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样的江南——刘商英个展在常熟开幕

时间: 2016-10-31 09:13:59 | 来源: 艺术中国

首页> 资讯> 展评

江苏的常熟是一座具有千年古韵的江南小城。“吴下琴川古有名,放舟落日偶经行。七溪流水皆通海,十里青山半入城。”就是明代诗人沈玄描写常熟的传神诗句。油画家刘商英将“青山半入城”作为了自己首次在常熟个人展览的标题。

10月29日下午4时,刘商英个人展览《青山半入城》在常熟美术馆开幕。展览共展出92件油画、纸本作品,作品分布在一、二、四号展厅。这也是常熟美术馆继《纪念庞薰琹诞辰110周年》展览之后的又一次重要展览。出席本次展览开幕式的嘉宾如云,其中包括中国国家画院油画院院长詹建俊、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刘巨德(刘商英的父亲)、油画家刘小东、喻虹、洪凌等画坛名家。本次展览将持续到2016年11月20日。

常熟美术馆外的本次展览招贴,常熟美术馆曾经三获文化部全国美术馆馆藏精品展出季优秀展览奖

中国国家画院油画院院长詹建俊在开幕式上激动的介绍了刘商英个展前,遭遇突发情况后仍然坚强的重新投入创作的情况,引发了全场热烈掌声

艺术家刘商英由衷感谢了众位师长同仁和各界朋友对自己的热情帮助

策展人汤宇在开幕式上介绍本次展览基本情况

作品观感:别样的江南,糅杂的常熟

同刘商英之前自发创作的西藏、内蒙题材不同,这批常熟的作品是他应常熟美术馆吴文雄的邀请创作的作品,这也是他首次深入江南这一中国传统文化源发地的开拓之旅。作品的尺幅大小、形式风格和创作方法都有了很大的变化。但令人印象深刻的地方是,刘商英一改以往人们印象中清丽、婉约、精致的江南,描绘了一个不同的江南印象,借用青年策展人汤宇的概括就是 “浓”“重”“涩”“密”。尽管我们仍然能看到熟悉白墙灰瓦、绿树小桥这样的江南符号,展览中也有一些典型传统的江南雅韵的作品,但大部分作品确是以一种近乎迅猛浓烈的方式来表现江南景观,这确实颠覆了江南留给我们固有的图示印象,展览为观众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觉经验。另一个不同就是这批作品不是之前在西藏内蒙那样直接面对景观的创作形式,这批作品完全是在画室中完成。它们更像是一种江南的记忆或映像,杂糅在丰富多样的自然与历史印痕中。

展厅现场

常熟25号、常熟47号作品

刘商英本次展览的作品数量有92幅之多,几乎涉及了常熟的各个典型或非典型的景致,笔者这里截取了几幅印象较深的作品分享给读者。

常熟37号,80x60cm,布面油画,2016年

这是一幅静雅清冽的作品,白墙、枯瘦的假山、花窗造型,所有的物像符号都代表着江南典型特征,刘商英以鲜明雅致的色彩和洗练的笔触勾画出这幅灵动之作,这幅画也作为了本次展览画册的封面。

常熟33号,80x60cm,布面油画,2016年

这幅作品的视点非常特别,似乎是从天空中俯视尚湖,这是刘商英看到常熟的元明清古地图变迁后,受到启发创作而成。

常熟36号,60x80cm,布面油画,2016年

这是一幅表现常熟夜晚曼妙景致的作品。刘商英在夜晚流连常熟老巷的时候,看到层层叠叠老房子的明亮灯光,有感而发创作的作品。

常熟83号,纸本木炭,丙烯,2016年

这幅作品是一件关于历史记忆的作品。刘商英在与一位九旬老人聊天时,得知眼前这座老房子有着沧桑的历史,它曾是日本侵略时期的慰安所。艺术家有意将这座楼画的更为模糊,将房子的三维感与平面感同时并存,呈现出一种将历史与现实相互交织糅杂的复杂感觉。

常熟51号,100x320cm,布面油画,2016年

这幅作品是刘商英油画创作的收尾之作。艺术家想在这幅较大的尺幅的作品中表达对常熟的整体印象。艺术家开始画的较为具象,有房、有树、有河,但是在画的过程中渐渐感觉到有新的想法萌生。他用刮刀和颜色覆盖了大部分具象内容,在上面用粗黑的轮廓线有力的勾勒出很多江南典型的符号,如房子、亭台、器皿等,而这些型与下面渗透的画面残像共同构建出一幅充满鲜活想象、多重记忆的常熟印象。

