑斑驳驳,让它有一种很特别的质感在里面,会有时间的痕迹。整个形象都是穿透出画家对美的理解,这种美很具个性化,真的很美!我去意大利乌斐齐美术馆看展览的时候,我都很有意地去找他们的原作,就是特别想看,因为他们的素描太棒了!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留言须知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