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李可染画院、荣宝斋、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等联合主办的“水云游”高毅作品展于2016年8月20日下午在荣宝斋西画馆开幕。当天,中央美术学院副院长董长侠、北京画院常务副院长袁武、《三联生活周刊》主编朱伟、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院长丁方、党总支书记王建、副院长王英健等领导,以及收藏家岗更登西热先生、青州宋城集团董事长王跃江、杏坛艺术馆馆长黄和平等嘉宾以及姜杰、申玲、王友身、雷子人、陈浩等艺术家约200余人出席了开幕酒会。
本次展览共展出高毅近年创作的40幅精品力作。展览分为两部分:云端系列和物味系列。高毅云端系列作品创作始于2012年,作品绘于泥金纸,衬以线描,更显古朴典雅。本次展览作品全部为2016年新作,表现了她对天上飞翔的神灵与地上人间俗世的思考。天空中飘游着菩萨、飞天、仙人、僧众等神灵,凭风飘飞,眼神透露着俯视的慈悲,以慈祥恬淡闲丽之态,如沐浴着身下的江山淋漓。人间俗世则画于画面一隅,高毅以精致的线描,在此中点缀着生动的具体生活场景:亭台楼阁、宫观庙宇、山水烟云、湖波舟楫、丛林树木等等。地不分南北,时无论古今,人有老少,动静咸宜,五光十色,穷形尽相。
艺术家为现场嘉宾导览解读
高毅,1990年本科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1995年研究生毕业于德国汉诺威艺术学院造型艺术系,1995—2001年作为自由艺术家,生活和工作于德国。2001年起回国任教于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2005年博士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现为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副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游学欧美的经历使高毅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特征颇有心得,她对记者表示,仅从造型艺术上看,中国的佛教造像基本上是静态的,少有张扬的动态与外露的表情,具有柔美简练的气质。因此,佛像所传达出的是厚重的文化感,在静态与含蓄之间包容了耐人寻味的丰富内涵。准确地说就是中国文化本质精神的物化形态,而传统水墨画所崇尚的含蓄境界恰好契合了这种精神。高毅正是感悟到了水墨画所蕴含的传统文化特征,从而使她的作品具有清雅别致的品格,随性、率性、灵性,独具面貌,为探寻中国画的现代面貌提供了有益启示。在繁复的审美趣味主宰价值评判的体系里,艺术家高毅始终保持艺术思想的纯净,怀着执著虔诚的艺术态度,传承文脉,在中国画迈向当代的过程中大胆探索。
会心当处即是53x45cm金潜纸本2016
空向秋波53x45cm金潜纸本2016
云端系列作品看似佛教题材,实际上借助佛眼观世界的视角来观我们的人生,给自己一个更宽阔的心胸。通过近观,细读,作者希望我们能够在一个宇宙般广大的时空里,以神游物外的超然眼光来返观人生,希望每个读者能从简朴村院、墙外一亩三分地、云中闲游、同船共渡的境界中寻找自己安享世间的诗酒田园的入世情怀,以及精神世界中的退隐之心。画中的行走云端的佛更多地代表大自然和命运的天力,山水中有我们生活居所,也有象征引领我们精神世界的寺院、佛塔。
物味系列作品则缘起于高毅2014年为《三联生活周刊》创作的插图,描绘的是我们日常生活饭桌上的食物系列作品,那些水果与螃蟹等等似乎伸手可触,画面散发出浓郁的色香味,似乎画家要画出食物的味道。高毅依然是用线条勾勒铁锅与盘子还有食物的轮廓形态,有的硬朗,有的松软,依照事物本身形体,在敷色上异常细腻,层次异常丰富。这些作品鲜活与新鲜,如此自立地停留在那里,看似有着培根画出事物之肉的肉感与质感,但在即将被食用与已然被消费之间,绘画保留了食物的物性。
高毅如何获得如此这般准确细致但又充满日常味道的作品呢?著名评论家夏可君先生认为,这还是来自于高毅对世间万物的一种独特观照目光:淑世情怀与无尽回味。如果云端系列是超然的回望,那么,物味系列则是对事物的品味,这是一种安静的专注能力,一种去除是非与好坏之后的纯粹关注,对物质本身的纯粹现象学的观看。这些绘画上的食物,它们永远保持了自身的物质感。
以中国画颜料画出了西方油画的质感,而且还画出了事物的味道。这也是传统中国品味美学的当代转化。无论是现代油画中的静物画写实或超现实描绘,还是中国现代花鸟画的情态描绘,都几乎没有如此这般让物质性以如此富有自身情味还具有自身庄严感的方式端呈出来。在众声喧哗于各种流派、主义时,高毅表示,她只是希望“拥有一双透过尘埃看清世界的慧眼”,“把握住自己的真心,真诚地面对自己的内心与眼中的这个世界”。也正因为此,高毅的画面中弥散出一种既有人情味又不粘着于现实、既尘世又脱俗的清新、亲切的诗意,给八月的北京带来了一丝清凉。
据悉,“水云游——高毅作品展”将持续到8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