展览现场的纸本作品

创作:行走观看中感受常熟

刘商英在油画界声名鹊起的油画作品是他的西藏系列油画。长久以来他对于西藏、内蒙地区雄浑苍凉、原始壮美的景观情有独钟。描绘象常熟这样的江南景致却是他艺术生涯中首次的经历。江南的小桥流水人家、白墙灰瓦、清风拂面、雅致温婉,这些印象在无数前辈画家笔下几乎已经成为定式,尤其是吴冠中、陈逸飞笔下的江南,已经把江南的形式符号之美、江南的意蕴总结到一个很高的层次。而常熟作为江南文化重镇又是一个历史文化名人辈出之地,如清朝帝师翁同龢、艺术家黄公望、王石谷、庞薰琹、翻译家曾朴...摆在刘商英面前的是一座座文化艺术高峰,也给他提出了一个大大的问号,面对一个传统深厚的常熟,前辈艺术家的定式,他将如何寻求突破?刘商英决定要感受这座城市,介入这个城市,与这个地区发生关系,以此重新构建出自己眼中的常熟世界。

展厅现场

因此刘商英在常熟一改以往在荒漠高原现场创作的习惯,他采取了一种游走的方式来体察常熟。在老街的灰瓦白墙前,在虞山顶、在尚湖边、在兴福禅寺里、在黄公望和翁同龢的故居边、在斑驳的墙壁前、在车水马龙的街头巷尾中,在老宅前他和一位九旬老人聊常熟沧桑变迁的历史... 他慢慢的体味着常熟的味道。在这样不断的走与看中,他慢慢形成了对常熟丰富的感知,他心中的常熟印象越来越清晰有趣。终于他笔下的常熟不再拘泥于单一的钟灵毓秀的江南景致,常熟同样可以是厚重沧桑的、或明快清澈、或鲜活跃动、或模糊暧昧,而绿树亭台、灰瓦白墙、深谭游鱼、假石花窗、滴雨屋漏、这些景物或具象或抽象无一不爽利洒脱、信手拈来,常熟成为一连串蕴意丰厚图像叠加的意像景观,刘商英也在这次创作之旅中由开始的狭窄滞重变得越来越自信而开阔。

展厅现场:庄重雅致

刘商英个展的展览现场设置是极为考究的,它是参考江南建筑的空间转换和色彩感铺陈布局的,可谓庄重而雅致。从门口沿着狭长的甬道步入展厅,沿着展览路线会有江南园林移步换景的感受,展厅墙壁的色彩以深灰色和白色交错呼应,在凝重的灯光映射下,画中的景物仿佛也增添了某种肃穆庄严之感。在展厅门口的右侧墙壁上有一个镂空的花窗,在花窗中望去会看到常熟系列第26号作品,绘制着常熟地标性的虞山和尚湖。这处小的景观设计将江南建筑空间灵秀剔透的美感瞬间凸显出来!这是整个展览之眼。这个花窗的造型是提取自常熟系列37号。而这个花窗的造型也用在展览的海报设计上,成为了展览的符号象征。在展厅的墙壁上还能看到几块有机玻璃的文字展牌,上面镌刻着的沈玄、常建的古诗,法国艺术家卡特琳·古特的名句和刘商英对常熟的感悟,这些文字与周围的画作相互呼应,共同形成了展场浓郁的文化氛围。

花窗透出的常熟26号

展厅进场通道

展厅现场

展厅现场

展厅现场

背景:灾后重生的展览

刘商英个展不寻常之处还在于此次展览是在一个极特殊背景下诞生的。刘商英在今年4月份已经在常熟完成了30多张创作。但是在今年夏天的一个雷雨之夜,刘商英的画室突遭火灾,一场猛烈异常的大火把他精心创作的西藏、内蒙和常熟的作品全部付之一炬,这次大火烧毁了他绝大部分的创作,损失之惨重可谓触目惊心!在重大打击之下,刘商英一时难以平复心情,但在经历了一番痛苦的煎熬后,他又拿起了画笔,重新在画室创作常熟系列!就像他所说,只有在画画时他才能忘记这种伤痛!在那段时间,刘商英的创作进展的非常顺利,到9月份已经完成了展览的全部创作,展览如期进行。艺术作品对于一个艺术家来讲是最珍贵的东西!刘商英在如此之短的时间能够坚强的振作起来,重新投入艺术创作,这种精神是何等令人钦佩!詹建俊在开幕式上向大家介绍这件事的时候情绪也极为动容,他盛赞此次展览是刘商英灾后重生的展览。在这样背景下的常熟创作,自然烙印了刘商英完全不同往日的心绪和对人生与艺术更深沉的思考。

中国国家画院油画院院长詹建俊在展览现场

油画家刘小东在观看展览

庞薰琹女儿、北京服装学院教授庞绮在展览现场(左一)

本次展览吸引了大批观众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
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京公网安备110108006329号 京网文[2011]0252-085号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资讯|观点|视频|沙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