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雕塑•戴耘的雕塑”展开幕现场
2015年8月4日,“与——雕塑•戴耘的雕塑”展在今日美术馆开幕。戴耘是中国知名青年雕塑家,从小生长在历史久远的古都西安,1995年毕业于西安美院雕塑系,此后一直从事雕塑创作。2006年戴耘第一次以砖为材料进行雕塑创作。近十年来,他的砖塑系列作品不断发展、成熟,从对物性的思考到对历史的追忆,再到对“模仿”的探讨,“砖块”成为他的方法和语言,戴耘成为了名副其实的“砖语者”。
展览策展人吴洪亮在开幕式上简要介绍展览的策划理念
展览学术主持殷双喜在媒体发布会上推介戴耘雕塑作品
展览集中展出了戴耘的《造像》系列作品二十件。这一系列作品是戴耘砖语的又一次升华,他以朴素的砖块为材料,通过临摹手段对世界各文化的重要文物进行“再造”。这种经典重塑的手法是艺术史的传统之一,中国绘画自古便有“仿某某笔意”之说,其中既蕴含对古人境界之向往,亦有个人精神之表达。戴耘的《造像》亦是如此,他一方面为古代雕塑之美所震撼而向前辈大师致敬,另一方面也在“重塑”中诠释着个人的见解——对现存博物馆制度的思考,对作为文物的雕塑的态度。博物馆的重要性源于其对文物的占有,而文物与生俱来的文化内涵与其本身的稀缺性又构建了博物馆的权威性。戴耘的《造像》系列则采用最廉价的材料、最朴素的手段来消解博物馆的权威,然而这种消解只是一个引子,它所引出的连锁问题越来越多:当今的博物馆制度是如何确立的?构建其权威的文物体系是怎样形成的?面对西方博物馆中非本国、非正当来源的他国文物我们该如何对待?身为众多文物追讨国之一的中国又该何以自处?戴耘的雕塑就如一块卵石,落入湖中的刹那便引发了众多我们并不自觉却不能回避的问题。
艺术家戴耘在展览开幕式上致答谢词
2009年至今,戴耘用六年的时间提出了这些问题,此次展览是第一次对《造像》系列进行系统的梳理。展览以“与”为核心,意在突出“并置”的概念:过往的雕塑与戴耘的雕塑,文物的原有意义与新增内涵,文物既有者的立场与文物失去者的立场,个人的看法与国家的做法……这些客观而又并置的概念,会让同一个问题有着不同的答案。所以,展览并不会给出一个标准答案,而是要引导观众进行一次深入而有意义的思考。
展览展出的戴耘作品《埃及艳后》
唐菩萨(东方维纳斯)
在展览现场,艺术中国记者采访了本展览策展人吴洪亮老师,吴老师讲到:戴耘是出生于上世纪70年代前期,中国文化大革命后期的西安人,兵马俑、碑林、昭陵带给他对历史、文物天然的敏感。而这种感性的认知随着个体的成长、社会的变迁,思想方式的变化也增添了更多相互交错的复杂思绪。因此,戴耘用了6年的时间,希望以艺术家的方式平视历史,以“我”的方式表述“我”的态度。这次展览是一个以宏大叙事为借口、以个人体验为基础的展览。展览试图强化平等与并置的理念,展览中艺术家戴耘会用他独创的以砖为材料的雕塑方式,再现那些被收藏、展示于世界各大博物馆的文物,尤其是来自于他国的雕塑。如此用廉价的材料所进行的,严肃而认真的“山寨”,是对纷繁世界的单纯重述。此行为恰恰在建构着一条引发思考的通道,一出雕塑家版的历史正剧。因此,这是一个动静结合的展览,美术馆的空间也将作为剧场,那些过往的雕塑以及戴耘的雕塑和来参观的你们将在这样的戏剧里,与历史、与观念进行一场穿越、疏离而又是零距离的对话。
展览展出的戴耘作品《西汉马首》
展览现场
随后艺术中国记者又采访了学术主持殷双喜老师,当问及近些年中国雕塑艺术的发展特点以及艺术家戴耘所处位置的时候,殷老师告诉我们:雕塑艺术一种外来艺术形式,很多年以来一直是学习西方、效仿西方,研习西方的一套审美及创作体系,而近些年来,中国雕塑发展很快,七零后、八零后艺术家们思维活跃,出现了很多优秀的雕塑艺术家和雕塑艺术作品,也相应了出现了很多雕塑性展览和平台。整体特点主要集中在一是作品观念性的提升,更多的艺术家像理解油画、水墨画、版画一样,将雕塑作为艺术表达的材料,更多的付诸与艺术思想与观念,是指从艺术本质上有了很大的提升;第二就是雕塑、装置类作品的材料更多样化了。而戴耘就是一个典型的趋于成熟的雕塑艺术家,从以前的“奔驰车”到作品“午后”,再到现在的“造像”系列作品,观念性越来越强,创作思维越来越明确,而且艺术表达有深度,相信戴耘也会在雕塑艺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的。
展览现场的作品
昭陵六骏-飒露紫
展览是以动静结合的方式分两部分来呈现。第一部分借助今日美术馆一号馆二层的巨大空间营造出剧场效果。八件重要作品陈列于展厅,专业团队精心设计的舞台灯光,最终将呈现出非规律逐个显现的效果。每一件雕塑的呈现都是一次圣光刺破暗夜唤醒大地的体验,加之刻意加高的雕塑展台以及多媒体设备的精确配合,作品中蕴含的历史感与崇高感将尽显无遗。与第一部分的宏大、崇高形成对照,第二部分则在一个狭长的空间中展开历史溯源,作品展陈辅以文献介绍,勾勒《造像》系列创作历程的同时,也将揭开雕塑作品迷离身世的神秘面纱。
新闻发布会现场
展览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