闯入中世纪 闯入“黑暗时期”圣母像

时间:2014-08-04 10:41:10 | 来源:美术报

资讯>展评>

研究世界艺术史的人都说,中世纪时的欧洲最为黑暗,因为那时的政权全被教会所把持,民主被压抑,无人性,甚至还有过追求科学的布鲁诺被教会烧死那样极端的事,也由此而产生了后来的文艺复兴运动,从而拯救了整个西方,大至拯救了整个世界。

研究世界美术史的人也大都认为,中世纪时的欧洲美术史基本上是一片空白,往往从古希腊、罗马一下子就跳到了文艺复兴时代,当中全被忽略,一点也不提。

于是,面对着罗马之后到乔托之间的世界,我们都恍如迷雾,一无所知。然而我一直对那个溟蒙的时代非常好奇,一直想撩开那层神秘的帷幕,看一看里面究竟是个怎样的世界?不管好丑,也得一见。因为那一段毕竟也是历史,不容不计。

第一次实现这个想法是在罗马尼亚,朋友带我去看一座13世纪时的教堂,它深藏在西北靠近匈牙利的一个省的大山里,没有因为奥斯曼军队的入侵而被捣毁破坏。这是一座全用石乱垒成的小教堂,粗粝简陋,然而却存有一种古朴的风格,与周边雄伟的山景非常相衬。

进入教堂之后,迎面的墙上是一幅画在木板上的抱婴圣母像,那是一位瘦削的女性,两手僵硬地抄在胸前,抱着那位大智慧的圣者基督。按理说,女性和婴儿都是非常可爱的形象,都应该被画得非常讨人喜爱,然而眼前的这位至高无上的女人却是丝毫也不能引起人们的喜爱,她的表情木然,身材干瘪,一点也没有女性的温柔,也毫无女性的体征,做作地举着双手,抱着那个木偶似的上帝的使者。这样一座偶像,已经被烟熏火燎了若干年,背后的金箔也已经脱落,瞧着她,我不懂她究竟是根据什么能够获得人们的膜拜?至少也应该获得人们的喜爱才行。

这就是中世纪时的宗教偶像留给我的第一印象。或许是因为她是深山中的草根所作,民间的工艺粗糙简陋,如同中国土地庙里的神祗,造像艺术不是上乘所至?然而毕竟由于年代久远,这些壁画沧桑古朴,有了一种雅然。

再一次大量地看到这些中世纪时的艺术,是在伊斯坦布尔的索菲亚大教堂,这是始建于公元6世纪时的宏伟建筑物,还保存着查士丁尼时期的风格,是典型的中世纪的产物,里面虽然经过后来奥斯曼帝国的破坏,但后来还是复原了一些,仰看着那些高踞于天庭之上的神圣然而木然的偶像,我对中世纪时的艺术终于有了初浅的印象。

然而这一次,竟然在巴塞罗那的西班牙宫,这座既带有巴洛克风格又具有现代气派的展厅里,一下子竟然看到无数的美术作品,这是全世界中世纪时最大的一批壁画收藏,它包含了西哥特和罗马时期的作品,这正是史书上所说的中世纪的黑暗时期。这使我宛若坠进了时间之井,就这样一下子闯进了中世纪。

我专门地注意了这些罗列在展厅里的偶像,更是特别注意到了那些神坛上的圣母形象。这些圣母像原来都是被供奉在神龛上,被人顶礼膜拜的,因此在材料上就不止是普通的绘画了。她们一般都是用麻布或是木板做成底,在上面用蛋彩或是重彩颜料来细细绘制,然后再在画的周围或是画上的一些重要部位进行装饰,在画上人物形象的背景上全部贴以真金箔,把人物的头光做成立体的浮雕光圈,再贴饰黄金。有的画上还要在圣母的衣袍的饰品上也做出浮雕,贴饰黄金或是镶嵌宝石,以显示其珍贵。在神像的四周,一般都会装饰有极为考究的立体神龛,用名贵的木材来做出,雕出花纹和图案,有的还装出建筑的形状。

在这一切穷奢极侈装饰着的画面当中,一般都立着一位面容苍白、姿势僵硬的圣母,她的面容从不带笑,即使怀抱着婴儿,也不露出一丝笑容。或许这是为了显示一个人的“原罪”,为了显示人生之苦、基督救世的任务之繁重,更是为了显示她这万世之祖、母仪天下的踞傲?总之,在那一时期的偶像里,我从没有见到一个微笑着的圣母,也没有见到一个丰满的圣母。可能在初期的教义上,认为圣母既然贵而为神,就不应有人所具有的感情,也不应该同下民有所相似,并有所感情交流。她只应该踞傲在上,接受信徒们的膜拜,以自己的冷漠来显示一种至高无上的身份?

1  2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
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相关文章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京公网安备110108006329号 京网文[2011]0252-085号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资讯|观点|视频|沙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