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梵志:散步”展于2016年9月18日在尤伦斯艺术中心开幕。曾梵志是中国当代艺术家中的代表性人物。近几年中国当代艺术界群雄并起,各种观念流派不断涌现,早期当代艺术家在艺术界的关注也渐趋平静,曾梵志本次大型回顾展也是为早期的当代艺术家重新赢得聚焦的机会,而曾梵志个人的创作演变历程也为中国当代艺术的研究提供了最直观的范本。
本次展览空间的“镂空”展示墙
“曾梵志:散步”展梳理了曾梵志创作生涯中重要的作品系列,如“早期作品”、“协和医院”、“肉”、“面具”、“抽象风景”、“肖像”“纸上作品”等,此次展览的空间设计由安藤忠雄建筑研究所提供,设计师以曲折、延伸性的空间形式勾勒出曾创作的复杂演变过程。在高大的展厅中央的系列展墙上是曾梵志根据文艺复兴艺术作品再创作的7件巨幅正方形作品。展墙另一侧的作品展现了曾梵志1990年代早期以来的现实主义实验作品,以及创作于2000年之后的风景画和历史画。外围展墙上悬挂着他著名的“面具”系列以及系列肖像作品,他的自画像和朋友、家人、合作者和艺术史上几位重要大师的肖像。在展厅的尽头,一个安静的暗室用于陈列曾梵志近期的纸上作品。甬道则呈现两件巨幅“江山如此多娇”系列风景画。在独立展墙中的“镂空”结构使展场的空间更具穿透力,观众可以在在展厅“镂空”处看到他侧墙上的红衣自画像。
培根和肉 2008 布面油画 200×200cm
从表现主义到中国传统图示的回归
曾梵志给业界印象最深的就是他的“面具”系列,这是他区别于其他当代艺术家的符号性标志。但是曾梵志不是一个典型的波普符号性艺术家,这此的回顾展给观众提供了他完整的创作谱系,我们能够从他艺术发展的时间线索和他艺术涉猎的范围看出曾梵志是一个创作宽容度非常庞杂的艺术家,同时他也是随着时代不断发展变化的艺术家。在他90年代早期受表现主义画家、抽象表现主义艺术家的影响较多,比如“协和医院”和“肉”系列,人物造型扭曲夸张,画风粗犷,90年代后期转向具有典型波普图像特征的“面具”系列,进入2000年后,开始转向具有中国传统图示特征的“抽象风景”系列,同时用线消解图像的完整性。而最近的纸本绘画,又创作出一种古典仪式感的观赏景观。如果我们分析他的艺术变迁轨迹,其实在当代艺术艺术家里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我们可以看到比他小6岁的当代艺术家尹朝阳(1970年),从开始的具有典型表现主义特征的“残酷青春”系列,到符号性的“天安门”系列和具有几何线条元素的“佛”系列,再到近几年的具有中国山水图示特征的“山外山”系列,两者的路径就具有很大的相似性。这种相似性一方面昭示着部分当代艺术从早期的社会反叛精神特征向着传统和绘画本体转向的趋势。另一方面也似乎暗示着中国当代艺术并没有稳定的图示源流,它要随时回应时代、社会和艺术界热点的变化,这也许是中国当代艺术的一个不变的特征。
自画像09-8-1 2009 布面油画 200×200cm
双妹 2012 布面油画 400×400cm
曾梵志同其他中国早期的当代艺术家一样,他们几乎都是中国传统学院艺术的反叛者,他们几乎从学生时代就开始从西方现代艺术的大师中寻求灵感。对曾梵志有过影响的西方艺术家可以列出一长串,比如伦勃朗、丢勒、蒙克、苏丁、贝克曼、德库宁、培根、弗洛伊德、本顿以及文艺复兴早期的画家。他从不忌讳受这些大师的影响,曾梵志在早期阶段常会反复研究诸如马克斯·贝克曼、威廉·德·库宁等人的作品形式。他认为:“我试着重新创作他们的作品,观察他们如何完成。在每一次临摹中,我都能够发现真正属于我自己的微小元素。” 同时他在肖像系列里把影响中国具象艺术的西方现代艺术大师培根、弗洛伊德等人画入了作品中。在巨幅的绘画中,他把拉奥孔、丢勒的自画像、兔子等艺术史上的经典图像挪用到自己的画中。从而创作出具有典型曾式风格的“美术史图谱”。曾梵志对于大师系统的学习过程也是他艺术演进的发展历程。
