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双喜:转型期的学院与公共艺术教育

时间:2014-10-23 11:56:56 | 来源:中国知网

资讯>展评>

我个人认为,中国的艺术师范教育应该以培养艺术教师为主,而不是培养每种绘画技术都会一点的画家,而艺术教师的培养,也应以从事审美教育、艺术欣赏所必须的知识结构作为专业与课程设置的出发点。面对21世纪中国艺术教育的转型,我这里提出一个新的艺术师范专业系科模型,供参考讨论。我建议中国的艺术师范教育由以下几个专业系科组成:

1、美术教育系:以中外教育史、中外美术教育史、教育学、教育心理学、教学方法与过程、专业设置与课程结构等与艺术教育相关的学科为主要学习内容。培养普通大学和艺术师范专业教师及美术教育学研究方面的专业人才。

2、人文与艺术史系:以古今中外艺术史与相关人文学科为专业设置,系统学习以艺术史为中心的相关人文知识,如中外艺术史、艺术哲学、美学、历史、人文地理、文化遗产保护等。

3、美术理论与批评系:着重与艺术作品创作与鉴赏、批评与写作相关的艺术理论与批评人才与艺术策划人。除相关艺术教育、艺术史等人文公共课外,着重艺术哲学、艺术观念与艺术思想史、艺术作品的风格流派史、技法材料史、艺术批评史、艺术展览的策划、艺术写作等。

4、公共艺术教育系:着重培养艺术博物馆、美术馆、艺术教育基金会、社区艺术中心的教育管理人才,以及电视台、网站、美术出版社、专业报刊等艺术传播机构的编辑、记者。其主要课程为艺术博物馆学、艺术社会学、艺术心理学、艺术管理学、艺术传播学等,辅以美术教育系及人文艺术史系的部分主干课程为基础课程。这个系也可以合并到艺术教育系中。

5、综合艺术系:将原有的中国画、书法、油画、版画、雕塑、艺术设计、新媒体等专业合并为一个系,以工作室的方式,培养学生掌握各门类艺术的基本知识与技术,培养各级普通学校与社会艺术机构的艺术指导教师,使其可以在未来的教学工作中辅导各年龄段的学生对各门类艺术的基本实践能力。这个系的各工作室也要向其他各系开放,使从事美术教育与社会传播的各类人才具有对各门类艺术的实际了解和基本实践能力。

我们应该从中华民族素质教育的高度来看待师范艺术教育的变革。转型期的中国艺术教育是中华民族素质教育的一部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中国加人WTO,对21世纪的中国教育提出了挑战和更高的要求。艺术教育在青少年成长过程中具有基础性的重要意义。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来看,未来的青少年应具备四种基本素质:创新意识、健康人格、开放和研究的视野、竞争与合作的精神。

艺术教育对上述四种素质的培养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应该积极培养新世纪的艺术教育人才。

首先,艺术活动是人类行为中最强调独创性、鼓励探索与创新的活动。多样化的艺术理解和意义的解释有助于不同文明、民族、个体相互之间的交流和沟通。

第二、现代社会需要青少年具有健康的人格。艺术教育有助于学生面向更为广阔的社会环境,通过审美活动获得多元文化的包容力,通过形象思维丰富情感世界,与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的理性思维获得互补。

第三、艺术教育有助于青少年广泛吸收世界文明成果,了解中国优秀的文化艺术传统,探索新奇世界,以开放和研究的态度对待未知的新奇事物。

第四、艺术教育有助于发展青少年的潜能,激发创造热情和竞争意识,在集体活动和社会环境中争取获得公众承认,在艺术设计与劳作过程中获得与他人合作与交流的能力。

艺术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艺术地理解和把握世界,通过与环境的有效互动,学会主动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把握视觉艺术的含义和价值,学会从审美的角度感受生活、表达白己的人生感受,培养健康积极的人生态度。

就社会环境与个体发展的关系来说,青少年在未来的现代社会中生活,必须学会理解他人的动机和意图。艺术教育有助于青少年通过艺术作品了解他人的信仰、态度和价值观,坦然面对多元化的新奇世界。艺术教育应使青少年有机会接触更为广泛的艺术种类和作品,培养一种持续终生的对艺术的积极参与态度和审美心理。

