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98双年展将是最具独立精神的一次双年展——访2009首届北京798双年展总策展人朱其
1、首届798双年展从原定的5月份挪到了八月份,问题出在哪里?作为双年展的总策划,您在这段时间里又争取到了什么?双年展跟早期设想的有哪些改变?
答:主要问题是跟管委会的协调,因为要寻找一些免费的合作空间,五月份可能空间不能腾出。
这段时间我们对一些展览项目安排得更有意思了,对展览主题的定位也更明确了。现在双年展的主题展在设想上比以前更明确,比如主题“流动的社群”,强调当代艺术中的社群意识和民间精神,提出当代艺术要参与中国的社会自主性进程。我们还邀请一些年轻的独立策展人来做一些特别策展项目。
2、798双年展在准备过程中受到了金融危机的影响,您是否认为金融危机阻碍了艺术活动的发展?影响艺术发展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答:金融危机会给艺术活动带来资金上的困难,比如我们的798双年展就缺乏资金。也许没有充分的资金,大家反而会把这一届双年展做得更真诚和更纯粹。这次所有中外策展人都不拿策展费,所有合作画廊提供给我们的空间都是免费的,所有艺术家都是自己解决材料费,是一次真正的国际性的民间自助双年展。
影响艺术发展的主要因素,我想是我们对艺术的爱好,对艺术创造和社会进步的信念,以及我们愿意为此付出的态度,这不会因为市场不好而改变。
3、与以城市、国际为名的双年展(如上海双年展、威尼斯双年展)相比,798双年展有哪些自己的性格特征?
答:798双年展不是政府和企业办的双年展,作为创办人,我想强调它的社群意识和民间精神,并尽量减少国家主义、商业趣味对艺术的影响。我们也反对当代艺术的“新犬儒主义”和媚俗倾向,比如我们会拒绝三类流行作品:拼贴、摆拍和符号化的当代艺术。
当然,没有一种独立性是绝对的,但我们这一届双年展,一定是到目前为止国内最具有独立精神的双年展。
4、目前798双年展的各项准备工作进行到哪个阶段?现在是否遇到一些新的问题?
答:双年展的项目差不多定了,策展办公室的团队也开始运转了,官方网站也开通了。现在唯一的问题是资金还有缺口,国际部分的艺术家都各自向自己国家的基金会申请了资金。中国目前还找不到这样的申请渠道,这么好的项目如果在国外,资金绝对不会是问题。但在中国所有的人都跟你要求商业回报,这说明中国要成为一个文化大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我们不会因此什么都不做。
5、本次双年展以“流动的社群”命名,这是出于什么用意?您自己对双年展有何期望?
答:中国当代艺术目前过于逃避现实,“新犬儒主义”、商业媚俗以及空洞花哨的“观念艺术”不是当代艺术的未来。当代艺术在中国应该表达中国这一时代的精神现实,并从这种现实中寻求它自身的形式。
当代艺术的出路不是利用政治和商业,也不是回到艺术自足性本身,而是要参与中国社会的自主性进程,并成为其中的一部分。这既是中国民主进程的必然要求,也是当代艺术真正参与本土社会的一个入口。
在过去一百年,中国因为历史和政治的原因,过于强调民族意识、国家意识、党的意识以及个人主义意识,唯独没有真正独立的社群意识。但目前中国社会的进程已经要求一种强调国家和个人之间的社群意识,实际上,社区、社团和社群的自主意识正在中国形成,比如网络上的QQ群、798艺术区、“躲猫猫”和邓玉娇民间维权、“超女”的粉丝会,中国的当代艺术不能逃避这个现实。这也是我对双年展的期望。
6、本次双年展的亮点在哪里?各展示区是怎么安排的?
答:本届双年展的亮点有:会有一些意想不到的公众人物参与,但不会有前些年非常知名的艺术家,主体展将会推出一批前些年不是太红的知识分子情怀的艺术家。参展作品注重反映主流之外的人群的生存状况的艺术作品。杜绝各种流行形式的观念艺术和符号化的作品。
除主题展之外,会有四个国际馆,还会有由独立策展人策划的纪录片、行为艺术、摄影专场。
7、据悉,这次参展的国际艺术家占有艺术家总数的2/3,展览的重点将放在非架上艺术、新媒体艺术及公共艺术上,这是出于哪些方面的考虑?您希望达到什么样的效果?