直面人性与世界的残酷
面具系列1996第11号 1996 布面油画 60×50cm
笔者在观看曾梵志的诸多系列作品中,感觉曾梵志的面具系列虽是他辨识度最高的作品,但这个系列不代表曾梵志艺术最本质特征,面具系列仍然是上世纪90年代的时代产物,曾梵志的面具和方力钧的光头和岳敏君的笑脸符合当代艺术教父栗宪庭所推出的“玩世现实主义”“政治波普”典型的特征,即人物的符号性和所流露出的反讽、戏虐和轻浮感。玩世写实主义一推出就引起了极大的争议,它在当时那个沉闷的历史年代确实具有相当的反叛性,但这种反叛力量是通过沉重反向的浮华和艳俗来实现,这就流向了一种油滑和浅薄的边缘。而在曾梵志之前和之后的创作中这种因素几乎是看不到的。
协和三联画之二 1991 布面油画 180×460cm
献血过量 1992 布面油画 180×167cm
早期的作品中“协和医院”“肉”系列中,能看到那时的曾梵志具有直接的社会批判性,他几乎是直面生命的残酷。“协和医院”几乎是一组现实主义作品,不仅名字具有直观性,画面所描绘的医院压抑沉重的氛围和病人的挣扎与痛苦几乎是每个去过医院的人都有的切身体会,在画面前都能感受到肃杀的气息扑面而来。他借用贝克曼式的造型特征,夸大人痉挛般的硕大眼睛和粗大扭曲的肢体,将人物内在的冲突和紧张感以这些病态而又自闭的人物形象凸显出来,从而将画面残酷的气氛加大到无以附加的程度。在“肉”系列中,他通过肉联厂血淋淋的肉排和男女的肉体并置将生命的残酷和血腥赤裸裸的表现出来,这个系列的创作也是曾梵志受艺术史上三个著名的“肉”作品所启发的,伦勃朗的“肉”、苏丁的“肉”和英国现代艺术家培根的“肉”,几位艺术家所描绘的“肉”都揭示出人性的残酷和生存的暴虐感。曾梵志还借用了文艺复兴早期基督教三联画绘画的图示特征,令这组作品具有在人性之外神启的宿命感。
江山如此多娇之二 2010 布面油画 250×1050cm 局部
在2000年之后的抽象风景,从表象上看是受中国传统风景图示特征和使用中国传统造型元素——线条的表现力,但我们不难发现,曾梵志在过去人物画中的紧张感和压迫感在他的“抽象风景”系列中依然存在,风景中炫目艳丽的夜景被各种杂乱的荆棘——具象化的线条所粗暴的分割和羁绊,尤其是在如“江山如此多娇”系列的大幅风景作品中,这种冲突感和撕裂感就更加强烈。由此可见,曾梵志的“抽象风景”系列依然不是纯粹的风景,它是艺术家的心相景观,依然是直面生存的残酷和纠葛的主题,只是换了一种表现形式。
“江山如此多娇”展厅现场
从绘画本体语言上看,曾梵志2000年前的作品几乎都是通过形象和图像的完整性来营造表达他的主题,从2000年后,他致力于消极图像的完整性,从而将自己从图像的桎梏中解放出来,他尝试过用机械性的笔触来消解画面,但他很快就放弃了,直到他找到了抽象风景系列,他通过先描绘景观(夜景),再用新的景观(如荆棘枝条)颠覆和破坏原有景观,达到一种充满戏剧冲突感的画面,象征与写实并置,抽象和具象互现,静谧绚烂与粗暴撕裂交织一体,这是他为自己本来的擅长的残酷主题寻找到的全新的表现世界。
从他近期在手工纸上的“纸本山水”系列来看,曾梵志又在寻求一些新的突破,他放下自己擅长的表现性绘画手段,强调纸本本身材质的变化,同时创作出一种暗沉的古典观看环境。增加了这组作品的神秘感。但笔者预测这组创作不会成为他创作的主要方向,而只是他众多创作实验的一个插曲,曾梵志的绘画“面具”虽然几经变换,但强调绘画的表现性和展现生命残酷的主题才是他的主要方向。当然他未来新的系列需要一个新的图示来承载,让我们拭目以待。
展览现场
曾梵志为媒体记者讲解自己的作品
现场大批的媒体记者和观众
艺术家曾梵志与尤伦斯馆长田霏宇(右一)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巨幅系列油画“江山如此多娇”展厅现场
现场的国外观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