在美国,80年代形成了具有国际影响的“以学科为基础的艺术教育”(Discipline一Basde Art Education简称DBAE)思想与理论,这一思想的核心是将艺术教育视为一种人文学科,它旨在培养人的健康而广泛的艺术理解力,这种理解力也是专业的纯艺术人才和设计人才的人文基础。DBAE强调从幼儿园到12年级的教学内容,必须来白成熟的4个艺术学科:艺术创作、艺术史、艺术批评和艺术哲学,所有教学内容都要以艺术史和当代优秀的艺术作品为核心。这样,艺术教育的功能就不仅仅是培养艺术家,也培养艺术的鉴赏者,它使得整个社会的艺术活动,从生产到消费,形成一个良性的互动关系。可以说,这一理论是公共艺术教育的前提,使当代艺术教育一体化具有了可靠的基础。

根据以上的讨论,我们可以看到,无论是专业的美术学院,还是师范美术学院,在未来的发展中,都要考虑艺术院校和专业的学生不但是美术的创作者,还应该承担提高社会审美水平的职责,从单纯的艺术制作与技能培养中走出,向着更为广泛的文化一艺术学者发展。有关艺术史、艺术批评(鉴赏)、艺术哲学(美学与伦理学)的课程应该尽快进入我们的艺术院校的课程结构中,而与社会的艺术机构如博物馆、美术馆、文物考古遗址、民间美术遗产等机构的合作与介入,也应成为未来艺术院校的教育重点。在一个日渐技术化与信息化的时代,架上艺术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只有对于人文主义传统的深入了解,才能确立自己的文化自信心,才能在艺术史与艺术哲学的长河获取对人类文明的根源性理解。

面对生气蓬勃的当代艺术,中国的学院艺术教育面临着一个重要任务,即重建学院的艺术标准。由于学院艺术面对当代艺术缺乏研究与讨论,导致学院在当代艺术的发展中处于缺席与失声的状态。而在社会公共艺术教育严重匾乏的情况下,公众对当代艺术的审美判断力也处于空白状态,这对我们的学院艺术教育尤其是有关艺术批评与艺术史的人文学科教育,提出了紧迫的挑战。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并不缺少优秀的艺术家,但十分缺乏具有宏观的艺术史视野、准确的艺术判断和深厚的人文修养的艺术教育家,他们是民族与社会的审美标准的体现者,是连接学院教育与社会公众审美的桥梁。

19世纪的美国高等教育界,存在着两种截然不同的教育思想,一种是以耶鲁大学为代表的古典主义、精英教育,一种是以布朗大学为代表的实用主义、大众教育。而1852年就任密歇根大学校长的亨利?菲利浦?大班则强调“理念教育”,主张开发人的智力,让学生的潜力得到最大的发展,而不是仅仅局限于某一专业、某一技能。“大班认为,大众教育只能提供给学生以谋生的手段。这样的学生只会靠本能和白发的思维来行动,不是一个完善的人。只有在完成了智力开发之后,学生才可以开始专业知识的学习。”

90年代中后期,中国的主要美术院校与师范艺术院校及各类综合大学的设计院系纷纷扩招,原有的本科教育已经从精英教育转化为大众育,而将对于艺术的进一步研究放到研究生阶段的教学中。这种变化虽然有其合理性,但我们要注意不应将本科教育简单视为一种谋生手段的职业教育,从而削弱本科教育中的人文教育与综合素质教育。耶鲁大学校长理查德?列文认为:“大学教育应该为学生提供一种人文的熏陶,这种清醒思考、细致阅读、分析争论和解决问题的基本素质对于成功的职业至关重要。具有这种素养的学生头脑灵活,具有调整自己以不断适应新环境的能力。”

中国的艺术教育由于受到民族生存与发展的需求,曾经具有很强的功利色彩,而对于艺术教育所具有的人类文明的积淀与共享性质认识不足。我们要从近现代中国文化背景上来看待中国现代美术教育思想、体制、方法的发展与演变。20世纪中国现代美术教育中救亡的主题常常掩盖启蒙的主题,这是特定的社会政治条件决定的。中国现代美术教育体制基本上是在全面接受外来因素的影响下建立起来的,邵大蔑教授认为,外来因素对中国现代美术教育体系的发展至关重要,不能因为外来因素的某些不足而否定它的积极意义。在探讨新世纪的中国美术教育的改革时,对于西方优秀的艺术教育思想仍然有研究与借鉴的必要,虽然我们的目的是要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艺术教育体系,但这不等于闭门造车。

1  2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
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相关文章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京公网安备110108006329号 京网文[2011]0252-085号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资讯|观点|视频|沙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