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资讯> 绘画

申玲:表现油画的写境之道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4-08-13 10:47:24 | 文章来源: cafa

2014年8月16日,申玲个展《花鸟》将在蜂巢当代艺术中心拉开帷幕,展览展出申玲近来跟花与鸟相关联题材的油画创作,也是对中国古典诗歌美学的一种回应。在展览开幕之前,申玲接受了记者专访,谈到此次展览的缘起,谈到她不同阶段题材的艺术理解,也谈到即将开幕展览作品与中国诗学、传统美学的共通。

问:申老师,您好。一直以来好像您都很少举办个人展览,将在蜂巢艺术中心举办的《花鸟》由于展览本身的一些特点在开幕前就引起了不小的关注,您简单介绍一些这个展览,包括展览的由起、规模、线索等。

答:做展览也需要心境,机缘。有时画的投入不想打断,有时候看着不满意就想再等等,总之,做展览对我个人来说是个梳理,是个总结。这次与蜂巢有缘,是意料之外的事,有时生活就是这样,不期而至。

问:当年,您还在求学时就参加了在中国美术馆举办展览,这是不多见的,而且还少年成名,成为“新生代”绘画代表,这段经历对您后来的艺术道路带来怎样的影响?

答:如果说有影响,那是我总会被人提起那段,那个展览,可我觉得再多的鼓励也只属于昨天。

问:早期您创作的题材多为身边的人物、生活场景,后来表现私生活题材,是不是您的心境就是如此呢,比较享受、关注自己朴实、平常的小生活。

答:我一直是一个比较感性的人,而真实的直面自己的内心是我的常态。

问:在您的创作中,不乏“情爱”题材的描绘,很多艺术家也涉猎这一题材,您作为一位女性艺术家在表现这一题材时有自己不一样的视角或者思考吗?

答:释放而不是压抑的,美好而不是龌龊的,女性应该去享受这份恩赐。

问:关于绘画题材,您这次展览有不少花鸟题材,怎么会有这种题材方面的转变,最近的这一类创作跟以前相比又有哪些区别?

答:没有刻意去画花鸟,这个转变过程是自然而然的。一方面是人到中年,平和许多,另一方面,我的工作室在罗马湖附近,我每天去画室都要经过湖边,路边的小野花总能吸引我驻足发呆,喜欢他们没心没肺的开放,看久了就生情,不仅对人,对物也一样。这种感动常常有流泪的感觉。正像沈从文先生说的,美丽总是让人哀愁的。

问:您这次展览的题目是“花鸟”,在中国美术领域提“花鸟”更多的会想到中国画里的“花鸟画”,您觉得您自己的油画创作跟中国的花鸟画在美学精神上是否有某些共性?(或者是特意强调某种差异性?)

答:以花鸟来命名这个展览,是策展人的意思,我本来觉得好像没啥关系,但他坚持说有。

问:我在网络上看到您这次展出的一些作品,命名都很有诗意,比如“花自飘零水自流”、“感时花溅泪”、“容易又秋风”,您怎么看您的花鸟油画与中国古典诗词的关系?

答:无论油画还是诗词都离不开境界。境非独谓景物也,喜怒哀乐人心中之境界。正像王国维所说,诗人必有轻视外物之意,故能以奴仆命风月,又必有重视外物之意,故能与花草共忧乐。无论写还是画,都离不开写境。

问:您的油画一直走的是一种色彩强烈、情感丰富的表现主义油画道路,您以后会尝试油画与中国传统美学结合之类的探索吗?

答:作为一个东方人,有些东西不自觉的会往外冒。

问:您与王玉平先生伉俪情深,你们经常一块合办展览,他也经常出现在您的画面中,在艺术创作的相关问题上,你们是不是观念一致呢?还是说会有分歧?

答:尼采有一句话是说,一切文学余爱以血书者。我们在这一点上都认同。分歧来自生活琐事。

问:如果说要列几个关键词来描述您的油画创作,您自己会选哪几个词?

答:不虚假,真性情。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留言须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