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平凡的星期三,走进南三环的一栋住宅楼里,这里是烟囱住了快六年的家。一间占据近半的主卧面积,是烟囱精心打造的工作室。架子上摆满了绿植,无所顾忌的吸收着阳光的呵护,就在这里,我们有了第一次的对话。眼前这位穿着辛普森T恤,带着黑框眼镜的烟囱,似乎对这一切都习以为常。而我对他的第一印象来自于他发的一条微信:“我家有猫,你们有人怕猫吗?”后来才知道,原来它就是小穗。
跟随着烟囱走过的脚步,体验用圆珠笔、报纸拼贴、低科技的数码绘画工具,甚至是针线述说的感观世界。在不同尺寸和质感的纸面上,每日的所思所想,自觉主导着烟囱笔下的喜怒哀乐。为了走进烟囱的个人世界,我们不得不扩展对于漫画认知的边界。从大家耳熟能详的漫画开山老祖的葛饰北斋,到法国画家杜米埃,嬗变到今天的三种形态,即讽刺幽默的传统漫画、叙事多图的连环漫画、探索性的先锋漫画。显然,烟囱更倾向于后两者。
《分开》 22 × 21cm 牛皮纸上铅笔 2004
《火车上的晚餐》 80 × 80cm 布面丙烯 2008
作为80后的一代,类似圣斗士星矢、龙珠、幽游白书等等一串儿时喜爱到无法自拔的动漫,如数家珍。至今,烟囱还能回忆起儿时看卡通片时的心情。2002年,进入央美国画系的烟囱。不久,由于非典的缘故,学习开始停课并回家休息了几个月。在老家枝江,闲来无事的烟囱第一次亲密接触了被自己定义为耽误学业的电脑。无意间,一个名为“涂鸦王国”的原创绘画交流网站,打开了他的视野。因为漫画,因为志同道合的“网友”——窝窝(金宁宁)、STR15:05(周蓓丽)、绿(郝亮)、54boy(温凌)、鲸鱼(谢鹏)等等,在那个还流行BBS,不知小清新为何物的年代里,素未谋面的一群年轻人,开始着他们的探索。在这个过程里,烟囱是他的替身,一个虚拟的角色。
在今天看来,无疑烟囱是幸运的,在还未毕业之时,就遇到了一位赏识他的画廊主,给予他足够充裕的时间和空间去思考和创作,无需过多担心外界因素的干扰。从毕业至今,8年的时光过去了,也许正是因为这片净土,艺术圈这些年的起起伏伏,对于烟囱的影响,几乎为零。相反,烟囱的危机感更多来自于内在。当他渐渐熟悉笔下创作的情感之时,理性的判断大过于感性之时,烟囱开始恐惧太过沉沦于自我的表达,会与社会脱轨。这也成为了他和54boy、鲸鱼发起“绿校年展”的缘由之一。以BLOG为平台,通过网络结识漫画家进行创作的多元化的交流社团,到今天,仍在不断地发酵。2007年,由烟囱、54boy、鲸鱼,还有策展人晚萤和房方共同策划的上百人参展的“绿校第二次年展”,烟囱从幕后到幕前,事无巨细的体验了一把策展的艰辛。这次创作者到组织者的身份转换,对于烟囱来说,更多的是确定了自己接下来要走的方向。
《冷饭团》 150 × 110cm × 2 布面丙烯 2013
《I am a mother》168 × 110cm × 3 布面丙烯 2011
直到2009年,《叙事癖》的诞生。它对于烟囱来说,是一件既不会太多消耗自己创作时间,又能够保持与朋友交流的一本主流漫画之外的杂志。直到今年已经出版第九期的《叙事癖》,持续了5年的时间,更为难得的是首次使用烫金色的印刷,拿到手上的质感立马不同。为了不与创作时间相冲突,烟囱将出版周期扩大到三个月。类似烟囱能够将出版工作与创作时间平衡起来的艺术家,屈指可数。每当创作进入瓶颈期时,工作的时间则会给大脑补充更多新鲜的灵感。举个例子,大竹伸郎的古怪艺术创作,无拘无束的创作方式,总能在不同的时间段给予烟囱灵感。
“我做东西时基本上都做到底。当创作进行的时候,我不会说将兴奋度做到一半,歇一歇过几天再做,我肯定是一鼓作气做到头。”丙烯布面的创作,对于烟囱来说完全是一个陌生的领域。如何从电脑屏幕转移到放大数倍的画布之上,这需要考验的不仅仅是材料本身,还有作品传达的力度是否能够准确的表现出来。显然,烟囱做到了。2011年7月,第一次知道烟囱也是从“大暑——烟囱&温凌双人展”开始。画布单色调的冲击力,简单幽默的线条与充满张力的人物角色,很容易就被大家所记住那个带着帽子的自画像和他家的猫——小穗。接下来,当这股兴奋度走向另一端时,烟囱又一次对自己的创作状态表示着质疑。原本陌生的丙烯逐渐失去了它的神秘感,他开始对自己刻意制作出来的肌理表示厌倦时,那股创作的冲动开始指引它走向下一个可能——拼贴。
《哭》 27.5 × 18.5cm 纸上铅笔 2013
《Hello,Comic,Goodninght》 29.7 × 21cm 纸上铅笔 2012
在今年个展“拼贴”开幕之前,烟囱还微微有点担心,对于这次的尝试,观众会作何反应。抱着玩的心态,烟囱创作了上百件的拼贴作品,通过剪与贴,最为单纯的创作手法,来完成自己认为好玩的事情。整个去繁从简的过程,看上去就像是信手拈来的随意拼贴,却是经过反复无数次的色块选择与毫厘间的搭配创作而来。面对着童真般的执着,已经说明一切。
脱离牛皮纸
记者:最早从什么时候开始做拼贴的?
烟:大概是2007年的时候开始缝制一些东西。最近还是因为画烦了,想做点轻松的,不用过脑子的东西,直接就是啪啪往上粘。但是刚开始粘的几张还是有点不满意,有点太受大竹伸郎影响,大概拼了三张后,好像找到了自己的路子,然后用颜色创作自己熟悉的场景。
记者:每次遇到创作瓶颈时,你会如何处理?
烟:我经常会挑一些能够重新燃烧创作热情的东西,例如看看你喜欢的一些艺术家的东西。有时候你想太多,它就会告诉你:“画画创作是件特别简单的事,你只要从简单的事做起就行了。”不用给自己太多选择,然后你只能用现有的选择去做。因为这样导致最后结果就是,你会使用许多你不曾用过的颜色和创作方式。
《理发之三》 125 × 100cm 布上拼贴 2014
《小伙伴》 110 × 78cm 布面丙烯 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