答:对参展作品其实并无媒介上的限制,只要反映中国社会的精神现实的作品,绘画或新媒体都可以。但这些年绘画基本上都是流行的商业套路,所以绘画不会占太多。
我希望参展作品在语言上更朴素一些,甚至本能粗糙一些。我们不是在办西方当代艺术语言研修班毕业展,我甚至觉得越是把当代语言搞得很完美精致,越是有问题的。我对艺术家在语言上没有什么要求,对参展作品只有一个要求:真正揭示和反省这个时代的精神现实。
8、据了解,798双年展的行为艺术单元会邀请工人、农民、知识分子等非艺术家参与艺术创作,这是出于什么样的用意呢?
答:我觉得中国社会发生的很多事件最终产生的形态,特别像一个原创的当代艺术作品,比如重庆钉子户的“孤岛”现场,这比很多当代艺术还有创造力。中国的现实目前很“超现实”和戏剧性,具有巨大的令人意想不到的变化。说真的,当代艺术的想象力没有近十年的社会面貌丰富和生动,有时候你会觉得现实中奋斗的人群更像艺术家。所以,既然中国的当代社会比西方当代艺术和中国传统还有创造力,当代艺术就应该向现实学习。美国建筑学家文丘里就写过一本著名的书《向拉斯维加斯学习》。
9、在您的设想中,798双年展对798艺术区会产生什么影响?
答:我对798艺术区的未来不抱希望,我只关心双年展对来参观的人群会有什么影响。
10、您认为798双年展有哪些值得中国当代艺术界期待的地方?你们是如何与学术界、艺术家及艺术机构合作的?
答:798双年展作为一个独立的展览模式也许将来会“变质”,就像中国的前卫艺术。但这次的主题强调“社群”意识,也许会是一个未来值得继续讨论的主题。因为它不仅是中国社会民主进程的必然课题,艺术也会成为它的一部分。这是值得期待的。
这次跟艺术家、国际策展人及艺术机构的合作,再次说明中国艺术的未来是有希望的。我几乎不能给大家提供更多的资金和权利,我只是组织一个舞台,但所有参与各方都无偿的支持我。一方面,当然是出于跟我的友情;但更重要的是出于大家对理想性和正义性的价值认同,愿意支持这个目标继续向前推进。
这一切真的不是为了钱,像提供空间给我们的林大美术馆、圣之空间、梯空间等,你付钱他们也不一定给你场地。
11、这次担任国际策展总监的是国际策展人马克,在项目策划中又有来自美国、德国的策展人,你们在合作中有没遇到什么问题?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当想法发生冲突的时候,是怎么协调的?
答:马克是一个独立策展人,独立策展也是一个国际性的文化。我们会有一些意见不同,但在大的方面没有冲突。有些方面大家会相互学习和适应。比如,马克在美国生活,具有美国的民主文化精神。他总是能提出各种方案,方案被拒绝了他也不生气,他过几天又会提出一个考虑你的意见和利益的方案。可能美国人觉得谈不成事是很正常的,可以再谈,直到找到共同点为止。这是值得我们学习的,中国人一般被拒绝了,会觉得很没面子,也许就不会第二次再找人谈方案。
中国的事情总是因为官方、经费等原因,事情不能按计划表走,所以中国的独立策展人比较有灵活性,可以随时调整,甚至只剩二个月也能把展览做下来。但西方策展人就受不了,他们习惯一年前就定下来,然后就按部就班。这次双年展的时间、空间一变再变,马克他们已经忍受到极限。但他们还是渐渐学会适应了中国,并不厌其烦地向国外艺术家和相关基金会机构解释,这是很值得敬佩的。
12、798艺术区管理委员会在这次双年展中起到什么样的作用?
答:管委会是主办单位,他们给与了很大支持,为双年展策划团队与相关政府、企业做了很多协调工作,并免费提供了空间。他们也为我们申请过资金,可惜没有申请到,这还是一个系统工程,希望通过我们的工作去推进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