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界——四人艺术作品展
2014年6月25日“无界——四人艺术作品展”在中国国家画院开幕,展览由中国国家画院、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主办,北京电影学院、天津大学建筑学院、中国包装总公司协办,展览了冯小红、尼跃红、董雅、林乐成四位艺术家作品近一百五十余件。展览开幕式由策展人张晓凌主持。著名艺术设计家、中央工艺美术学院老院长常沙娜先生,著名艺术理论家、中央美术学院教授邵大箴先生,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党委书记赵萌教授及艺术家代表尼跃红老师致辞。
“无界—尼跃红、董雅、冯小红、林乐成四人作品展”可作如是观。这四位20世纪80年代毕业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的学子,在设计艺术领域早已是大鳄级的人物,为何还要联袂办画展?道理上面已经说了,如果更明确一点讲,那就是绘画总能以宗教的方式召唤游子们回到自己的领地。除此之外,别无它解。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党委书记赵萌在开幕式上致辞
以时间计,尼跃红、董雅、冯小红、林乐成四位艺术家都应是这场讲座的听众。这样算下来,我也是他们的半个同学。由此揣度,他们的“无界”之理念,或许就成形于那个年代吧?
四位艺术家的作品我零散地读过一些,但远算不上研究,只能谈点印象。
尼跃红 同在阳光下140X110
尼跃红本科、硕士修习的是染织艺术,博士阶段又专攻环境艺术。因其卓越的行政能力,他先后在北京多所高校担任领导工作。辗转腾挪于行政、设计领域,却丝毫不减他对油画艺术的热情。如果当下的油画家们多受制于流行的艺术理念,从而日渐矫饰性、套路化的话,那么,尼跃红则在时流之外构筑了一套以乡野主义为核心的新风格。发现西北、青藏高原的乡野之美,并将其在超自然结构中加以重塑,既构成了尼跃红油画的美学鹄的,也是他油画风格的起点与归宿,他的作品也因此具有了宗教般的凝重。
董雅 秋冥-69x69cm-2010
董雅以陶瓷艺术为起手,后又从事环境艺术、园林艺术设计,但让他最为着迷的却是水墨。董雅的造境取山水大势,力避烦琐,近于原型又远超原型之上。尤其山体坡石,作适度的抽象处理后,与墨色交错运动,带动画面升腾至“恍然有象”的超然境界。董雅作画,先有笔墨而再取丘壑,厘定画面大势后,依势泼墨,随机生发,率先铺陈浑厚苍润之气象。而后,以渴笔勾勒,勾中见皴,皴中见染,形成密实而多层次的黑灰调子,而飞白处则如天光乍泄,澄澈而透明。在这里,人们所能领略的,不仅是山水的叙事,也是笔墨的传奇。
冯小红 看山45x53cm2013
冯小红的画,犹如精神的安乐椅。笔致松脱的安静,结体庄和与偶尔的诙谐,总会若不经意地让观众进入生命的慢节奏:疏懒、惆怅、自语。借女性肖像、人体及日常的卑微事物来拯救、呈现现代社会所遗落的典雅品质与生命节奏,让精神在闲适浪漫的层面上完成自我放逐,是冯小红绘画的美学旨趣所在。冯小红是位女性艺术家,却与女性主义艺术有着根本的不同,她是站在艺术家而非女性主义艺术家的立场来观察、呈现这个世界的。她的作品,一直安静而自我地讲述着这样一个真理:有时,单纯比复杂更有力量。
林乐成 书中有山 200×140cm羊毛
林乐成最为辉煌的业绩,莫过于他将中国当代纤维艺术充分国际化。可以说,纤维艺术是林乐成最好的绘画,但这丝毫不掩他在丝网版画上的成就。在林乐成的创作中,从纤维艺术到丝网版画,既有观念、形式上的重合,亦有一系列的美学转化;纤维艺术神秘古厚的浪漫气息,在丝网版画上被提纯为出韵幽淡的抒情性;纤维艺术结体的沉厚,境界的廓远,在丝网版画那里化作了裁构淳秀,以及云无心以出岫式的超然。用一句话概括两者,似可以这样说,纤维艺术是林乐成创作中的黄钟大吕,而丝网版画则是他内心的抒情诗。
据悉,本次展览将持续至六月二十九日结束。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