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资讯> 绘画

空白空间推出石至莹 & 简策双个展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4-06-16 17:20:29 | 文章来源: 艺术中国

 

2014年6月14日,艺术家石至莹的个展“和尘同光”和简策个展“投射”同时在北京空白空间展出,本次双个展均为这两位艺术家在空白空间的第三回个展,展览呈现了他们最新的绘画作品,并将持续至7月30日。

石至莹的新作延续并深化了她此前的创作线索,仍是在一个抽离于苦难与迷惘的真实世界的空无造境中展开,以绘画的笔触为感知方式,去触摸物质现象最虚无缥缈的外化显影——光。在这里,它的晕环就像是与时间同寿的母体轮廓,不论物本身被赋予多么崇高的象征意义,毕竟尘归尘,土归土。

石至莹个展包括“白石佛像”系列三幅,以及最新题材“万神庙”、“金字塔”和“天坛圜丘”等。对佛像的描摹一直贯穿于石至莹的日常实践,这种在重复中凿出变化的行为轨迹随着时间的叠加被赋予某种深厚的分量,与松弛和轻透的笔触所营造的空气感形成平衡,为失重的光提供丰富性,去抵御空洞和虚无。在同一层面,为精神与心灵提供抽象支点的人造偶像,和为阶级与制度搭建现实舞台的权力建筑,其本质是等量的;没有任何的不朽能永远存在,同样包括艺术。石至莹所做的功课即是将光体作为能量度值,去探测和表现物质存在的最基本的单位,以及视觉实体与意义幻象之间互为依托的辩证关系。

简策的个展“投射”,展览使用了传统视觉理论中的基本概念为题,“投射”源自文艺复兴时期阿尔伯蒂的理论,在对外界、人眼及画面三者关系做出描述的同时,为艺术家构造透视图提供指示和说明。透视与视觉经验本身之间的矛盾性是简策在本次个展中的核心讨论。

传统透视图中假设的空间是通过焦点、视角定位和物质变形的方式来转变人的现实经验,以求达到“更为准确”的视觉描述。简策通过对传统的引申,在现实与视觉描述的并置中以讨论其中内在的差异性。在借用出现于摄影时代之前的绘画构图规则、网格概念,以及当下虚拟世界的图像,简策制定出了一种画面内部的系统。作为图像,抽象化的风景摆脱了对照片的依赖,并打乱观者固有的观看方法。而对于人物的作品,简策规避了个人化的“感性”,用绘画基本元素在预设的画面中搭建抽象化的结构,从而引出“内在表情”。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留言须知